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时代(上接第164期)

每一次,当有台湾的学生要去中国大陆旅游或者调研,来询问我有什么建议的时候,我都会跟他们讲一句话,就是:不要轻易相信你看到的,也不要轻易相信你听到的。我强调说,这是研究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方法论。

同时,这也正是研究中国问题最为棘手的地方,因为你必须费劲去判断你看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而不幸的是,在中国,虚假事情和言论,远远比真实的多。法国当代重量级的知识分子索尓孟曾经写过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题目就叫做《谎言的帝国》,可以说一针见血地点破了中国特色的重要部分。

在《野心时代》这本书中,作者欧逸文给我们讲了很多小故事,或者令人捧腹,或者让人不敢置信,但是都是用具体的例子,再次向我们展现“虚假的世界”这个中国社会的特点。例如下面这一段:

“党鼓励人们庆祝自己的‘红色生日’,即自己入党的日子。每位党员按期望要写两千字的自我评价。市场嗅到商机,很快就有许多网站推出自我评价的‘模板’,里面草拟出绝妙的自我批评,如‘我付出的心力不够,没能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页36-37)

这真是一段绝妙的黑色幽默:原来,市场经济的法则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营利空间。而如果我们看到各个单位的档案里充斥着这些自我评价,就以为今天的中共,拥有大批忠诚的、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向党组织交心——像六七十年代那样——的党员群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其实只是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而已。如果我们不在心中就从方法论出发,先对中国这片“神奇的国土”上发生的一切首先抱持着怀疑的态度的话,你当然就会有错误的认知,就无法认识到真正的中国。

关于中国社会的“虚假的世界”这个特点,《野心时代》中还有一段描述,而这个故事简直令人哭笑不得:“国营电视台播出胡锦涛国家主席新年访问政府补贴住房低收入家庭,那户人家的老母亲对他说:‘真是感谢党和政府把国家建设得这么伟大’,但网民很快就发现,那名老母亲根本就是城里交警局的公仆;而且,她身为一名低收入户的形象,也因大家发现她带女儿到上海及度假胜地海南岛去玩的照片,信用大打折扣。”(页174)

这段描述其实早就广为人知,而且在中国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更深入地,从这个事例中挖掘出一些更具有深层含义的因素来,通过这些因素来认识今天的中国。

首先,这种中央领导人视察工作,而地方政府领导人弄虚作假的事情,在中共统治中国的六十多年期间,是一项流传悠久的传统。不要说“大跃进”时期地方政府向毛泽东捏造“亩产万斤”那么夸张的事情,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样的事情也仍旧存在。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就是,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曾经视察一座粮仓,结果粮仓主任为了展示粮食储存充足,在很多杂物的外面堆满粮食,以造成视觉上堆满粮仓的感觉。据说这件事后来被朱镕基察觉而大怒。它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虽然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面发生了很多的重大变化,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其实一点也没有革除,一些做法仍旧没有改变。这种地方政府弄虚作假的行为,就依然广泛存在。想想2008年奥运会期间,中国政府关闭工厂来换取“虚假的蓝天”的作为吧。不要说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自己也时不时地造假。如此看来,笼统地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就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因为确实还是有些事情没有改变,而这些没有改变的部分,常常被外界忽略。

其次,无论是《野心时代》中讲的故事,还是朱镕基也会被蒙骗的事情,都说明了中共统治面临的一个巨大的管治危机,那就是信息的真实性。我们都知道,一个政府要有效管治,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作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因此,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策的恰当与否。而在中国,这恰恰是一个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制造虚假数据,报送到中央政府,这样的信息汇总,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共高层对社会局势的正确判断,就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中央政府被地方政府欺骗或者忽悠,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中央政府其实也知道地方政府报上来的数据有虚假的成分,但是他们仍然采用。我认为,后者才是最有趣的问题:明知有假还要假装相信,这说明了这个体制的什么特点?这样的机制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更深入思考的。

最后,我们必须注意到,胡锦涛被欺骗的事情,之所以能够被揭发出来,并不是胡锦涛自己发现的,我甚至怀疑胡锦涛自己心里也有数。之所以造假的事情被发现,其实是民间力量发挥作用的结果,是那些网民进行人肉搜索的结果。没有什么比这个事例更能给我们提供分析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的了:政府确实还在造假,政府的管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这样的“虚假”来运作的;但是另一方面,这样的“虚假”已经不可能像六七十年代那样大行其道了,因为被网络武装起来的普通老百姓,那些网民们,已经在不断地揭穿这些“虚假”。这就是今天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当局已经不可能再用虚假的宣传来欺骗老百姓了,老百姓不仅对政府的信任已经流失殆尽,而且已经学会了主动去揭穿政府的“虚假”。国家和社会的较量其实已经开始,虚假与真实的斗争就是一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已经在政府和公民社会之间进行了。

因此我们要记住,《野心时代》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充满了“虚假”的国度;但是,从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的“虚假”已经越来越失去欺骗的效力了。

《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65期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