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影视音产业如何排除贸易和政治障碍进军中国大陆市场,以及台湾本地影视音市场如何避免中国大陆产业的蚕食鲸吞和政治统战,是两岸服务贸易关系中我国最为关切的问题,不过,两岸影视音贸易不是单纯的商业利益问题,这些产品当中蕴涵着大量的文化价值,所以许多国家在处理境外影视音产品进口的管制上,都或多或少会采行针对本国文化的保护措施,这也就是在自由贸易中作为排除事项的所谓文化例外或文化免议(L‘exception culturelle)。所以,影视音的两岸贸易,也是两岸文化价值的一场竞争,我国要有把影视音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政策高度,而在这一层次的思考中,看待两岸的影视音贸易,尤其是如何在当中向中国大陆渗透和扩大我国的价值观和影响力。胥知,在自由市场的环境下,消费者的主权越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消费者不喜欢的产品,无论多么廉价,都未必能得青睐,而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无论多昂贵,他们都愿意不惜代价拥有它,因此,归根结柢,制作好的影视音作品,培养对台湾品牌忠诚的和建立以台湾为中心的影视音产业链,还是面对中国大陆市场磁吸的最佳产业策略。

说到台湾的影视音产品对中国大陆输出,而使台湾在经济利益之外,相当程度赚取到文化上的影响力的例子,我就随举两个。七月十六日,龙应台文化基金会思沙龙《焦点中国》第二场〈在悖论中边走边生活〉,即邀请中国大陆导演贾樟柯在其电影作品《天注定》映后与观众分享他眼中真实的中国大陆社会样貌,我就有认识的中国大陆朋友,专程利用自由行的方式到台北参加贾樟柯的活动。通过台湾的平台,贾樟柯南北趴趴走,畅所欲言,谈他的电影创作,而这个平台竟然也为贾樟柯和他的中国大陆粉丝建立起了可以自由交流的场合。贾樟柯的电影在中国大陆经常被禁,但他毫不担心,因为他的市场在世界,他只要一有电影的拍摄构想,世界上就有人抢着跟他预购播映版权。贾樟柯也是我国金马奖的得奖者,像他这样的电影工作者在中国大陆还有很多,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台湾的自由创作环境,能够让他们的才华尽情发挥,那么,我们何不挖掘大陆优秀的电影人才到台湾来,和台湾影视产业合作,为台湾拍片,一起去赚世界的钱?我再举个例子,两年前,台北华山艺文中心有一个实际上由中国大陆《关怀抗战老兵网》策划的《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解密》特展,同时有纪录片《寻找少校》和《发现少校》的映演,事实上,《寻找少校》的毛片我更早就在昆明看过了,和导演牛子结交为好友,他就告诉我,像这样的有关国民革命军抗战以及中美军事合作的题材,在中国大陆拍摄有许多禁忌,他也告诉我,他一生有一个目标,就是拿金马奖。自由就是台湾最大的优势,我们坚持创作自由、艺术自由,就可以吸引中国大陆非主旋律的影视音工作者到台湾来发展,也吸引各国资金前来投资。而只要能够适度保障本国电影产业,发展出非好莱坞品味的电影市场,就可以把自由影视音产业和台湾的自由行旅游作跨业结合,把中国大陆自主性高的游客和观众吸引到台湾来进行文化消费。其他,像是台湾的流行音乐演唱会,也对于中国大陆非一线城市的民众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为这类的演出一般不会到非一线城市去,而大陆的演唱会门票又非常地贵,不像台湾这类的文化活动这么地平民化。

有许多中国大陆的大学生专程来台湾看贾樟柯、看非主流电影、听音乐会,此一现象正突显中国大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严密的思想审查和管控,对比出台湾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事实上两岸文化交流过程中,台湾在文化的包容性与人文的关怀等软实力,所对于中国大陆社会产生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越产品本身的商业利益考量。自由应当就是台湾所具有的优势,我们或可思考透过这样的实际影响力,吸引中国大陆优秀的人才来台发展或交流或者投资,这样,我们就可以拥有面向国际的独立市场价值,不一定非要进入到中国大陆不可。

至于中国大陆对台湾艺人的政治干预,像最近戴立忍被指为台独份子而遭封杀,稍早周子瑜因举国旗而被迫道歉认罪,最早则有张惠妹因在陈水扁总统就职典礼上演唱〈国歌〉被抵制数年,我们不要自欺欺人以为这是单纯的中国大陆民间反应,事实上若没有官方纵容乃至鼓励检举的推波助澜,绝对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有违商业逻辑的现象,而我们未尝不可采取对等的方式进行制裁的动作,对于压迫台湾艺人的个人或企业,经过调查确认,展开报复性的措施,比如禁制他们来台,或是对投资案,采取推迟批准的权宜做法,而最终目的,则在使涉及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影视音产业成为政治中立区,促使中国大陆尊重多元价值,减少政治干涉。职是,政府一定要在台湾影视音工作者在中国大陆受到民族主义霸凌的问题上,表达立场,作自由的捍卫者,以免对岸误判以为我国立场软弱。

台湾处于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的辐辏,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历史上跟诸多文化有所交流与融合,所以在历史文化的题材方面,我们有较多的国际化底蕴。例如郑成功的题材,一直是台湾电影国际化的热门主题,李安、魏德圣都表达过拍摄的兴趣,像这个题材就可以跟荷兰合作,也和中国、菲律宾、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历史有所交集,市场的布局,就不见得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反而可以预见东南亚庞大的华人世界、台湾周边国家以及欧洲旧海权时代殖民国家的庞大观众。所以台湾影视音产业方面合作的对象或市场,不能仅仅侷限于两岸的格局,或可提升至较高的国际层次,把市场做大,也将台湾在价值上的影响力更加扩大。

作者系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暨客家研究中心兼副主任

民国一○五年八月十日凌晨三时台北晴园

——《纵览中国》首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