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方思行跟大家介绍的书很特别,书名看上去,似乎是一本谈历史的书,但仔细再看看书名,副题是「地理知道」;翻开书的目录内容,又颇为引人入胜——例如:希腊土地贫瘠,凭什么富强?印度半岛南边这么大,文明怎么全挤在北边?造成朝鲜分成南北的,不是三八线,而是海洋气流、树叶、和米麦;还有四川位处偏僻,为什么秦始皇、刘邦、刘备、蒋介石非拿下这里不可?

虽然有史、地不分家之说,但笔者读书的时候,在学校里地理与历史,是独立成科的。历史的发展长河,编年为纲,只谈皇朝兴衰,疆域领土;与地理课要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彼此互不相干。但日本历史学者、明治大学教授武光诚认为,若把历史和地理放在一起看,历史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来龙去脉,就可一目了然。他指出,这本书想要传达两个讯息:第一,世界各地因地形及气候,产生各种不同的文化;第二,自古以来,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系统交流,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如果没有和其他文化交流融合,民族文化就会停滞。

这本书,不以断代方式看皇朝更替;而是从地理中,以自然环境的角度,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以这个视觉来看,果然是颇为有趣的!

那么,地理和历史以及人类文明,如何互相牵引?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希腊土地贫瘠,凭甚么富强起来,成为西方文明起源,而且是贸易枢纽?

作者说,希腊因为山地和丘陵,不适合种植谷物。古希腊人只可以在山坡开辟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希腊位处的爱琴海一带,有连绵不绝的半岛和无数岛屿,有许多海岸适合兴建港口;另一方面,古埃及以及黑海北岸,有广阔的原野,可以种植谷物。于是古希腊人很早就在地中海,做各种以物换物的交易。贸易兴盛令希腊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在各地买奴隶,替他们工作。希腊人于是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发展出各种艺术及学说。而希腊的哲学理论、科学研究与逻辑思考,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又谈谈朝鲜半岛。我们都知道,分隔南北韩的是三八纬线,但这个是政治上的界线。武光诚教授说,朝鲜半岛的南北两半,分隔两者的,是地形和气候。朝鲜半岛的地形,没有大的河流,也没有辽阔的平原,大部份是山地;若再细分,南、北部气候明显不同。在耕作方面,朝鲜半岛中部沿岸至南部地区,以稻米为主。北部气候寒冷,麦与杂粮都是夏天时种植的。古代的日本人,对于物资丰富的朝鲜半岛南部,或许会觉得是日本列岛的延伸,加上两地贸易频繁,一些日本人也就移居到朝鲜半岛的南端。古代朝鲜语的「韩」的发音,代表神,而朝鲜半岛南部的人,自古以来就把自己的土地视为神祗之国,自称为韩人。朝鲜半岛北部,与南部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他们是骑马的民族,是古时从中国东北南下的游牧民族。大约在春秋时代,由中国东北移居朝鲜的人,把当地取名朝鲜,将南面韩人居住的地方叫做韩。原来,自古朝鲜已有南北的分野。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是透过地理环境,看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发展的历史。

不过,作者要解说地理与古文明,以及历史发展的关联;因此,书中有不少地图,解说地形、河流,海洋气流走向等。但编辑选择以各种深浅的黑、灰地图颜色来做说明,一方面毫不吸引,另外也难以区分,无助读者了解相关内容。如果能够在编排及美术设计上,下一点工夫,这本书定必更加吸引。

用地理说历史,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搜寻一下,原来还有一本经典著作——1932年出版的《Van Loon’s Geography:The Story of the World》,2005年中华书局翻译为中文出版,书的译名是《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据了解,房龙这本书,已经有二十多种语言译本,是二十世纪一本重要的地理书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

RFA
2018-06-15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