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下午二点,台北国际作家周的主场“独立中文笔会2014年度颁奖典礼暨《笔刻年轮》(年鉴第二卷)首发式”、国际文学之夜,在台北国立教育大学笃行楼大厅隆重举行。由会长贝岭筹创的“台北国际作家周”,今年聚焦于“流亡文学和离散作家”,在颁奖典礼场地特别搭设了以中文和现代历史上不能出版的书搭建装置艺术雕塑“禁书 墙 书雕塑”,由作家周策划人创意命名,邀艺术家陈文祥设计,由在台湾的作家、文化人与大学生共同搭建。所谓“禁书”主要是指在出版自由的台湾出版而在中国大陆不能出版的书,以“禁书 墙 书雕塑”彰显自由之珍贵,并以之为作家周活动的象征。
颁奖典礼当天,台北国立教育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博州先生、艺设系主任林志明教授与图书馆馆长向阳先生、台北市文化局参事谢小韫女士、台湾种子文化协会理事长林怡岑女士,波兰华沙办事处胡惟德先生、(悉尼)奥运会(2000年)音乐诗人柯林‧欧佛(Colin Offord)、流亡民运人士王丹、诗人管管、陈家带等多位文学艺术界名流、外国驻台使节代表与文化官员,以及来自来自德国、丹麦、美国、香港、中国等地的笔会会员,包括廖亦武、京不特、雪迪、孟浪等近二十位,均出席了笔会颁奖典礼,齐集一堂,共襄盛举。
颁奖典礼由副会长心语主持,心语着装鲜艳夺目,与会长贝岭一袭长长的黑布衫相映成趣。首先由会长贝岭致欢迎辞,为颁奖典礼拉开序幕,今年的贺辞特请旅美名作家《鸿》、《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作者张戎为笔会题写:我祝贺台北国际作家周的举办。这次盛会意义不凡。它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来自各国的华语作家济济一堂,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必将推动华语文学在全世界的发展。我要特别感谢独立中文笔会会长贝岭,他不仅作出这一大胆决策,还为举办作家周做了大量辛劳细致的工作。希望今后台北国际作家周年年举行,成为华文写作者的一大盛事。
张戎 2015、3、14
因张戎不克到场,由她的弟弟张朴代念。
另不克到场的外国驻台办事处亦有贺邮,北京德国图书中心项目经理魏妮妮贺邮:
Dear Bei Ling,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invitation to the literature event and the writers’ week.
It is a pity that due to existing workload I was not able to make it to Taiwan!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xt opportunity.
All the best for this week,
sincerely,
Leonie
Weidel, Leonie Project Manager, Sales
魏妮妮
波兰华沙办事处胡惟德先生:
Dear Mr. Bei Ling,
Thank you for the invitation, my boss cannot attend himself, but I will attend in his place. Let me confirm later which one of the two events I will attend.
Please also note that the correct e-mail address of our office is [email protected]. Another important thing – since 2 March this year our office has a new Director General, Mr. Maciej Gaca (梅西亚).
Best regards,
Witold Chudy胡惟德
Consular Affairs, Public and Cultural Diplomacy Expert / 文化组 组长
Warsaw (Poland) Trade Office in Taipei /华沙(波兰)贸易办事处
台北歌德学院院长柯理贺邮:
贝岭先生您好!
谢谢您的来信和邀请。台北国际作家周的活动真的非常丰富和多样,被邀请的作家都很有意思。很遗憾歌德学院在下周自己举办两个比较大型的活动:(http://www.goethe.de/ins/cn/cn/tai/ver.cfm?fuseaction=events.detail&event_id=20477108 http://www.goethe.de/ins/cn/cn/tai/ver.cfm?fuseaction=events.detail&event_id=20477112),其中一个是在台中。结果我下周的日程已排的满满的,21日和22日我都在台中。
这样我只能欢迎您活动结束后来歌德学院分享作家周的精彩结果,谈谈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再次谢谢您的邀请
祝作家周成功万事如意
柯理
捷克驻台代表处、斯洛伐克经济代表处、欧洲经贸办事处则以致电表示祝贺。
紧接着,是主办方代表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博州先生、艺设术系林志明主任、台北市文化局参事谢小韫女士、台湾种子文化协会理事长林怡岑女士等致贺词,他们的贺词,表达了对两岸文化交流的乐观期待和良好愿景,并对此次笔会在台北举办「台北国际作家周」活动表示衷心的祝贺,也对来自各地的笔会会员表示热忱的欢迎。笔会会员“六四”学运领袖之一的王丹,也上台致词表示祝贺。
颁奖典礼,先后颁发第十二届自由写作奖与林昭纪念奖。第一位受奖人是第十二届自由写作奖得主杨继绳先生。杨先生作为中国官方老资格新闻工作者,站在非官方的良知立场,发表了《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墓碑》等数以千篇的纪实性图书作品,为表彰杨继绳先生的精神而授予他“自由写作奖”。此奖由贝岭代表笔会颁奖,杨继绳因故不能到场,由理事野火代为受奖。颁奖之后,由廖亦武上台发表题为《为历史而活》的颁奖辞,其受奖辞《保卫民族记忆——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亦由野火代念。
第二位受奖人是第十届林昭纪念奖得主杜斌。杜斌作为现居北京的前《纽约时报》驻京特约记者和摄影家,以一个底层摄影采访者充满危险的亲身采访经历,拍下数部反映底层黑暗的记录片,如《阴道昏迷——马三家女子劳教所的酷刑幸存者证词》等,生动地反映了当下中国从无数上访者、劳改犯到宗教信仰受害者等弱势群体难以想象的悲惨生活。杜斌为三位受奖人中唯一亲自到场受奖者,颁奖人为理事赵达功,会长贝岭向与会者介绍说,杜斌是笔会首位成功在境外接受此项颁奖的大陆会员。同时,他今天的获奖,也彰显了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穿破物理屏障、突破封锁重围的特殊意义。这也是一个作家使命中应该秉承的核心价值部分。在孟浪发表题为《仅仅是因为我是一个人》的颁奖词后,杜斌也发表了他的获奖感言《小小的死亡》。
第五届刘晓波勇气奖得主为陈树庆,此奖将于2015年7月于香港另行颁发。颁奖典礼后方即是禁书墙,用铁丝线捆扎的二座禁书墙高高竖立着,右边的玻璃窗上也用一本本的禁书垒砌了一道长长的禁书墙。在言论箝制与打压的情况下,受奖人杨继绳、杜斌、陈树庆不畏危险艰难地创作,此刻,在言论自由的台湾所设的禁书墙前念这几篇颁奖辞和受奖辞,与得奖人的经历二相对照,这种别出心裁的禁书墙雕塑艺术所隐喻的象征意义,此时此刻更加显得不言而喻,格外发人深省与动人。
这二座禁书墙将由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图书馆收存,继续展览,馆长向阳并慨然购买展示的禁书,做为馆藏。
典礼最后,贝岭提议由在座的所有作家和诗人们上台朗诵。来自上海的吴非(即“老酒葫芦”)、北京的狗子、孟浪、任协华,与台湾诗人管管等,上台即席朗诵了其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国际文学之夜的开场致辞,会长贝岭作了耳目一新的尝试,由流亡德国的德国书业和平奖得主也是笔会会员的作家廖亦武,与中国民间音乐人田野以诗歌朗诵和音乐演出,替代一般生硬的致辞方式。廖亦武朗诵《大屠杀》这首因诗获罪的长诗,他一边朗诵一边用钵为衬,田野则以其特殊的喉咙与腹腔共鸣方式,与朗诵交相迭映,这个近似于葬礼的朗诵与音乐表演,以钵的悠远扬声、田野不时穿插低沉与近乎喃喃自语的声音,和廖亦武用尽力气对屠杀者的控诉声中,共同回荡于大厅,使会场瞬间肃穆起来,在肃穆、凝炼气氛中,又交织着朗诵者的悲痛,一声声“血、血”的吶喊,穿过肉体的震撼力,令听者在热烈与宁静中,彷佛同时历经了屠杀与葬礼,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感官和内心,为国际文学之夜揭开震动人心的序幕。
整个文学之夜也穿插了朗诵、舞蹈和其他音乐表演。来自波兰华沙办事处的胡惟德先生、在台瑞士女留学生小培,与雪迪和贝岭,分别用波兰、德语和中文双语朗诵米沃什和策兰的诗;诗人向阳、陈家带亦上台朗诵诗作。
祖籍大陆东北的台湾舞蹈家詹幼君小姐以台湾独立诗人李敏勇的诗作为内容,以现代舞舞出激情奔放、充满自我的即兴舞蹈。随后来自澳洲的音乐家柯林,用他自创的乐器,演奏三首乐曲,最后一首与舞蹈家詹幼君以即兴方式联合表演。民歌手牛牛小姐则以吉他为伴奏,演唱三首歌曲。
会议结束,以自助形式为所有与会者提供了丰富而可口的晚餐。
整个颁奖典礼与国际文学之夜历时五个多小时,特邀获国际奖项无数的纪录片导演闻海担任摄像纪录者,期能以影像纪录独立中文笔会这次难得而且成功的盛会,为笔会留下历史纪录。
贺良知作家们—–《草根花》,第26章
1, 雷钢,不是本名,1975年分配进建筑加工厂时唱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杜鹃山”中年
民自卫军队长而获此绰号。虽然八年前其父被减薪至生活费8元,靠抽8分一包的“生产牌”烟苟延小业主残年(店铺早在雷钢出生前缴了公)得鼻腔癌病去,却没怎么影响小儿子在工人阶级大溶炉中的进步;1982年,和另个追求进步的绰号“沙家浜”的文艺积极分子在食堂兼礼堂后端的乒乓球台边斗歌。后者强项为沪剧唱腔,耐人寻味,到底不抵群众耳濡目染的高大全,虽说小子尽是蛮唱。十年,二十年以后,俩人都孑然一身:一个是女友分手,雷钢停薪留职从秋梅京训班到上海滑稽戏,再没回过建筑工厂。一个是文艺范的老婆撇下一双儿女,老沙独自带大俩孩子,直到退休;新世纪后,有过相遇相会,分手的女友悔不当初,离异的老婆不再怨其不会生活。俩个一致认为年轻时活在虚假中的日子确实不怪对方。而二位都离开好男人的更深原因却在各自单位领导的性骚扰所致,自然也少不了帮腔保镖的不良工贼,帮助打散雷钢姻缘的浦东痞子当上了班长,以后因斗狠被判七年,解往青海;帮助领导暗渡陈仓的混混也获得电工证,当上房管员。以后在拆迁办工作中被人砍断双腿,轮椅如影随形。而二位面皎齿白的大众情人只能在回忆中遥想年轻时的风光,如“白毛女”,如“柯湘”。干部,领导,想睡,总有帮闲的。本来想移风易俗的样板戏,怎抵挡人性欲火。
陈梦雁小说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