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致陈东东

让我们的目光越过
住宅区上空驯飞的白色鸽群
暂时停留在”秋歌”第十五首:
我们的孩子站在黄昏的
斜坡上,清点走动的骨头
像死神守在地狱门口例行
点名——傍晚,我的名字也
即将从它嘴里脱口而出
沉默的暴行反抗着无聊的生活
我们落入回忆的圈套之中
准备写下一生的诗篇——那条
看不见的绳索已经勒到脖子
我们面对面坐着,却忍受
遥远时空的折磨——我们的孩子
那些血写的历史怎样虚构赤裸的夜色

2010.8.29.

2. 加州旅馆

歌声来自三个吉他手的混合弹唱
我在隔壁的囚室以书作鼓
拍打着相同的节奏
这一刻我忽然读懂了海子的一行
诗句“……来自秘密传递的火”
我们的来历各不相同
创伤的记忆使一首
怀旧金曲成为
失控的野兽
我理解了安静的温暖
理解了我每天厌恶的一切
我也听到了来自黑夜
各个角落热切的掌声——
我是多么愿意相信:我,就是
斯芬克斯那张迷一般闪光的脸

2010.8.26.

3. 读维塞尔

他说,“镜子深处
一具死尸在与我对视”

这具死尸,曾经在
没有尽头的长夜
“蜷缩在角落里,将昏乱的目光
投向虚空”

他说,“天空中只剩下
死去的星星,那是死神的眼睛”

那些死去的星星,并不是
现代艺术馆的波普拼贴画
不是考古学者
对人类生存状况的种种猜想

那些死去的星星,它们自己就是一个个
被迫行凶的帮手,它们看到了呈現在
面前的死亡。它们就是镜子深处死亡的诗句

2010、8、22

4. 爱情故事

和皮肤的弹性告别——
和抚摸皮肤的手告别——
和厌恶着这双枯萎的手的目光
告别——和凄凉如雪的
白血病女患者告别——和
她双手抚摸自己乳房的姿势
告别——和她嚅嚅无力的
嘴唇告别——和她嘴唇边
那颗吻别过千百次的黑痣
告别——和她努力转过身去
背对着的那个清凉夏日
告别——和女人是水做的这个真理
告别——和一滴水告别——和
蒸发掉这颗泪水的人间告别——
和多余的告别告别,还有多余的哭泣

2010.6.8.

5. 夜读摩西

我对你说”往事如烟”
对你说
很久很久
没有听到他的声音,很久
没有因为快乐而
在他的肩头上哭泣

很久没有提起善良
高贵和被人凌辱
作为人所拥有的丰富情感
就算自己会心酸,也会
尽自己所能,把历史的
巨轮往前推一推

2008.9.15.

6. 泰坦尼克

月光,悲伤之诗
翻开狱中平凡的一夜
苦难的诗行奏出熟悉的凯尔特音乐

我攀上电影院漫長的台阶
一级一级,足足走了一生
终于看到一座高耸的悬崖
海浪涌上岩石
满载沉重灾难的豪华游轮
撞向这块巨大的天然银幕

接下来,我把时间交给一位
年老的妇人,她站在游船的
甲板上,松开合紧的双手
一串钻石项链——那颗惊世的
“海洋之心”,重新回到爱人身边
陪伴那万劫不复的沉寂

2009.5.21.

7. 读诗偶记

一个诗人长出幽蓝色的
胡子他还能写出什么样的
诗歌呢

残简中透露的自杀行动
细节让人猜测他在那
一刻曾经独坐到黎明

厄运说来就来了就像头发在
一夜间长出盈尺仕途圆满
大腹便便的男人说来就来了

连甲壳虫都不愿意在这个时代提起
荆棘丛那浪漫的说法早已写入
考古植物学和酒后的残简

戏言呵,在被诗歌奴役了多年的
生活之后的女诗人在疲惫的夏季
旅行之后推开后窗的云南

2009.10.19.

8. 一根手指

这是一张简洁而深刻的海报:

一根手指竖了起来——它
不是来阻挡嘴里发出的嘘声
——它是船长,它在导航
它是两个男人在交换
心灵默契时的一缕清香
它是一杯红酒迷失在
嘴唇之外的一段坎坷人生
——被荒谬的花絮轻轻拭干

一根手指,弹指一挥
它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手中最后一支生命的火焰
它骄傲地宣称它就是那”一切”中的
元首”一”,它就是那难逃宿命的
自由。它就是爱,却苦于不能言说

2010.5.28

9. 答案

一支烟给了我信仰的力量
一个下午的沉思
一段《圣经》故事
一張被屠刀砍得乱七八糟的
儿童的脸
给了我信仰的力量

有什么方法比
杀死一个人的信仰
更残酷呢?
他们正在找我
他们荷枪实弹,准备破门而入
我正为他们准备好一个現成的答案

10. 空谈

在咖啡厅、 小酒馆、滨河大道旁
在高楼大厦神秘的玻璃墙内
在枕边的低语中,在黑夜的独白里
在通向牢笼的漫長的石子路上——

只有空谈,那微薄的同情:
“我们怎么办?”
在拯救世界
把我们灵魂从睡梦中连根拔起

2004、6.21、於”光

11. 一秒钟

一秒钟,我的目光还没有到达
立在水中的金鱼雕塑
拱桥的坡度
在推动着人民前进

一秒钟,医院门诊大楼门前
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5.28.

12. 十分钟

“给我十分钟时间
让我完成一首短诗”
在更多的十分钟里
我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

乏味的丈夫,刚好翻完一张
报纸,敬业的妻子
把高潮刚刚给了一位
空想家

避雷针刚好躲过一场
雷阵雨,而乌云带走了
一只向往自由的
鳄鱼形状的风筝

2003.6.7.

来源:作者微博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