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以诗人成名的时候,是1990年,人们都在沉默里,全国都沉默着,1990年到1992,是中国最沉默的时刻。八十年代的喧嚣突然沉寂,九十年代是以沉默和绝望开始的,这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沉默一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大家开始下海,下海的热潮始于1993年。

从1990年到1993年,汪国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而中国那些曾著名或不著名的诗人们都沉默着,直到1993年,纷纷跳下海,躲避沉默,逃避绝望,或另辟生路 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大力提倡下,很多诗人都下海了,于是有的成为今天的豪人 土豪或洋豪,有的成为达人 今天的贤达之辈。

汪国真的诗歌从1990年火到1993年,当下海的浪潮喧嚣,汪国真不再火,他自己也淡出,转向,成为书法家,为了签名题字而转练书法,书法也买出去,也活得相当不错。此刻传来他逝世的消息,微信上一个朋友转发了汪国真的诗歌专辑,我能再次阅读这些诗歌。

二十五年后再读这些诗,我的感觉跟二十五年前读的时候居然差不多:汪国真的诗歌不是语言的精华与盛宴,不是思想的探索与挑战,不是独到的感觉与发现,汪国真的诗歌用“诗”的标准衡量,真的不是什么好诗。但汪国真的诗歌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永远的乐观主义,一种留得青山在乐观主义,是我们人人心灵里都希望和相信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如希望一样,深深地种植在我们的内心里。

而在1990年代的初期,这样的希望、信心与乐观主义是多么被需要!在举国知识界、文艺界、甚至工商界都沉默的时刻,在我们人人都从一场不期而至突然而降的葬礼上回来,心情非常沉痛,压抑,我们都板着脸,沉默着,我们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我们都被葬礼打击得哑口无言。这时,汪国真轻轻地唱了起来: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们 所谓的知识界或诗歌界的人们,身处葬礼的气氛里,听见这样的轻飘飘的信心,我们甚至觉得耻辱,因为创伤犹在,因为丧钟还在耳边回响,谁想到什么成功,什么玫瑰,什么热爱生命,赢得爱情,什么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我们根本没有意料到1990年的春天是那么寒冷,1991年的夏天是无鸟的夏天,1992年邓小平终于去了深圳,1993年大海浪潮翻滚,人人都下海了!

九十年代初压抑的普通的人们需要希望,人们不能总在绝望中苟延残喘,人们需要正能量,汪国真应运而生。就是今天看他的主要诗作,也都是关于希望、真诚、渴望、微笑,感谢等等正能量的。汪国真的诗歌里洋溢的乐观主义,几乎是轻飘飘的乐观主义,几乎是阿Q的乐观主义。我认为汪国真是一位杰出的乐观主义的小贩,他把乐观主义用简单的具有韵律的语言包装,买给需要的人们,而需要希望的人们,过去跟现在一样多。这也说明了汪国真的诗歌总会有人读,诗集会有人买,因为人们需要乐观主义,需要安慰创伤,需要细微的希望。

中国是一个非宗教国家,宗教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点燃希望,如果你去教堂听听布道的话,大部分的布道都是在讲痛苦中的希望,自励与祈祷,汪国真的诗歌在中国的九十年代初就有这样的功能,汪国真的诗歌将来也还会有这样的功能。自励、祈祷、希望、乐观都不是坏事,我们人人都需要鼓励,不需要鼓励的独往独来的是非常人或是天才,而普通人如你我,需要点燃希望,需要面对困境的乐观,需要希望,于是我们去教堂或教室接受乐观主义的教育,念汪国真诗歌如祈祷,相信汪国真表达的乐观主义如相信未来。

你到底相信不相信未来?坦白地说,其实我们人人都相信未来,要不然我们就没活下去的基本动力了。汪国真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内心里简单的、一厢情愿的、执迷不悟的、几乎是浅薄的而又必需乐观主义,从这个角度看,汪国真去世了,但他的乐观主义情调的诗歌长存。

2015/4/26

文章来源:沈睿的博客
2015-04-28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