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在南京大学采访时得知,南京大学鼓楼校园已经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民国时期建筑保护的举措之一。

说起来颇有些讽刺。近几十年来,北京一直希望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特别是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今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算是了却了多年的夙愿。其实中国这块土地从来就是滋润诺贝尔奖得主的园地。中国不仅向美国输送诺贝尔科学奖选手,早在1938年,中国就为美国“委托代培”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个人就是赛珍珠。
赛珍珠是中国泥土大地培养的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终身感谢中国大地泥土的滋养,至死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遗憾的是,自1934年离开中国以后,她一直希望能够重返故里,但南京和北京两个政府都将她拒之门外,直到她1973年在美国仙逝。
赛珍珠1892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四个月大时由传教士父母飘洋过海带到中国。她的父亲中文名字叫赛兆祥,原名阿布索伦-赛登斯特里(Absalom Sydenstricker)。赛珍珠英文原名中有珍珠的意思,她便起了个中文名字赛珍珠。
赛珍珠的童年是随传教士父母在江苏镇江度过的,后来又去安徽的宿县一带生活。试想想: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小女孩,在中国接受私塾先生的教诲,博览中国典籍,操一口浓重的苏北方言。看到一份文献上说,赛珍珠唯一的汉语录音是她1942年在美国之音发表的对华演讲,据说录音档案现藏于巴黎,连美国之音总部都没有存档。
1998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访问南京大学,并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曾经参观过赛珍珠的故居。当时的报道援引老布什总统的话说:“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受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
南京大学校园内的这座小楼与赛珍珠辉煌的文学生涯息息相关。她曾在自传中说:“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在金陵大学教书,教授英国文学。”她还说:“当我生活在中国人的世界里时,我是中国人,说话、做事、吃饭、思想、情感和中国人一模一样。”
正是在这栋小楼里,赛珍珠写出了著名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奠定了她日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赛珍珠还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也是用英语写作中国题材而获奖的第一个西方作家。赛珍珠离开南京之后几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发生后,赛珍珠在美国为中国抗战奔走呼号。她在美国发表广播讲演,向美国民众宣传中国的全民抗战。据记载,她对时任中国领导人蒋介石有褒有贬。1938年她接受记者采访时抨击蒋介石因无视农民而失去了其机会。赛珍珠的言论激怒了南京,虽然她获诺贝尔奖与中国有关,南京派驻瑞典的使节却奉命拒绝参加颁奖典礼。
中国人很少知道,美国记者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或叫《西行漫记》就是发表在赛珍珠与丈夫创办的《亚洲》杂志上。然而,赛珍珠在1949年后的北京那边也不受欢迎。赛珍珠被视为“美国反动文人”和“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
1972年5月17日,赛珍珠收到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的回信:考虑到长期以来,你在你的著作中对中国人民及其领袖抱有歪曲、中伤和诽谤的态度的事实,我受权通知你,我们不能接受你的访华申请。
赛珍珠虽然终生热恋中国,却至死也没能回到自己魂牵梦萦的中国故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她的故居墓地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也没有英文名字,只镌刻着三个中文字:赛珍珠。
来源: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