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舆论引导这个词在政府机关可以说热的异常,仿佛一切反映好的行政举措都是引导出来的,一切反映不好的行政举措都是舆论引导缺位、错位、失位造成的。社会热点需要引导、重大政策需要引导、突发舆情需要引导,特殊节点需要引导,从正面分析,这有两点积极含义,一点是领导干部从无视舆论、不顾舆论,开始向害怕舆论、重视舆论转变;另外一点是政府机关开始重视民众意愿在行政行为中的反映,对于政策的贯彻执行不再是填鸭式的,而是逐步在向协商式转变,当从灌输到交流,也就最大限度杜绝了不顾实际泥沙俱下的后果,从而形成了上下循环有效净化良性互动的特点。

但是从实际的践行中看,很多政府机关对于舆论引导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在潜意识中依然认为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引导舆论的走向才是正确的,或称之为“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正是在这种思维下,在处理某些关注度较高的舆论事件,看似抓了先声,赢了先机,但是随着事态发展的逆转,往往把自己置于更加尴尬的境界,导致诸如“官谣”等问题的出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那些个认为早已平息的舆论会用更猛烈的方式回击,最终受到最大伤害的不是舆论当事者,而是政府的公信力。

如果我们深入地分析那些引发好舆论和坏舆论的行政举措就不难发现,所有反映好的都是符合大多人意愿和利益的,而那些反映不好的往往都是有缺陷有问题、甚至是存在丑恶现象的。但是,很多有权力做出行政举措的领导者往往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更习惯于以个人角度独断专行,没有从行政举措上思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是往往把舆论引导未做到位说成重要的因素,看似很客观的说辞,反而衬托出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本质。

其实,舆论和引导是两个不同状态的表述,舆论是随着社会发展恒在的,有社会活动就会有舆论,舆论不会随着一个社会事件的结束而平息,它最终只有回归到正义公理的大道上才会沉静下去,如果可以恒定一个关于舆论的标准,那只有正义公理!而引导应该是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真相的过程,而非是让绝大多数人按照自己设定的想法去思考的过程,如果你没有站在正义公理上对舆论进行引导,适得其反肯定是必然。

在社会生活里,舆论往往是产生谣言的温床,社会上某件事发生后,在形成舆论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谣言满天飞的局面,这些谣言中除了具有主观恶意造谣或故意隐瞒真相外,往往都是因为对事件一知半解而衍生出来的,一如当年马季老师相声中“鸡蛋变恐龙蛋”那般。我们往往说“谣言止于智者”,其实,当真相出来时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这中间舆论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而且,最终消除谣言的也正是真相出来后的舆论,从这点分析,与其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如说“谣言止于舆论的跟进”!而舆论的跟进恰恰就是引导的本质。

从这个角度思考,舆论真的需要引导吗?其实是不需要,所谓的舆论引导就是一个伪命题,任何社会事件最终都会被真相终结,是是非非也将因真相的显现而最终定性,所以,真相才是舆论引导的最终归宿,也是必然归宿。任何有目的的舆论引导都不过是画蛇添足或螂臂挡车,最终都摆脱不了盖棺论定的结果。

来源: 共识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