《红色史褶里的真相》第一辑: 初期红事(4)

1912年8月25日,南北和议已成,同盟会领导人认为宪政之局既定,唯求运用于现实,希望改组同盟会,去掉暴力革命与秘密结社的色彩,化为正规现代政党,与社会接近,争取民众,多得选票。故将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会场地点虎坊桥湖广会馆剧场。19岁的梁漱溟先生参加了这次成立大会,记下了大会有关事件。

此次改组更动同盟会宗旨,将原本「本会以巩固中华民国,实行民生主义为宗旨」,改为国民党党章的「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删除「民生主义」,旧日同志多为不喜,孙中山亦不愿意。加之其它一些原因,同盟会内部争执较大,大会之前即有人蓄意砸场闹会。成立大会原定京沪两地同时举行,沪会因分歧不和而散,京会则因孙中山、黄克强两位重要人物出席坐镇,而得终局。

除了删除「民生主义」引发分歧,还有一大斗争焦点,即同盟会原吸收女同志入会,这次出于拉选票的现实考虑(参加普选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加上其它方面的形格势禁,国民党新党章规定不收女党员。北京成立大会上,当场就有女同志唐群英、沈佩贞、伍崇敏等起而质问,直奔主席台向宋教仁寻殴,闹得几乎不可开交。梁漱溟记载:

幸赖总理临场讲演,以靖秩序。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总理话已讲完,左右频请续讲,以致拖长数小时之久,汗流满面。

如果不是孙中山在台上讲话,反对者就要砸场了,不得已,只好有劳总理挥汗「弹压」。大会从早晨八时开幕,到勉强散票选举,再将选票收齐,已近天黑,开了整整一天,十分艰难。刚刚起步的民主,从同盟会到国民党的转型,第一批民国政治精英,「实习」得相当不易,还是得靠孙中山的「人治」。

梁漱溟记载:

当时主持改组者,盖以为宪政之局已定,只求善于运用,远如欧美之产业发达,近如日本之经济建设,皆不难循序而进。此时只须实行社会政策,足防社会问题未来,无唱社会主义之必要,而运用宪政则在政党。故改组即在泯除暴力革命秘密结社之本色,而化为宪政国家之政党,俾与一般社会相接近,以广结同志多得选民也。[1]

不久,那位袁大总统撕毁约法,想穿龙袍坐龙椅,而当时的社会现实似乎也还存在复辟基础,宪政之局无法维持,国民党「善于运用宪政」的美好希望成为一厢之愿,这才发生必须推翻袁氏的「二次革命」及其后一系列事件,并最终形成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大革命。现代国史没有朝着国民党成立大会所设定的方向运行,并最终引出「走俄人之路」的中共。

[1] 《梁漱溟自述》,漓江出版社(桂林)1996年,页35。

2001-3-13于沪(略增补)

原载:《羊城晚报》(广州)2001年7月9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