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从财政预算公开的情况来看就是这样,现在的报告公开的数据多了一些,但从公开的数据中能看明白什么吗?还是没有看明白,说明我们的公开还是停留在形式上面,没有达到一种实质性接受监督的程度。

“只有信息公开了,才能有效监督和评价政府工作;许多过剩产能都是各级政府为了追求GDP,盲目促进国企发展造成的,所以现在的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划清政府和国企的经营范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因为多年在全国“两会”发言中直接要求政府信息公开而有着“麻辣委员”之称。在近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蒋洪依然保留着“麻辣”的个性,对如何监管政府的“钱袋子”、怎样有效去产能等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

政府信息公开才能制约公权力

《中国经营报》:您曾建议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我国的行政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和相关立法上总是推诿、搪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破除这些阻力?

蒋洪:法制社会很需要信息公开,特别是政府在履行职责中信息的公开,只有信息公开了,才能有效的监督,才能够对政府工作进行切合实际的评价。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有进步,但进步不是很令人满意,或者说离有效监督政府的要求还有相当大差距。我们从财政预算公开的情况来看就是这样,现在的报告公开的数据多了一些,但从公开的数据中能看明白什么吗?还是没有看明白,说明我们的公开还是停留在形式上面,没有达到一种实质性接受监督的程度。

为什么会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公开实际上是对权力的制约,公开后知道你怎么花钱,公众就会审查和评论你这些钱花的对不对,就会对权力造成制约。当权者有这样的本能,不想让权力受到制约,所以它能够不公开就不公开,能够少公开就少公开,尽可能的让自己的权利大一些。

面对这一的情况,一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在尽可能范围内提出要求,要有这样的呼声,形成一种气氛。另外从法律层面,我们可以制定法律法规,用法律来要求政府必须公开透明。当然,信息公开的进程还取决于我们的领导在多大程度上下决心,让权利受到制约。

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划清国企经营范围

《中国经营报》:怎样看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现在中央一直在强调去产能、关闭僵尸企业,如何有效地消除过剩产能?

蒋洪:从供给侧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生产出的东西过多了怎么办,如果按照需求管理的思路就是想办法卖掉,但按照这个思路下去,等于是保护了无效的产能,反正有人帮我买走,市场不买政府来买,或者说扩大信贷来买,这样甚至可能使得企业更有胆子生产过剩的产品,反正有人买嘛。

现在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得已的措施。产能过多了就把多出来的清理掉,否则变成累赘了。

如果我们的供给侧改革仅仅是关停并转,把多余的产能去除掉,把该关的关掉,该停的停掉,这就好像我们人体长一个肿瘤,动手术把它割掉,割掉肿瘤没有了,但肿瘤可能还会再长出来,真正要解决问题,必须要把肿瘤长出来的内在机制改掉。供给侧改革也是这样,要想长远发生效果,关键是让供给这一方,也就是生产者、企业,对需求有更强的敏感性,市场需要什么它生产什么,不要盲目自说自话地生产,市场需要的时候多生产,市场饱和的时候自动控制产量,这就形成好的机制。

这种好的机制怎样才能形成?在我看来,就是国有企业投资要有适当的范围。从现在产业状况来看,需要去产能的行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投资较多的行业,肿瘤产生出来的机制,就是政府在生产领域过多的干预。当初生产能力之所以盲目扩展,是因为各级政府为了要追求GDP,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这样的问题,现在要去产能,如果同样也是用行政手段,让这家企业关掉,让那家企业去除多少产能,通过这种行政命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国有企业本身对市场需求不敏感,这才是它们的问题所在。

国有企业是否必要呢?在某些领域是必要的,但在一般市场能够竞争的领域,它的必要性就没有了,所以我主张,所谓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划清政府和国企的经营范围,它不能够扩大,另外就是要对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要降低企业税费,保障民间资本的产权,保障市场的竞争,这样虽然不会完全避免过剩的问题,但至少过剩不会这么严重。

当然,市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但市场如果发生问题,不需要用公共资金买单。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如果不行了,用不着政府下命令,老板自己就关掉了,生产者自己对自己负责,这样他就会变得非常谨慎。没有必要拿纳税人的钱为国有企业的行为付出代价。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