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4月29日)是林昭受难50周年的祭日,这篇文章本来应当在前天发表。但由于我外出旅游,又不会使用手机操作微信公众号,所以旅游刚回家,先补上这篇文章。

作为批判极权主义的思想烈士,林昭的名字已经载入史册。但她在1980年获得平反后,公众对她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对她有强烈关注的主要是北大校友、57年难友和研究思想史的知识界人士。许觉民、李辉等人推出的《林昭,不再被遗忘》一书扩大了林昭的影响,仍然不超出知识界的圈子。真正使林昭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的,是胡杰导演的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这部纪录片虽然没有机会公演,但在中青年里广泛传播,使得林昭的形象走进了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中国观众的视野。

2003年9月,胡杰带着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来北京征求意见。崔卫平知道我从事民间思想研究,邀请我去她家看片子。我第一次和胡杰见面。片子放完了,电影界的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指出了一些缺点,而我则久久地沉浸在思想的震撼之中。我的直觉是,胡杰这部作品,将成为中国纪录片的经典之作。分手的时候,我告诉胡杰,我有一位邻居许兰亭先生是林昭的北大同学,1957年的难友,如果有意采访,我可以介绍。

过了几天,胡杰来到我家,我带他采访了许兰亭,还和胡杰长谈了一番。我了解到,他为拍摄这部片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原来他在新华社江苏分社工作。接触到林昭的事迹,就开始了锲而不舍地寻找。单位提出,要么罢手,要么辞职。他毅然选择了后者。从此他成了文化个体户,靠给别人家的红白喜事从事摄影服务为生。在长达四年之久的对林昭知情人的追寻当中,他先后投入十万元。因为经济拮据,外出采访乘硬座车是常有的事。有时好不容易查询到一个采访线索,因为手里没钱,只好为挣钱而奔波。钱挣到了,采访对象却已经病逝。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让他扼腕叹息。胡杰是个踏实低调的人,言谈话语间没有张扬自己的意思。但我却为他的选择而深深感动。我向他赠送《顾准日记》、《遇罗克遗作与回忆》、《王申酉文集》。顾准、遇罗克、王申酉和林昭一样,都是黑暗年代的思想先驱。我觉得,这是向胡杰表示敬意的最恰当的方式。

2004年春节过后,我到香港中文大学访问,作了关于文革时间民间思想的搜集整理与出版的学术演讲,同时介绍了胡杰的纪录片。我讲完了,去会另一个朋友,将胡杰的片子留给中文大学的师生观摩。第二天,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熊景明告诉我,许多年轻的学生,和已经不年轻的教授,看了这部片子都哭了。她当即表示,我们要邀请胡杰来做学术访问。

接着,我途经广州,在中山大学见到了艾晓明,和她说起这件事。她把胡杰的片子拿去连夜看了。第二天就问我,怎么和胡杰联系?我要请他来。我们当即和胡杰通了电话。一个多月以后,艾晓明在在中山大学的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举办了“妇女和其他边缘人群——胡杰纪录片影展”,放映了包括《寻找林昭的灵魂》在内的六部片子,引起了又一次轰动。艾晓明还邀请胡杰,担任中山大学驻校艺术家,解决他经济收入的燃眉之急,同时和胡杰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直面当代中国社会的优秀纪录片。

2014年11月18日,我去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参加胡杰的第一次画展的开幕式。画展原定11上旬开幕,北京举行APIC峰会,天津有关部门要求把画展开幕时间推迟到峰会结束之后。当时他已完成了了30多部纪录片。其中《星火》一片,刚刚在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获奖。《星火》是《寻找林昭的灵魂》的续篇。反右运动以后,一批兰州大学学生被打成右派,遣送到天水地区农村劳动改造。在那里,他们目睹了大跃进的荒唐和饿殍遍野的惨烈。其中的几个人,办了一个油印的地下刊物,取名《星火》。他们自己写文章,从理论上对人民公社体制进行了批判。他们与林昭取得了联系,林昭的长诗也发表在这本刊物上。当然,他们厄运难逃,办刊人和撰稿人都被捕了,判处刑期不等的徒刑。文革中,数人竟被升级为死刑立即执行,如张春元、林昭,和给予他们同情和帮助的县委书记杜映华。

胡杰费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这份油印刊物的原件,记录下中国知识分子在黑暗年代不甘沉默、不屈抗争的宝贵一页。

胡杰在天津等待期间,看到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有木刻材料,于是拿起刻刀,创作一组木刻《要有光》。虽然是临时创作,但画中的想法延续了《星火》的思考。他的八幅木刻都以饥饿为主题。在铁路交叉的路边,饥饿的妇女会为了一小块窝头而同一位陌生人走向他乡;有三幅捧着大碗的画面:有人想到为省一份口粮而上吊的妻子;有人想到已经饿死的孩子;有人做着玫瑰般的梦;还有乳袋下垂嚎啕着的母亲和领着孩子们乞讨的母亲,等等。白黑之间,干净而有力,画中都是肋骨嶙峋饥饿的人,视觉冲击力很强。在我有限的欣赏经验里,自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以来,还没有看到过这样震撼人心的木刻作品。从中不但读到了深刻的当代主题,还看到了独特的造型语言。我参观时向他表示,你的木刻比你的油画和国画更精彩,可称独树一帜。并建议邢小群撰写评介文章,连同他的作品一起在《明报》月刊展示。迄今为止,胡杰的作品,在传播的空间十分局促。但这都不能窒息他艺术才能的释放。

林昭死了,胡杰活着。胡杰的名字,将永远和林昭联系在一起。

丁东,丁东小群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