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乎意料——初到德阳的三年半(二)
四、数学教育文摘
我还在阆中师范工作时,从通信中就结识了山东潍坊教育学院的薛茂芳,那时他主编一份月报“数学教学文摘”,开始我给他投稿,后来他又聘我作特约通讯员,这是一个孜孜不倦搞数学教育的人,我到德阳后又推荐学校邀请他在昆明参加全国高师数学教育学术年会后来德阳学术交流,想不到这还是德阳教育学院数学系空前绝后的唯一一次这样的学术活动呢,后来他又编著“中国数学教育人名辞典”,我们在上海、西安两次会面,他的月报后改名为“数学教育文摘”,为刊号难弄,到92年停办了,他又在自己的家乡山东寿光候镇搞起民办的“候镇数学教育研究所”(我还被聘为研究员),并搞了华丰企业来作经费支持,接待了中美日三国数学教育会在他那儿开,还用联办的形式支持天津师大的全国唯一一家“数学教育学报”,后来我在这儿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详见后附录2。
五、所谓的学术会
上高几课后,结合教学我写了一篇论文“高几课与师范性”,先到万县在全省教育学院几何学术会上交流,后又被全国高校几何学研究会选中,1988年6月应邀到昆明云南师大参加学术研讨会。全国高校分学科轮流在各校举行备课经验交流会,会上分大会或小组发言,写成的论文在会上散发,会后还写个什么记要,也有的还搞成什么学会,选出什么理事等等。仿此,全省教育学院也在省内这样搞,这就是当时所谓的学术会,开始时还认真一些,主要在认真交流,只有少量时间在附近参观一下,收点不多的会务费,主办单位还要贴点钱来办,后来就越来越假了,开会只是个虚名,以玩为主,主办单位也借此敛财,与会者吃了玩了还拿纪念品,主办者赚了钱,一律由参会者拿回原单位报销,能否报销,当然由头儿说了算,这一切经费都被列入了学术开支。
这样的学术会我参加过一些,我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有认真的论文与准备,而且以开会为主,开完会就回,例如89年到上海师大开会,我是第一次到上海却并没有多玩一天,仅管这样开会的费用回校来却不给报销,同时学校的许多与领导好的人员专门安排国内国外到处游玩,都是列入世行贷款报销了的,这问题反映到市长处,指示了学校解决后,学校至今还是不报。我后来参加西师组织的九义教材编写,又到西师作访问学者后,很多学术活动都是由西师报销,应邀专门去作过一些学术报告时则由对方报销的,我参加过的这类活动详见后附录1。
六,数学思维学
在阆中师范学校时除了写一些短文、编写一些补充教材外,一个篇幅较大的就是写了约十万字的“欧几里得几何学--从希尔伯特公理基础上展开的证明体系”,当时曾印发给几个级的学生,到德阳后由于上高几课,又印发给几个级的学生用,这算是我的第一本专著。第二本就是到德阳结合教学研究,我以为从本质上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来综合地组织数学,我发表了一些论文,并编写了十万字的“数学思维学讲义”在97级的师专班与函授班开了这个选修课,这算是我的第二本专著。第三本就是“数学与育人”91年在西师作访问学者时编著的。
七、写初等数论
1988年我应四川师大几位朋友邀约,参与编写了全国高师西南片区协作使用的“初等数学复习与研究--初等代数”教材,我分工写了第二章“整除性理论与同余”,实际上是写了一部初等数论,还配编了一套习题。由四川师大出版。作为高师正式教材使用。我以为这个教材以篇幅少而内容充实并有启发性为特色。
八、学习科学
1988年我收到关于征集学习方面的论文,一读方知还有“学习科学”一门,于是写了关于论数学的学习,送去后居然被邀出席了在成都地质学院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学习科学研讨会,会后又成立了四川省学习科学研究会,我还被列为理事,不仅各地方有学习科学研究会,各系统有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全国职工学习科学研究会等等,还一一召开学术研讨会,出文集、办刊物,在杭州办“学论”杂志,在香港出版“中国学习科学人物综览”(92年初版、95年再版),在太原编“学习科学大辞典”(98年出版),四川出版了“学习科学入门”(90年出版),我应邀写了一些文章,也就被收入其中,杭州还成立了全国职工学习科学研究会与IS学习科学研究所(属于中国管理科学院,我也被聘为研究员),我的论文还曾获“中国学习科学学会1987-1995全国学习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北京大学1995,8,)。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虽然学习却实也是人类一项重要的活动,但是有必要作为一项专门的科学分支吗?有必要搞这么多学会、专著、来研究吗?说穿了是有一帮人想出名(以为这方面随便讲些,便成为学者、专家了,又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有一帮人想赚钱,有一帮人又想出名又想赚钱,这些人我就不说名字了,所以我也就慢慢从疏远到完全退出了。
九、德阳的民盟
来德阳后把民盟关系转到德阳,这里民盟市委为新建,得以结识主委任乾元,他原在广汉师范建德阳市后调来任党外副市长,此人工作认真负责,很能关心知识分子,是他介绍我认识盟省委的汪义诚(后任盟省委主委,曾多次来德阳)与后调德阳教育学院任副院长的林国定(也是学数学的原在广汉师范,曾出国支教,来院任副院长期曾作了许多努力抓教学与科研,后受排挤而去),在盟内还结认了一位老前辈王朝华,早年曾参加过新四军的抗日老战士,早年入盟,德阳人,解放初期任过德阳县公安局长,正直忠诚,57年划为右派,落实政策后在区文化馆,后在区政协,离休后热情不减,对歪风邪气疾恶如仇,不幸的是任乾元91年病故,后上来的几任主委、委员,包括办事员都是当官来做,从不接近盟员,并且又大量拉一些关系户入盟,盟的结构与性能大变,对外是花瓶与工具,对内是上升的一个渠道,德阳纪念民盟成立六十周年活动,祝酒时我与几位老盟友举杯时,只能共祝这个名字还保留了六十年,参加盟的活动也不过老朋友一起饮一杯茶。
十,参加编写(内地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
1989年应主编陈重穆老师之邀参加编写(内地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当时提倡一纲多本,陈重穆老师在他的“以方程为纲,以元为序”的思想指导下,以曾编过的新教材基础上,带领全体编委,省教委与西南师大全力合作,一面编写一面在广汉、洪雅、叙永、仁寿、江北五县试用,效果明显,后又扩大到云南、贵州、海南三省一些县试用,我在几何、代数中写了一些章节,同时写了一些阅读教材、补充教材,教师用书等,还多方奔波到基层去指导试用,听取意见,整个工作历时四年多才得以完成。因为出版利益分配问题,后来还是只好由人民出版社统一出版。其中采取了我们许多可取的编写。
十一,设法开始新的一页
就这样仅管自己努力,但却万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客观现实,使人想做点事却如此困难,这个学校也奇怪,数学专业,先是设科,只招过一届师专班,从85级到92级每年只能招一个函授班多则一百多点,后七八十人,再后五六十人到三四十人,93、94招不够一班,到95级又才招一个班,后来便没有了生源,而名称却从科变成了系,教师就这几个,每人只上那一门或两门课,他不上另外的课也不要别人上他这一门课,互不相干,我来后就上高几课,另外开点选讲课,后来有校外来检查听课了,我又上空间解折几何,没有人上时我又上初等代数、数学分折、数学教育学、数学史与现代数学教育讲座等。
89年春天北京发生了学潮,波及全国,德阳也不例外,那时有师专生,也举行了支援北京学生反官倒的游行,到市政府门外表态,这天我按时到教室上课,发现没有学生后才向校方报告后回家休息,那时天天都通过电视关心着北京绝食学生的命运,6月4日中午正在老同学廖玉仙家看望生病的莫中培时突然从电视新闻中得知军警开枪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了。我们无言。
那时只有暑假期才上高几,平时无课,我联系好了到凉山大学应聘,去向管教学的副院长陈积才说明时,他公然答复,若我外面去上课学校就停发工资,但我没课时在家休息、备课,学校都是工资照发,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办法,我只好作罢。实在无事,于是我申请到西南师大作国内访问学者,这是由国家教委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招收副教授的高层次相当于博士后的进修,指导教师是陈重穆老师,我向国家教委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提出申请后,得到了批准,再向学院提出,自然不能不同意,但对于按国家规定应当由学院交纳的一千元培训管理费用,学院只交五百元,要我自己交五百元,在当时以及与此前后所有出去到国内外进修的教师其培训管理费用无论多少都是由学院全额报销,我这个自交一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仅管如此,我还是于1990年9月到了西南师大,开始了新的一页。
(待续)
转自民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