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得君 难得读书 2022-05-17 17:53 发表于四川

文 | 难得君

01

最近有个新闻很火,朝阳区公布了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从这些拟录人员毕业院校来看,大多是名校毕业生,其中不乏海内外顶尖高校,95%以上都是硕士和博士,本科生反而是凤毛麟角。

最“卷”的岗位居然是“城管”。

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两名硕士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队员”;
曼彻斯特大学的一名硕士考取了崔各庄地区的“城管监察岗”;
酒仙桥街道的“城市管理执法岗”更厉害,直接拟录取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

两年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学历卷到极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去年8月,“发Nature论文硕士回家当公务员”一事就上过热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能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是很多搞科研的人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愿望。然而如此的牛人,最后归属还是公务员。

一位网友说,其本科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工作3年后辞职面试网易,却因为第一学历非985/211高校,直接被拒之门外。

某知名公立大学招聘教师的双选会,一名毕业于211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面试后被拒,人事处回复的原因相当简单:因为该生第一学历不是985大学。

三大顶级咨询公司MBB就是以第一学历为主要筛选条件。国内券商,国外投行更是明确标注“本科阶段必须为985/211学校”。

高校、众多500强企业、大型央企或事业单位也有类似的规定。

就连小学招聘教师,基本都是清华北大和海归的硕士扎堆。

甚至一些单位招聘保安,环卫工人,都要求本科学历。

深圳某街道办事处,据网上简历显示,罗某曾就读哈佛大学物理系,获生物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出任桃源街道办副主任。据南山区委组织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罗某确为哈佛大学博士后,她选择当街道办副主任属个人行为。

2020年,杭州余杭区街道办事业编招了8个人,清一色的全是毕业于北大清华的硕士博士。

甚至还有北大研究生,考去了区殡葬所。

02

名校博士当城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城管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不需要我多说一个字。

一个北大博士,她难道不懂吗?当然不是,哪怕是万夫所指又如何。

人家看重的是这个岗位背后,千金难买的帝都户口。

据说,这位女博士的老公需要她拿到帝都户口,否则,孩子享受不到帝都市民的福利待遇。

简言之,没户口就买不了房,孩子就上不了学。

而一旦有了户口,就有资格买刚需房,价格极低,买到就赚钱。

再加上博士入职,升迁很快,正常人可能需要十年到处级,她只需要几年就达到了。

换句话说,这个岗位确实令人嫌恶,但是岗位背后的户口和特价房,可以让它成为千千万万博士们争抢的对象。

一套一百多平米的特价房,可能是很多普通博士辛苦十年也换不到的。

我在想,要是打扫公厕的岗位,也有编制能解决户口的话,这些搞核物理研究的博士们,一样会挤破脑袋去竞争。

当然,我不是看不起打扫公厕的工作,毕竟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岗位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有没有户口而已。

小时候的课本上写:“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是的,只要有户口能买房,北大的张华和售货员的我,都有光明的前途。

不少官方的专家评论说:“高学历毕业生可以有更好的能力,提供优质服务,不一定是人才浪费。”

“高学历人员到社区街道等基层单位就业,对于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改善基层的人力资源结构大有裨益。”

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用不了多久,起码在我有生之年,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为我们“服务”的居委会大妈,给我们卡公章的办事员们,都是毕业于全世界顶级名校的硕士博士们,作为普通百姓,你还敢有什么不服的呢?

03

我从事过很多年的教育,研究生教育分两类,一类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称为普硕和学术型博士(PHD);一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称为专硕和专博。

学术型人才,简单说就是培养搞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人才。

改开四十多年,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按照有人的说法叫做“弯道超车”。

但是这个弯道超车,很多普通人其实不懂其真实含义。

真正的意思就是指,我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进行了技术上的应用。

记住,仅仅只是应用。

理论上的创新基本为零,技术上的创新乏善可陈。

现在,不仅仅是在芯片,几乎在绝大多数的高科技领域,我们都远远落后。

所以,国家其实很早就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科学研究上,是从来就没有弯道可超的,不经过一代代科学研究者的努力,就不可能从天而降任何研究成果。

屠呦呦取得成就,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并不能改变整个科研落后的事实。

但是国家创新战略,真正有多少落到了实处呢?

有人骂“博士就该做博士的事,白瞎了国家培养你这么多年!”

其实我是不赞同这个说法的。

每一个人,无论他学什么专业,取得什么学位,都是他努力的结果,他有选择工作岗位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名校硕士博士选择做家教、当女团、卖猪肉、当城管也没什么不可。

生活有百般滋味,请不要居高临下地评判他人。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能读到硕士博士的人,没有傻瓜,他们比普通人更能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行业和领域。

如果一个学核物理的博士能够进研究机构,能够进高校,最重要的是,能够拿到户口买到房,她还愿意去当城管吗?

个别的硕士博士选择考公混编制,或许不能说明问题,但是当他们都一窝蜂的去考公,进机关事业单位,这说明这个社会病了。(比如清华大学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披露,2021年毕业生去党政机关加上事业单位的占比达到了46.1%,接近半数。如果再加上去国有企业的23.8%,比例占到将近七成。)

现在的中国,要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GDP还需要翻几番才行。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路径,就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转型。

未来社会,最需要的不是端铁饭碗的人,而是从事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人才。

当一个国家,读学术型的硕士博士,都挤破脑袋去从事科学研究,都以能从事科研而自豪,都以成为科学家为奋斗目标的时候,这样的国家,科技何愁不强,国力何愁不强?

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为防走散,关注微博@我是难得君。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