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8b9ed8-51ce-46ed-a4a0-54edafdf9aae图片: 北京资深媒体人高瑜。 (法新社资料图片)

本台讯:被控“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中国独立媒体人高瑜,星期五在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高瑜则当天表示会上诉,其家人称…高瑜极度消瘦,“差点没认出来”。

《不同的声音》找到目前在法国巴黎塞尔齐-蓬多瓦兹大学执教的高瑜“密友”,法籍华裔副教授张伦先生,希望籍此展开一次一个星期以来众多相关访谈报道中高瑜女士尚不为人知的一面。

称张伦教授是高瑜的密友,网上摘录已故的中国着名政治学者和持不同政见者陈子明发表在《北京之春》杂志2009年6月号上的一篇标题为《高瑜:记者、院外活动家、人权勇士》 中有如下佐证文字:“我早已听闻高瑜的大名,与她接触却比较晚。何家栋先生和王军涛、张伦先后成为高瑜的密友时,我还没有和她见过面。”

中国禁书网介绍:张伦,一九六二年生于沈阳。童年随父母下放农村。一九八五年北京大学社会系研究生。一九八九年任中国地质大学政治系教师,并在陈子明、王军涛创办的北京社会经济研究所工作;学潮期间,担任「保卫天安门广场指挥部联合纠察总长」;六四镇压后流亡法国,曾任民主中国阵线主席助理。此后,他一方面参与海外的民主运动,同时亦致力从事学术文化的研究工作,完成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现定居法国巴黎,与法籍妻子育有三名儿子。

与张伦教授相关“密友”高瑜的种种回忆,将分上下两集播出,下周请注意连续收听。

MIDWAY:让我们欣赏张伦教授发表于独立中文笔会《自由之笔》第十期刊载的小品《“让火活着”——一首诗,一个事件与一个人的命运》,以此感受高瑜重判给很多人带来的文化冲击——

一九八九年元月,北京,一个严冬之夜,寒彻透骨。我在当时任教的大学的青年教师宿舍里,拥裘夜读。孤灯一盏,除窗外凛冽的风,折断的枯枝,断续发出的声响外,万籁俱寂。那是本法国诗歌的译集,诗句如“森林吹起绿色之火”,让人遥想春天的广大和辽阔,心生暖意,至今犹记。稍后,读到“让火活着,我们将离开客厅,为死去的人”…辗转难眠,脑中缠绕的依然是那句“让火活着”,像一首交响的crescendos,倦意尽散,披衣跃起,写下一首诗:

让火活着
为死去的人
为五千年不泯的希望
和一万载冤屈的亡魂
道路会模煳不清
在黎明的时刻
一切都停止了旋转
停止了轰鸣
让火活着
为活着的人
流水不再前行
倒塌了旧日的山峰
喉咙嘶哑着
死亡占据了青春
在燃烧过的土地上
挺立着刺刀般
黑色的森林
让火活着
为将来的人
我们将艰难地倒下
尸体腐烂的地方
鲜花会得到养润
太阳在默默地倾听
火燃烧时的寂静
没有声音将拳握紧
让火活着
这是——我们的使命

几天后,住语言学院,家在外地的时宪民兄邀我去他处小酌。两人对盏,数杯落腑,家国天下谈论中,感怀渐多。我为他朗读了这首新作。听罢,他沉默不语,许久,头略摇动,感慨地说到“唉,我们这代人呀!我们这代人呀…”无言。斟满酒杯,又干掉一满杯后,我起身握手离去…我知道,从纯诗的角度,这首诗难称上是好诗,至少不是我写的最好的诗,但它或许最好地传递了我那个时期的某种心绪…不过,它还是被发表了,两年后,在温辉先生主持的香港《争鸣》杂志上,已经是作为一种对历史的纪念。后来,九三年,在台北耕新文教院纪念六四的活动上,我再次朗读了此诗,时任法务部长的马英九先生在台下默默地静听…快二十年过去,我人在欧洲。一个美丽无比的夏夜,在着名的日内瓦湖畔,与大陆出来的一些朋友野餐,攀谈。追忆起往事,一些当年的参与者,依然情不自禁。我为他们再次朗读此诗…我专注地朗诵,夜色里,没有注意到,已有朋友泪流满面。我不是诗人,尽管差点出本诗集。一九八九前,朋友高瑜看过我的几首诗后曾让我把一些习作稍作整理,交给她送浙江出版社出版……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