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_4dcb4b955e2b0

夏山学校的可贵之处不只在于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赋予孩子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更在于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从儿童视角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一以贯之的勇气。它也因此在教育史上独树一帜,令人永远尊敬。

夏山,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人世间最自由的学校。

在那里,爬树和搭个小窝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分数。

在那里,如果你想的话,可以冲着老师大喊大叫。

在那里,日常生活的各项规定是由大家一起民主协商的。

在那里,如果孩子想的话,他们可以整天玩耍。

……

这是一所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学校,遵循自然之道,顺应人之天性,众生平等,无为而治。历经近百年沧桑,依旧特立独行。

夏山学校创始人A.S.尼尔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所写的《夏山学校》成为全世界600多所大学指定的教育必读书,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学校。

面对鲜活生命,学校适应学生

夏山学校由尼尔于1921年创办,从一所实验学校到一所示范学校,近百年来始终坚持自由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充分相信孩子的善良天性,尊重人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提出让学校来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学校,这一做法对世界各地中小学甚至大学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管来自哪个国家,不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多少问题,在尼尔眼中,夏山的学生都是生性善良、生动活泼的孩子。他能容忍孩子的各种错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满足自己的癖好。他坚信时机一到,孩子会成为有用的人。这里的老师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孩子,和校长一样,不干涉孩子的成长,不向孩子施加压力。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下,学生充分享受自由成长、自主发展的快乐,孩子们不需要也不会服从任何管制,所有的纪律、命令、建议、德育训练、宗教课程都远离夏山。

因为学校接收了很多逃避学习的“问题孩子”,所以学校不强迫学生上课,孩子们可以整天玩闹,甚至终年游荡。一个来自修道院女校的孩子,创下3年不上课的纪录。尼尔认为,孩子们逃避课堂到重新找到学习动力的复原时间往往与他们在原来学校造成的对学习的憎恨成正比。

夏山的孩子自由生长着,但自由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如果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就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夏山有一本厚厚的手册,包含172条规则,甚至包含干坏事的罚款建议。这些规则是每周的自治会通过的。在这里,5岁的孩子和校长拥有相同分量的一票,因此,这样的自治会孩子们乐意参加,不愿缺席,他们通过投票决定所有与集体生活有关的事情。而学校充分信任孩子,赋予孩子们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学校民主理念、公民意识的教育让这里的孩子更自由、更自主、更独立。夏山学校因此成为公民教育方面的权威,它在业内的影响超过了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

对于教育的内涵,尼尔与同龄人、德国的雅斯贝尔斯有着默契。后者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写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

经历自由教育的夏山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自信,他们有着超越知识的教养,他们的成功告诉人们学问本身不如性格来得重要。夏山学校的孩子们对这段诗意栖居的生活,有着深切的感情,这种感情在离开学校后不断加深,并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股不竭的动力。“假如现在可以再选择的话,你愿意选择伊顿还是夏山?”夏山的孩子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夏山给了他们自信、自由、自尊的滋养。

面对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真

尼尔生于1883年,作家卡夫卡也于同年出生。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人的异化,仿佛人类文明创造的一切努力都在向自身利益和愿望的反面转化,从而导致人的生存陷入更为全面、深刻的危机,正如卢梭所说,人类越是文明,道德越是堕落。文学是社会的镜子,卡夫卡以《变形记》反映人的异化,关注人的发展。同时代的尼尔通过夏山学校寻找疗救教育异化的良方。

虽然尼尔口口声声表明“我的首要工作不是来一场社会变革,而是给那些为数不多的孩子带来欢乐”,但是他历尽艰难,在保守的英国教育界独树一帜,本身就是对传统教育、对社会的宣战,而他所有的努力,也正是追随前人的理想——建立一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人道主义社会。

教育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最终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然而,无奈的现实是教育不能使人从中获得自由,人不能从教育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反而受到教育的压迫,在异化的教育中人们生命质量下降、生存意义虚无。教育的异化使得功利性目的遮蔽了非功利性目的,学校如同工厂制造着一批批善于考试的、徒具文凭的和有学校教育经历的人。有人感叹:“为了知识,人们忘却了自己,忘却了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知识得到之时,也是人自身、人的生活被异化之时。这是教育的悲哀!”

对面异化,尼尔做的无非就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夏山学校给孩子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给孩子权利,让他们能掌握自己的人生。给孩子时间,让他们自然成长。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保证他们不会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压制和恐惧。然而,这些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丰富人性的办学目标,至今还让人高山仰止,这既是尼尔的伟大,更是时代的悲哀。

回归教育本真,就要顺应人的天性,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六万颗种子一样,只要条件适合,他们就会发芽生长,怎么长、长多快、什么时候开花结果,让他们自己决定吧。人为的催生,只能带来异化的灾难。

面对社会潮流,保持独立姿态

夏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倡导儿童民主”的学校,却经常遭到非议为难,有教授批评夏山是一座孤岛,没有融入整个社会中。而尼尔也愿意称夏山学校是自成一体的小岛。这不单指夏山为了自身的独立与社区的分离,其实也是夏山在社会潮流中特立独行的不妥协不屈服的姿态。这正如杜威所言,学校对社会潮流应当有一种天然的免疫力,即与潮流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然而,很少有学校能像夏山一样对物欲压倒一切的社会潮流有批判性的认知,能对物欲对人的异化具有免疫力。

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学校之一,夏山从来都是少数派。近百年过去了,它还是一所人数最多时也才过百的小小学校,它依旧财务紧张,至今没有利用它的名声像华德福、蒙台梭利一样到世界各地开设分校。从尼尔的坚守教育理想,到夏山学校第三任校长、尼尔的女儿佐薇·尼尔·里德黒德艰守办学理念,夏山学校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以及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而来自主流社会的强大压力更是把夏山的理念与做法推到风头浪尖。

20世纪90年代,夏山——自由教育实践的先驱,在教育标准办公室的督察中差点成为先烈,夏山学校被列为“特别关注学校”,连续9年上了英国教育与就业部的黑名单,而发生在1999年的整改事件让里德黒德也让夏山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皇家督学团以及教育标准办公室把学业成绩作为教育的核心,看重教学有效性,认为夏山的办学理念与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皇家督学团对夏山学校督察后发出整改通知,学校面临关闭。在这场风暴中,夏山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然而,夏山只是暂时被作为特例得到了保护,随着教育标准化的覆盖面扩大,对教育质量的强制要求,夏山自由教育的发展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

看到夏山这段坎坷历史,不由得想起同为少数派的《死亡诗社》和《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两位老师:基丁和马修。他们曾经借助诗歌、音乐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解放学生们的思想,重塑孩子们的灵魂。而两部电影的结果,基丁和马修都最终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学校,两人的命运似乎折射出敢于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的人对于现实的无奈。电影也好,现实也罢,都在告诉我们,拥有话语权的教育政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推行标准化的现代文明对“异端”的包容并不乐观。

马拉古兹《其实有一百》描述的传统教育对人性的抹杀,其实也正是夏山这样的少数派被当作缺陷而遭到排挤的现实: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但被偷走了九十九。总之,他们告诉孩子:一百并不存在。但是孩子却说: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面对异化的现实,让我们拿出孩子的纯真,告诉他们:“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英]马克·沃恩编著,沈兰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