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仰望星星——这不仅是一个书名,它所表达的其实更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最近几年来在我的内心分外清晰,坚定,个中甘苦冷暖自知。

身处一个变幻而弯曲的时代,我在远离故国的荒寂之地品尝孤伤,有如在黑沉沉的夜空下踽踽独行。然而我始终怀揣希望,就像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在茫茫夜色中行走在荒郊山野,脚下踩着泥泞和荆棘,却仍不时抬头仰望那满天亮晶晶的星星。

在多少个长夜难眠的时分,我来到书桌前,或铺开稿纸,挥毫落纸;或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就这样几年来,我写出了不少文字,我将之归为两大类:政论、杂文之类的评论性文章,重在逻辑理性,是为“硬”类;散文、随笔、诗歌、短篇小说之类的文学性作品,则需柔美畅达,是为“软”类。其中“软”类文章的一部分我汇编在此,就成了这本小书。

写“硬”类文章,源起我的法学训练、法律文书的撰写和法律职业的经历。从少年时代立志要成为法律人以维护公平正义,遂投入法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前后差不多有十多年,我循规蹈矩地走在这条道路上。历尽艰辛,徜徉于法学的自学钻研、学院的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历练,但自幼对文学的钟爱从未曾放弃。

可让我失望的是,法学的学术思维有着诸多匪夷所思的沉重“包袱”,法律人的职业则受制于现实的法治和人文环境,而常常会陷入对峙“无物之阵”的困境之中。这让惯于遐思、性本孤傲的我感到十分的沮丧,而五年多的法律职业生涯更让我尝尽辛酸,阅遍不堪,甚至一度绝望,彷若在无边的黑夜里饱受风霜雨雪。

所幸我的生命中还有“软”类的文章可写。在人生的低谷和暗夜的年月,我从文字写作中获得了安慰,借以抒发心灵深处的挣扎,记录底层受难者的悲惨遭遇,同时重新燃起内心希望的火种,让梦想突破重围,而后自由地翱翔。

如今从法学的领域脱身,在与文字相伴的日子里,那段经历仍不时如梦魇般重现我的脑海,那些困境负屈人群的影子也时常联翩而至,多少次提笔的时候便潸泪不止。于是,许多的语词用句,都是心有余悸的产物。但与此同时,我也越来越惊喜地发觉,语言竟是如此地鲜活而又富有立体感,一如世间生命的脆弱与坚强,丰富与美丽。

收录在这本小书里的文章,它们在文体上也许有些错杂,诸如散文、随笔、书评、散文诗、人物纪念文,都一并汇入书中。这其中,我将之命名为:第一辑,在绵亘的历史长河中追问;第二辑,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第三辑,黑夜已深,白昼将近;第四辑,让梦想自由翱翔。四个辑的文章汇聚在一起,其主题是历历可辨的,我经由这一篇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向往,对底层的关注,对人类史上思想者的敬意。

这几年来,我是如此快慰地时不时会回味两段话,以至于,它们已成为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其一,是14世纪的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史诗作品《神曲》中所写的:“从这里我见到繁星空”;其二,是在德国柯尼斯堡市中心广场的铜碑上,镌刻着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的那句墓志铭:“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内心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在时光的河流中载沉载浮,这两段话时常会给我以力量和勉励。

前年五月,曾写过一篇“在五月的星空下凝望”的文章,以纪念二十四年前发生的那场历史性的民族悲剧。动笔过程中心头念兹在兹的,仍是上述这两位哲人的隽句。我知道,遥远的星空在向我启示着完美和永恒,引领我的心灵向上提升,也警示我不可消沉或是懈怠。我知道,在浩邈的星空底下,我写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句都是微不足道的,故此,我唯有心怀谦卑和感恩。

我也知道,那缀满星星的浩瀚夜空,是因着无数双仰望她的眼睛而存在的。而我,会永远是那无数双眼睛的其中之一。只因为,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使我心存敬畏,并且,让我在漫漫长夜里期待黎明。

写于二零一三年五月十日

注:散文随笔文集《黑夜中仰望星星》,作者:楚寒,出版社: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14年1月,销售地:博客来等,语言:繁体中文,排版:竖行,类型:文学/人文随笔/思辨性散文,内容:辑1、在绵亘的历史长河中追问;辑2、埋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辑3、黑夜已深,白昼将近;辑4、让梦想自由翱翔。

《纵览中国》首发 Wednesday,July 02,2014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