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戎在望 修戈待袍泽 2018-10-21

(额尔金伯爵)

英法联军向北京推进途中,土匪们象鬣狗尾随其后,洗劫沿途村庄,起初联军时常回头清剿这些土匪,不过并没有用,很快又会有新的匪帮出现,他们只好默认了土匪们的存在。一支联军追击僧格林沁的残部,穿过树林和一人多高篷篙向海淀迂回。10月6日,法军率先来到圆明园外,墙内有人用鸟铳向他们射击,法军怀疑僧格林泌的军队躲在园中,遂派两个侦察连入园,几百名手持拂尘、木棍、刀剑和鸟枪的太监杀来,尖着嗓子喊道:"不许玷污皇家圣地!"一轮射击后太监们纷纷逃散,再也没出来"惹过事"。他们在园内巡逻了一圈,并未发现有军队,却被这个东方凡尔塞惊得目瞪口呆。

当晚,法军在园外驻扎,一位叫王门运的目击者记载道:"夷人入京,至园宫,见陈设巨丽,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偿也。及夷人出,而贵族穷者倡率奸民,假夷为名,遂先纵火,夷人还而大掠矣。"

王当时是权臣肃顺的幕僚,其叙述可信度颇高。这种说法在法军官兵的记述里也得到了呼应,由于中国目击者留下的文字极少,本文主要以联军亲历者们的叙述为据,辅以少量中国野史。第二天,法军营地外来了很多中国人,向他们兜售各种奇珍异宝,俱是自园内流出之物,价格低廉,官兵们争相购买。皇帝出逃之后不久,圆明园的围墙就被扒出了几个缺口,附近居民或流窜来的土匪入园纵火盗窃,外加太监们监守自盗,在园外已经形成了一个珍宝倒卖黑市。

(圆明园布局)

第二天,法军军营内响起警哨,一队士兵拿着水盆水桶和武器紧急集合。原来附近的居民和法军中的"广州苦力军团"串通起来,搭着梯子带着引火之物,正在翻墙入园,要进去纵火。"他们对鞑靼人统治者充满仇恨,要用这种方式报复鞑靼人。"――《翻译官手记》

蒙托司令派了一队巡逻队入园巡防,但园子太大了,并不能阻止中国人的纵火和抢劫,巡防队只能选择在宫殿值守,潜入园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东边放火,西边偷盗,没有多少精力来分辨文物,专挑金银器件下手,狗熊掰苞谷,地上掉落了许多稀罕物件。法国兵们开始把巡逻拾获的东西私藏,有些法国兵请司令官允许他们带一些纪念品回国,这座园子是皇帝的财产,从中捎走一些合适的战利品纯属正当。蒙托司令明白"没有公开的法庭,没有新闻媒体的监督,面对满目珍稀,想要阻止人心中欲望是不可能的。"――《蒙托远征中国记事》

蒙托想出一个理由来阻止部下:在英国人没有到来之前,法国人不能率先动手。英军的军纪来比法军严明得多,他指望英国军官来阻止抢劫。7号这天,法军入园巡防并偷偷顺走些小物件,次日,一些法国兵发现了《泰晤士报》记者鲍尔比的遗物,便抓园内大监来审问,方才得知英法人质曾被囚于此,鲍尔比已死,遗体被分尸喂猪。愤怒的士兵们四处搜寻,他们砸毁花瓶和桌椅,发泄对皇帝的忿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质遗物被发现,士兵们的怒火已无法控制。当晚,他们点燃了皇帝的大殿,一位中校在焚殿之际宣布要把皇上的龙椅带回国去作留念,有军官带头,公开抢劫已不可避免。

(广州苦力军团在挖壕沟)

当额尔金伯爵和英军来到圆明园,园内到处是遭法军和中国人破坏后的狼藉。额尔金想要制止英军加入抢劫的队伍:"虽然我也很喜欢这些艺术品,但我们不是小偷。"而英军司令格兰特认为这对自己的士兵不公平。最后,双方决定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所有抢来的东西全部上缴委员会,进行公开拍卖后再分给全军。

人质大量遇害的事实败露,恭亲王无法再耍花招,第二天,10月9日,恭亲王宣布投降。次日联军撤出圆明园,将其交给中国官府。除了送给英法君王的两柄如意之外,共计掠获现金18000英镑及拍卖所得8000英镑(总值约合白银11万500两)。

北京城投降后,10月12、13日,人质陆续被释放,20人被折磨致死,其余人不人鬼不鬼。幸存人质们讲述自己所遭遇的酷刑及死难同伴的惨状,要求报复中国皇帝的怒火将整支军队吞没。军官和使节们紧急商议,最激进的一种意见要追杀到热河去,彻底消灭清朝,拥戴孔门后人衍圣公为中国皇帝,鞑靼人的王朝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文明;最主流的一种意见由英国公使威妥玛和法国公使葛罗主张,认为紫禁城是皇权的象征,应当撤出紫禁城内的档案资料,焚毁紫禁城;脾气火爆的全权谈判代表,人质事件的主角之一巴夏礼却反而意见温和,他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的象征,焚毁紫禁城可能导致清政府倒台,最终使南方的太平天国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从英国的利益而言,斥巨资打这一仗所签定的条约将化为泡影,而圆明园则是皇帝的私有财产,类似英国的白金汉宫(这种类比实在过于牵强),他建议拆毁圆明园。

(联军要员在紫禁城)

额尔金伯爵权衡之后,作了如下补充:紫禁城处于闹市,焚烧紫禁城会殃及城内居民,火势难以控制甚至整个北京城都将被毁,联军报复的对象是清政府而非中国人民;圆明园地处偏僻,不会累及附近居民;园内有湖,便于取水控制火势;圆明园是虐囚之地,有利于平息士兵们的怒火;恭亲王还回来的许多遇难人质遗体可能假的,焚烧圆明园为他们再举办一场火葬。

于是额尔金贴出告示:“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之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据说,中国人看到这份告示"毫不操心",只是"嘲笑它蹩脚的语法。"

在另一边的圆明园,联军撤走后中国官府处死了五名入园抢劫"土匪",恭亲王异常紧张,他住在城外一处由五、六千兵丁护卫的宅坻里,一天一支英军巡逻队路过,虽然战争已经停止,兵丁们吓得一哄而散。外国人曾几次想去查看圆明园的状况,那里大门紧锁。我们已经无法详细得知联军撤走后这段时间内园内的情况,那些日子园外的沟里堆满了摔坏的瓷器和"看走眼"的粗笨不值钱之物。据清末北京坊间最广泛的流言认为:洗劫圆明园的元凶既非联军,联军所劫微不足道(联军的拍卖结果也可佐证);也非仇视"鞑子"的汉人,汉人们大多怀着顺手牵羊的心态来看热闹,他们畏惧"秋后算帐",所劫亦少;主力恰恰正是海淀一带的旗人,他们经历了二百多年"坐食汉人膏血"的寄生虫生活,早已从骠悍的战士褪化成社会下层好吃懒做的流氓,其中又以恭亲王卫兵为主,他们仗着主子得势,胡作非为;而那些最珍贵之物,多由太监、官吏串通外贼监守自盗。

(富有的旗人家庭)

并非汉人在报复"鞑子"皇帝,而是满人奴才打劫了自己的主子。荒谬的国度和世道!

恭亲王同意联军焚园,也有借联军之手毁灭抢劫罪证之意。18日那天,老百姓早早在园外等候,准备着引火、柴草之物,3500名英军带着消防器械入园,执行焚园计划。当园门大开,里面早已化作一片狼藉废墟,"四分之三的建筑都已经被拆毁了",百姓涌入,他们举着火把,抱着柴草走在英军之前,四处点火,或者给英军作"技术指导"。大火熊熊,三日乃灭。

继而,当地百姓或土匪,又烧毁了西郊多处皇家园林,它们与圆明园一样,在焚毁前已遭严重洗劫。

"烧掉圆明园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因为英法联军并没有伤害北京人民,只是打破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以一种粗暴的方式驱散了人们心目中总是环绕在皇帝头上的那个光环。"额尔金伯爵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回国后,伯爵受到了英国舆论界的普遍指责,甚至必须到国会去接受质询。在国会上,额尔金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唯一需要遗憾的是艺术品。"

但额尔金过分低估这古国根深蒂固的专制力量和弄权畏威文化。"火烧圆明园"曾一度引发过中国人微弱的反思,以此警醒政府的腐败和人民愚昧。但不久就成了"帝国主义强盗"入侵的耻辱标志,讽刺的是,绝大部份中国人认为圆明园是被"八国联军"烧掉的。

参考文献

《圆明园丛书》八本

第一档案馆《圆明园》

《越缦堂日记》、《圆明园词》等中国野史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