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3

我们上次节目播讲的文章《习近平染发染出了“高级黑”》被几家海外华文转载后,网友评论附和者有,拍砖者亦有。

《文学城》的读者“深海水手” 发表评论说:这么个破事还没完了,这就是鲁炜惯用的套路。虽然鲁炜进去了,但习肿有气魄,不因人废剧。所以化妆还按既定剧本走,如此而已。当年温影帝才出场的时候,头发不让染全了,鬓角一定要留白,大家难道都忘记了?当时南周(?)还专门发了篇报道,说是温总理说了,全染黑了不真实。俺当时就纳闷,全黑了不真实,难道染一半就是真实?鲁炜当年就是温总的化妆师。这么多年过去,俺也早想明白了,人就是演嘛,何必较真呢。

笔者想在这里首先纠正的是,那个曾经担任过中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日后双被习近平亲自下令收监领刑的鲁炜本来和温家宝毛关系没有,说他是温家宝的“御用化妆师”完全是以讹传讹。

曾有海外媒体说:2004年5月升任新华社副社长后,据称鲁炜组织了一个专人团队,改变了以前对中共领导报道严肃、呆板的做法,在报道中大胆刻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个人思想及鲜明个性。该团队的作品包括指出温家宝出身贫贱、与中国网民交流谈患脑溢血母亲、下矿井与矿工一起啃吃馒头、邀农民工到中南海会见、探视爱滋村孤儿、读诗《仰望星空》、引经据典掉书袋、替无助的农民工讨薪等……

而事实真相是,这个鲁炜是2014年5月升任了新华社副社长之后,先是兼任秘书长,专司社务,根本不负责新闻报道那一块,后来兼任了经济信息编辑部主任,以及新华社下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金融信息交易所理事长、中国金融信息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金融信息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 ,其所分管内容和新华社的新闻业务,特别是领导人的新闻报道工作没有半点关系。

再者,温家宝是2002年10月在中共十六大上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3月正式接替总理 职务 的。而诸如温家宝下井和矿工吃饭,为农民工讨薪等内容的“歌功颂德”都是始于2003年鲁炜还不是新华社副社长的时候。而温家宝家庭出身“贫贱”更是2003年3月温家宝的首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后开始被中外媒体“热炒”的。

笔者几年前接待过一位新华社的退休老记者,谈到笔者出版的《温家宝传》时,该记者说胡温时代新华社对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新闻报道比江时代活泼许多,这都是当时的老社长田聪明的策划,轮不到他鲁炜。

这位老记者当时还说道 :共产党的新华社没有为宣传总书记组建一个“专人团队”却有要敢为包装总理组建一个“专人团队”?不合情理!

至于如上引述的网友所说的温家宝染发的故事到是确有其事,但前提并不是温家宝自己提出要掩饰自己的白发,而是不得不“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关于温家宝拒绝染发未果才想出折衷办法的故事是国务院办公厅一局当时 的一位处长在2003年底陪同温家宝访美之后 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透露的。文章中说:以前,大家要是注意一点观察,就会发现七位政治局常委虽然都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但是,都是一头难得的黑发,自然不是他们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是染发所致。中办、国办都有专门的师傅长年被雇佣给中央领导人料理头发,常委以上一般是两个。都是非常专业的人士,政治背景更是清白的很。而且,每隔几年都要更换。直到2001年开始,江总书记才不再染发,但是,其他的领导人还在继续染发。

等到温家宝出任总理之后,第一个记者见面会之前,办公厅的负责人就照惯例给温总理安排染发的程序,因为记者会和以往的其他会议不同,一定要给人一个比较好的亮相。可是,谁也没想到头天下午总理办传来消息,说是总理吩咐不用考虑找人来染发了,办公厅的两位头头就有点蒙了,副秘书长也有点急了,不明究竟啊,是不是总理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如果在仪表上出了纰漏,追究起责任来,副秘书长和主任是首当其冲的,他们当然受不了,所以,追着总办的人问,后来,我听主任的司机说了这件事的全过程,才终于明了。温家宝当时说:“我都六十岁了,看一下我的简历的人都知道我的年龄,这个年龄的人一头乌发,本身就是传递一个虚假的信息,我不能人还没有上台,就先造假吧?再说,总理的形象是做事,不是相貌。”后来,连秘书长也出面了,因为那边传来消息说都染发,也就是说常委们都是这样的标准,温家宝也就不再坚持,但是,提出一点,只染顶部,不染两鬓,所以,电视录像出来的温家宝两鬓还是可以见见到丝丝白发的。这件事一开始知道的人不多,后来经过司机的嘴巴,知道的是越来越多,春节,温总理在东北辽宁的时候,还是坚持了这一原则,所以,即使这次访美这么重大的会面,他还是不是全部染发,这件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也从侧面折射出温家宝的为人处事的性格来。

该文中所说的“那边传来的消息”,意思是中办那边传到国办的消息。既然中办说了“是常委都得染”,委曲求全是他温家宝唯一的选择。

2012年10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总理家人隐秘的财富》一文,文中说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母亲曾是华北的一名教师,他的父亲在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中曾被送去养猪。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温家宝总理说,他的童年被打上了“穷苦、动荡和饥荒”的印记。然而,公司与监管记录显示,现年90岁的总理母亲杨志云不仅不再贫穷,而且绝对富裕——至少在纸面上。记录显示,仅她名下一项对中国一家大型金融企业的投资就曾在5年前价值1.2亿美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纽约时报》的调查显示,温家宝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的很多亲属变得极为富有。其中包括温家宝的儿子、女儿、弟弟及妻弟。对公司与监管记录的调查显示,在总理的亲属中,有些人的生意风格十分强势,他们掌控了价值不低于27亿美元(约合17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

此文刊出次日,笔者因《温家宝传》作者身份接受了采访。笔者当时对采访的记者表示:我直观上感觉这个幕后爆料人和薄氏案件有关系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一事件单单发生在对波薄熙来案件处理的当口上。如果仅仅是中共党内路线斗争,抛开薄熙来不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这个时候,赶在18大温家宝退休之前来打温家宝没有意义。他反正也要退了。

朱镕基家族不也是子女们都在做生意吗?纽约时报为什么没有专门就朱镕基的子女们做生意,就胡锦涛的儿子是什么公司的主管等等做报道?中共高层官员有几个人的子女没在商海上混迹?对李鹏的女儿为什么不做文章呢?李鹏的女儿在香港珠光宝气,这是公开的,如果就是一个国企的普通收入,完全可以质疑一下你浑身的装扮从哪来?比如网友把一个“微笑局长”的手表做了一番搜索,于是就把这个局长的非法收入曝光了,纽约时报为什么不用这种办法做做李鹏?因为李鹏是死老虎,没有新闻价值了。

笔者事后很遗憾在接受这次采访时没有拿《纽约时报》揭露温家宝家族财富的这篇文章中也已经提及的习近平家族的财富问题。该文章中说:这些看上去是在掩饰自身财富的努力显示,围绕着中国精英统治阶层的政治氛围相当紧张,很多人坐拥巨富,却不愿引人注目。6月份,彭博资讯社报道,中国下届国家主席的既定人选、副主席习近平的亲属积累了数亿美元的财产,中国政府随即在国内屏蔽了彭博社的网站。

笔者至今仍然奇怪外界媒体怎么就一直没有就习近平家族财富进行深入调查呢?

到网上查阅了六年多前的这次被采访内容,笔者当时很坚决地认为:很显然,就是温家宝在这个关键时刻给自己树了敌人。在与薄煕来的斗争中,别人不敢出面或是别人不愿意出面,温家宝出面了。我不能断言温家宝是清白的,或温家宝家族是清白的,或者温家宝本人在腐败问题上是经得起考验的,但在这个时机打温家宝,只能说明温家宝在政治上树敌,才导致有今天这样被动的局面。特别是他直接利用向全世界发话的场合,否定整个文革复辟势力。共产党政权没有第二个人这样做过,包括胡锦涛。中共党内的薄派势力也好,毛派势力也好,左派势力也好,肯定都对他恨之入骨。互联网时代,薄熙来背后的支持者可以不是共产党传统观念上的那种“反动组织”—-有纲领有口号有成员有组织名单。不需要。他们利用现代网络,轻而易举地聚合在一起,甚至互相不见面,互相不知道姓名,就把他们需要倒温的材料聚集到一起。

针对当时记者的“既然是胡锦涛要严办薄熙来,为什么这一回马枪打到了温家宝头上”的问题,笔者当时的回答是: 我不太认为2012年3月温家宝是擅自在人大会议的中外记者会上,把要处理薄熙来的话题先透了出去。我倒是认为,是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议作出处理薄熙来的决策之后,授意温家宝发布。因为共产党政权没有党的新闻发布,只有国务院总理在每年人大会议场合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召开记者招待会,形成惯例。所以就利用这样一种政府的形式对外发布。但实际上还是毛泽东说的那句话:“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温家宝首先一个职务是政治局常委,他是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总理,而不是总理兼政治局常委。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为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可是,谁出面就“出头的椽子先烂”,道理很简单。另外,无论是胡锦涛或是其他什么人,并没有强调防止文革复辟,因为胡锦涛到底是“毛主席的好学生”。那么温家宝在反左和防止文革复辟的角度,肯定比胡锦涛走的要远,更为坚定,表现也更为激烈,这样也就树立政敌更多。

赵紫阳1987年11月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说:“应当通过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步一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这是防止‘文化大革命’重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从那以后,这段内容只被中共高层领导人公开强调过一次,那就是温家宝在20012年3月人大会结束时的中外记者执行会上所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现在回想起六年多前笔者对温家宝的如上评价,因为有了习近平复辟文革的鲜明对比,笔者更认为温家宝当年在中外记者面前对“文革”悲剧重演的忧心和警告难能可贵。习近平上台之后在政治路线上的倒行逆施,证明当时的温家宝利用他最后一次中外记者会机会所发出的警世箴言似乎并非仅仅针对薄煕来一人。

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