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每一个节气时间都意味着生命的开始和衰败结束。很多人都能想到夏至阳气很足,意味着生命的生长旺盛。

夏至节气用中国人的64卦来表示,最能体现乾卦的特点,就是阳能十足,充满了龙马精神,乾卦全是阳爻,反映了太阳驾着六条龙马精神的车子,在天空永不停息地运行。所以乾卦的卦词就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个强健不息的形象,在中国文化的安排里,跟父亲、男人有关。夏至的形象、乾卦的形象,就是父亲。巧合的是,西方文化把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设为父亲节。这个父亲节就多在夏至日或夏至节气期间。

我们心目中的父亲,也多半是男人的、沉默的、奋斗不止的形象;就是那些在外人眼里不怎么样的男人,在他们孩子眼里,仍是一个能折腾的父亲。

然而,我们与父亲的关系,并未和解。


“弑父情结”

当然,父亲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他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并不是说能够相互理解的。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父亲理解孩子,但孩子未必理解父亲,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新的生活,新的天地。而且在孩子眼里,父亲基本上代表一种落伍的,代表一种过气的生活方式,而孩子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新鲜的,应该是新潮的,时髦的,最为流行的。

所以我们知道,青春期孩子是非常叛逆的,具有革命精神。这种叛逆和革命基本上是冲着家人冲着父母去的。用西方文化的一个词,是人都有“弑父情结”,就是想把父亲杀死的情结。

现代化以来,这种弑父情结更重了。不仅仅是千万个家庭,就是一个时代都是鼓励背叛家庭,跟父亲划清界限的。我们的父子和代际之间,一直没有完成真正的和解。比如说民国把传统文化打倒了,到50年代又把民国打倒了,60年代否定50年代,70年代否定60年代,现在,90后又开始否定80后⋯⋯总之,我们一旦代表了青春、新锐,父辈就意味着过气、落伍。


《摔跤吧,爸爸》里的父女冲突与和解

可能有人立马想起了《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没错儿,电影中的阿米尔·汗饰演的就是在周围人眼里就是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并且过气儿的父亲。

他由着自己的性子,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训练自己的女儿,在对女性很歧视的一个社会里面,居然把他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在外面抛头露面的,而且能够去跟男人较力的摔跤手,而且最后成了一个摔跤冠军。

虽然女儿后来在父亲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去练习摔跤。但是女儿对自己苦难的童年是非常的在意的,而且在自己的女朋友面前都控诉自己的父亲,羡慕别人有一个正常的童年。

但是,当她听到自己的女朋友说,她其实很羡慕她的时候,她可能又重新再打量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也就是说父亲那么逼迫她去训练,给予她一个苦难的童年,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值得羡慕的,因为这种训练是给她拓展了一个新的人生天地。

当然,他们的冲突还是在进行。后来女儿进入了国家队去训练,受到国家教练的培训,这个时候她在选择要么选择自己的父亲,要么选择国家的教练的时候,她就是一个很两难的事情。

但是她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国家教练,这个也是追逐新鲜的东西,或者是追逐更权威的东西,这种选择其实还是一种人格的依附,所以,她无论是再训练场上还是比赛场上还是不够自信。

只有当她后来意识到她父亲存在的价值,意识到她父亲坚持自己的理想可贵的的时候,而且在她比赛的时候,父亲不在身边,她想依赖却依赖不着的时候,父亲对她的教诲才真正融化成巨大的财富,她才能够离开父亲,去独立的参赛,去发挥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才华。这个时候我觉得她才是真正的理解了父亲,或者是完成了跟父亲的和解。


罗中立先生的油画作品《父亲》
含辛茹苦却未必认同

80年代一部非常有名的艺术作品,一幅美术作品,就是罗中立先生的《父亲》,这个作品创作出来的时候,曾经引起过全国性的轰动,因为这个父亲的形象相当于是我们黄土高原的农民的形象,他代表了苦难,代表了勤劳勇敢,代表了含辛茹苦等等。

(罗中立先生的油画作品《父亲》)

但是他唯一没有表现出这个父亲的信心,这个父亲的欢乐,这个父亲是否开心,没有。这个作品就是一个父亲端着一碗浑浊的水,脸上全是岁月给予他刻下的烙印,就是这么一幅代表苦难的形象,它成了一个时代中国人对父亲的认知。

这幅作品承认父亲一生的辛苦,但是,这样的父亲是落伍的,是不会生活的。父亲跟自己之间,父亲跟后代之间是缺乏对话关系,缺乏良性互动关系的。所以说这幅画也表明中国人跟父亲没有完成真正的和解,没有感情的交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一点,很多人只是以为自己对父亲的义务就是赡养父亲,或者说是陪伴父亲就够了。把父亲看作一个将要老去的,将要消亡的一代人或者是一种生活方式,他没有想到父亲其实也有他的生活经验,有他的人生的教训,而且这些东西对于后代人其实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当然,仅仅陪伴这件事情,现在对我们来讲,去陪伴自己的父母都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无论对我们还是对父母来讲都是很奢侈的。所以,网友们甚至都能够计算出,假如说老天爷还要给他父母20多年的时间,他能陪伴父母多少次。结果计算的结果就是顶多40次左右。每年回家陪伴父母两次,有的时候因为工作忙可能一年回家都不到一次,这么你算下来的话,假如你意识到父亲已经走入老年生活的话,你能陪伴父亲的次数也就是20-40次左右。

所以,你这么一个算下来,其实你就会感到自己跟父亲之间的关系,也应该进入一个更好的关系,而不是目前我们这样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层面,停留在一个觉得父亲是一个过时的,行将就木的老人的层面。只有这样的话,我们对父亲的理解,可能更为客观一点,或者说真正的换为父子两代人的感情。所以,今天我们在讲夏至这个节气的时候,我们重点讲父亲节这件事,讲父亲和孩子关系的这件事,我们今天的关键词就是父亲节。

余世存工作室 2017-06-18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