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6

吉恩.夏普——《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

吉恩.夏普——《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

1年前的占领运动,令到香港引起世界各国关注。今天,这场运动完结,国际舆论淡化,但是,香港仍不断有人再思这场运动的意念,并分析整场运动的‘失败’。在当中不断反思的,有牧师刘志雄及其一群信奉耶稣基督的弟兄姐妹,他们更自掏腰包复印这场运动整体的意念源头的一本书:《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并免费派发予香港市民大众翻看。

《从独裁到民主》一书作者是美国人吉恩.夏普(Gene Sharp)。他撰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教人如何推翻独裁者的指南。该书于1993年出版,之后,更被翻译成24种语言,由缅甸到波士尼亚,以至中东茉莉花革命,不少示威者都阅读过这本书,因而吉恩成为一些独裁国家的统治者的眼中钉。

吉恩曾经历牢狱之灾,1953年韩战时,他抗议徵兵。不过,令他感受到非暴力的重要性则在他仍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生时,目睹整个世界一团糟,感受到二次大战对人类带来的祸害,暴力对社会只有破坏无建设,认为人民需要有一套法则遵守方可争取到长治久安的和平。

全书共有10章,最后一章是附录,纪录了198种“非暴力行动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由社会性的不合作方法,以至经济性的不合作方法如经济性抵制、罢工等都有陈述,即使政治性不合作的方法如拒絶帮助执法人员等也有多样性的建议。吉恩指,纵使迈向民主的国家数量增多,但是,“独裁的问题源远流长”,“在极端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宗教机制——除了国家机器以外——被有意削弱,受到控制,甚至被国家或执攻党用新的机制代替,以便控制整个社会。民众往往被分化(变成一群孤立的个人),不能共同努力来争取自由,彼此不能信任,甚至不能主动做出任何举足轻重的事”。纵使面对这样,吉恩仍不信奉暴力可以结束独裁统治。他认为“这些人往往勇敢战斗,付出很高的苦难和生命代价。他们的成就有时很了不起,但很少能赢得自由。暴力反叛能触发残暴的镇压,结束往往使民众比以前还要软弱无助。”

吉恩认为人要认清现实,要想最有效和以最少代价打倒一个独裁政权,需要先解决4个问题,当中包括必须要增强被压迫民众的决心、自信和抗争的技能等。不过,也要认清独裁政权也有弱点,包括下属由于害怕得罪上级,可能会不报告独裁者决策所需要的准确或完整的信息。吉恩认为要达致和平,也不能盲目,跟独裁者进行和平谈判前,必须要有极清醒的思维,若屈服于残暴者的镇压意志和消极默认时,这并不是真正的和平。

刘志雄牧师指,自占领运动的意念出现到运动的结束,市民对“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的真正理解仍是不足。在运动期间,更曾有人呼喊“勇武抗争”,这更令他感到莫大忧虑,当中除涉及道德问题外,更是一个不智的做法

刘志雄:我们用武力时,这正是政权的强项,我们就用最弱的撼动其最强的,这是不智的。

他解释不智是因为人民并没有合法使用武力的权力,只有政权才有,兼且这正是政权最大的力量。此外,武力更会不断升温。

刘志雄:武力会升温的。假设人民有武器,你用此对付政权时,政权可能会用武力镇压,民众若再有武力时,它(政权)又会更升级,这在当中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混乱。

他明白,挣脱独裁管治不是一朝一夕可达致,需要时间及耐性,但是,他认为以非暴力的手法抗争才可换取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更相信每次的非暴力的行动都可以做到一点点的改变。刘志雄指,看罢吉恩的书后,回顾整场占领运动,他觉得在当中要汲取智慧。

刘志雄:要定清楚行动的目标及要不断调整策略,若一个方法不能便要很快调整另一个,再者,我们必须要承认要有组织,纵使运动期间有声音说要拆‘大台’,但到最后其实是需要有组织的。

纵使此书的出现是在占领运动后,但是,在派发了约5000本书后,他听到有些人的正面回应。

刘志雄:觉得有疑惑,他们觉得雨伞运动未能立即达到目标,但亦质疑是否真的要用勇武抗争?看完书后,他会觉得用和平的方式才会更加有效。

他强调,纵使有人会支持勇武抗争,但是,絶大部份人仍是支持非暴力手段,这样方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及参与,力量才能够存在。

文章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