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期选举落下帷幕。共和党不但保住了众议院多数党地位,还赢得参议院控制权,本来就左支右绌的奥巴马正式成为“跛脚总统”。不过,好消息是他下星期访问中国。

一位即将随他来访中国并有可能充当部分翻译工作的华盛顿老友在网上语音我说,他希望在北京时能见到我。我说,不行,最大的海外敌对势力来了,打死我也不见。等明白我在开玩笑后他又想从我这里“套取”情报,他问,你觉得奥巴马访问北京前成为跛脚总统,会否影响习主席对他的热情款待和期待?我说,这个习主席还没同我商量,我咋知道?不过,我安慰他说,你应该这样想,北京是贵国总统所有到访中唯一不会遇到抗议队伍的地方,他可以借机过来疗伤……

我话还没说完,这哥们马上油嘴滑舌地抢着说,啊哈,那我代表华盛顿人民感谢北京。我立马回了一句:不,我应该代表北京人民感谢奥巴马,他一来,雾霾都没有了。——可能我“雾霾”(Haze)这个英文词没发准,他问,His(雾霾)是谁?我说,是境内最大的“敌对势力”。

玩笑归玩笑,作为美国“最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奥巴马今后两年的日子肯定很难熬。早在他2008年当选总统,我在连篇累牍写文章吹捧他当选的伟大意义时,就多次在文中不客气地指出(见附文),以奥巴马的从政经验与可用之人来看,他任内要想取得巨大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意义就在于当选,他的当选激励了全世界,但在位时不一定能改变美国,至于离开白宫时,他很可能灰溜溜。如今来看,不幸被我言中。

我并不具有预测能力,而是清楚看到包括美国、澳洲在内的大多数西方民主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越来越难做。在美国,荣耀地登上总统宝座有如登天一样难,但能够光荣地离开总统宝座则比登天还要难。奥巴马目前的民调动不动就低于50%,美国媒体已经开始说,这是几十年来美国最糟糕的总统。其实他的前任布什并不比他好多少,下台前一两年里,小布什的民调一直在低位徘徊。而奥巴马的下一任——谢天谢地,希望希拉里还有斗志去竞选——很可能更不如他。

美国总统一代不如一代几乎成了一个不可抵挡的趋势。美国如此,澳洲、加拿大和欧洲一些民主国家(也包括日本),何尝不是这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什么样的总统伟大、受欢迎入手做一简单的分析。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建立了美国民主制度与确立了核心价值观的“国父们”尤其是华盛顿总统、杰斐逊总统,还有捍卫了美国自由平等和民主理念的林肯总统,他保持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其次是在危难时期带领美国人民打赢反法西斯战争的罗斯福之类的总统,以及在推进民权和人权上做出贡献的肯尼迪总统。接下来,就是领导人民击溃冷战铁幕那边的苏联东欧集团的里根总统——其实,里根并没有做多少事,苏联几乎是自己垮的,但里根是演员,整天演讲,吓唬苏联,结果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他抗击邪恶专制国家的美丽故事与言辞,从而让他跻身美国最伟大总统的行列。

以上这些伟大的总统很难出现了,不是后人不及前人,而是已经没有那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了:美国民主制度不但建立起来,而且牢不可破,也不用谁为了人人平等而打得死去活来,法西斯也早成了历史,苏联东欧也一个一个走上了民主路……你想当伟大总统,历史留给你建立伟大功绩的邪恶玩意并不多了,而且他们改弦易辙,不同你正面冲突……这时,美国人用来判断总统是否“伟大”的唯一标准就是“我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吗”——就是经济。

可说实话,一个国家的经济如何,还真不是某个总统的某些政策就可以完全左右的,全球化时代各国互相制约,加上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自己的规律,尤其是充分市场化的经济,靠有限权力的总统那一点点“小计划”,根本无法改变。里根之后的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四任总统,只有克林顿在下台时民调比较高,原因是他在位八年直到卸任前,美国经济都一路向好,民众生活比以前好了。

但这是克林顿的功劳吗?看看九十年代,整个西方的经济都不错啊。再说,奥巴马上台后,不但大量使用了克林顿的原班人马,还把人家老婆希拉里也收了,经济就好了吗?没有嘛。

西方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好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太好当了,在咱中国人看来,绝对个个都是“刁民”。政府不能随意收税,手里根本没多少钱……大家还记得美国政府因为没钱揭不开锅而“关门”的事吧?可老百姓不管,要政府少收税,还有多给福利、少做工。弄得每个总统几乎都像欠了老百姓(选民)债似的,夹着尾巴,过得战战兢兢。折腾总统和他的政府,成了民主国家民众的爱好,同一些不民主国家的政府动不动就折腾民众,正好相反。

过去十几年,我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澳洲等西方国家,其实这里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多少降低,更不像媒体所渲染的那样,可媒体上,几乎十个就有九个政论节目是在批评总统。想一想,总统拿那点工资,享受那些荣誉,还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啊。这样看来,奥巴马到北京去开会,心里一定非常酸楚的。他要是有机会,一定会痛斥那些叫嚣“来生不做中国人”的汉奸:哎,我要生在中国该多好啊……

哎,奥巴马活得也不容易啊!

杨恒均2014年11月6日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