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4年9月,继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第二届年会(1984年)在厦大举办后,时隔30年,我们再次来到这座美丽的校园举办年会。这次会议理所当然地具有了一种浓厚的怀旧气息和纪念意义。何勤华会长希望能够起草一封别致一些的邀请函,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写了下面的内容,组织者把它印到了印制精美的邀请函上。时间又过去10个月了,在博唠阁上发表一下。
勤华会长命我起草一纸邀请函,
因为厦门会议很不平凡。
我们算是参加“二大”的老代表了,
一转眼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陈颐发来了当年的老照片,
又一次看到那些仿佛陌生了的容颜。
老少数十人聚集在南国的冬日里,
阳光下没有一丝的严寒。
还记得会议上的畅所欲言,
夜晚海边浪涛声也伴随着侃侃而谈。
一位前辈鼓励我成为菲律宾法专家,
将来吃遍天下就靠这一招鲜。
我们来到了琴声悠扬的鼓浪屿,
欢笑着攀上佛光闪耀的五老峰巅。
惜别厦大半月后,
功夫茶那浓烈的苦味还留在舌尖。
从此后学会已开到26届,
外法史愈发人丁兴旺叶茂枝繁。
我们多次经历逝者离去的痛楚,
也有目睹新锐成长的满心喜欢。
朋友们,莫道人生相聚难,
九月十九,让我们再回厦大的美校园。
健在的前辈,将得到国宝般欢迎和敬礼,
中年人,归来啊,一起再回味青春的甘甜!
当然,还有各位少年同道,
少了你们,怎么叫团圆?
(各位会计朋友,
千万不要为这独特的格式而为难。
法律史学追求推陈出新,
这是一封货真价实的邀请函。)
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