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过竞选宣传就成了唯一总统候选人的习近平同志,在美方的热情配合下,成功地完成了国事访问,为两国后十年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开端。无论是美方还是中国的老百姓,都在殷切地盼望着这位习大人能够给他们带了前所未有的好处。于是,无论是美方还是中国的互联网,都紧锣密鼓,出现了一片赞美之声。对习近平亲民的微笑,举手投足,甚至坐姿分腿,都大加称颂,好像这位未来的习总书记是由中美两国人民共同选出的一颗闪烁的新星,即将给中美人民带来幸福。

我想在众人热气正高的时候,不合时宜,泼一盆冷水,起码能浇到我自己的头上,清醒清醒。习在这次为期数日的外访中的确有不少亲民的镜头,可是,他进入中央政治局已经9年,在他自己领导的国家里,留下了多少亲民的形象?无疑,这是故作姿态,给外国人看的。本不是这样的人,却做出了这样的事,难免有花拳绣腿,逢场作戏之嫌。五天里安排了27项活动, 表现了这位王储的轻狂浮躁,华而不实,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素质。

习总书记说过三句话也受到不少文人的吹捧和诠释。其实,对这三句话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说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两国,当然可以说是宽大胸襟。但也可以被理解为无奈之状。12-9 运动时,学生不满暴政,提出北平之大容不下一张书桌,学不下去了。习选在情人节期间访美,难掩其献媚之意,以太平洋之大一词想乞求老美停止军事东扩,留给我们一点空间,硬中又透着疲软。

他引用了电视剧《西游记》的歌词,请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也有暧昧之处。他把自己这次访问比喻成当年的唐僧,显然矮化了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国家。不过话说回来,他要是真能取回真经,带回自由民主的理念,推行政体改革,那还真是13亿人的造化。至于说人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则是变相地表明我们的人权政策也不错,等于推卸中国政府在人权上的过失。每次在领导人的重要访问前,都要放出一个政治犯,作为见面礼。这次习的访问,有人猜测刘晓波会被宽大处理。实际上,在访问前不久,中方又重判了几个因诗歌和网络的政治异见者。可见,习丝毫没有流露任何在人权问题上的歉疚。

在中国一党专制的社会中,老百姓唯一的希望就是出一个好皇上,出几个清官。江主席,胡书记在上任前后都获得过这种期盼的殊荣,到头来,专制越来越紧,贪官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高,食品越来越假,民风越来越差。如果新领导上台时的期望值是一,10年后则是经过了5个半衰期,期望值降到了原来的0.03125。原因很简单,新首领是政治局的各派寡头经过权衡厉害而指定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让党的香火代代承传,江山永固。至于老百姓的愿望,Who Cares?

习近平先生也是在这种机制中应运而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出身红色,锋芒不露,老实可靠。即使在共产党内,比习优秀的也大有人在。只不过按毛主席的话说:“你办事,我们放心。”可怜的是那些把习当成紫薇天子的人,他们也想跟着一块放心。殊不知道,这天子不是为你们下凡的。薄熙来有才干,有魄力,是位咤斥风云的人物,可是脑后有反骨。为了自己出名,可以踏断老爹的三根肋骨。有理由说,将来为了他的野心,或许会另立旗帜,中断了党的事业。在开门办学时我认识过一个青工,林炎志,林枫的儿子。此人聪敏好学,为人正派,1977年考进清华。后来做过北大的党委书记。但是他有自己的观点,对改革开放的某些措施持有异议,因此被边缘化。真正有本事、有头脑的人很难受到政治局委员们和江老太爷的一致青睐。就此而言,对习不要期望过高,过高反倒会成为习将来加固一党专政的本钱。除非大佬们看走了眼, 挑了个仿冒官窑的赝品。

自1990到2000年,习近平同志一直在福建任职。恰恰在这段时间里,赖昌星的有限公司做大,他那个红楼不知腐蚀了多少干部。就算是习书记洁身自爱,点尘不沾,也不能说:“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吧, 他的职责何在?至少也有渎职之过。在这个问题上不给老百姓一个交待,他要是还有点良知的话,自己也说不过去。

子女留学海外本来是家长的自由。但是对掌管生杀大权的官宦们则另当别论。他们领导着中国的教育体系,居然带头把孩子送到欧美读中学和大学,可实际上中国的大学、中学教育并不比外国差。薄熙来和习近平等领导的举动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教育事业的轻蔑。于是,大批的国人砸锅卖铁, 也要把孩子送出去,抢先在起跑线上。再说,读贵族学校,费用很高,这些领导的经济收入也值得怀疑。

习近平同志曾在日理万机的百忙之中,获得法学博士,只有两种解释。第一才智过人,大脑中镶嵌着10多个并联的中心处理机(CPU),眼观十行字,耳听百人言。可是像庞士元先生这样的高人几千年大概才出一个,习先生恐怕不在此列。第二,自己感到底气不足,缺乏自信,依仗权势,顺手牵了个博士帽当作观世音身后的光环,成为官场晋升的政治资本。让一个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来管理13亿国民,岂不是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习仲勋老先生在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后来又直言敢谏,为人正派,其声望与彭老总同阶,人皆仰之。因为他受过迫害,故而子女大多对国家失去信念,不能安身自保,于是移居海外,这本来未可厚非。可是从一个对国家失望的家族里找出一个国君则似有不妥之处。 在这些海外关系的牵连下,如果中国受到西方的侵略,他会是汪精卫还是蒋介石,难说。你办事,我们放心。可是老百姓能放心吗?

中国有句俗话,娶媳妇打幡,凑热闹。我也在一片喝彩声中, 斗胆地说几句风凉话,凑个热闹。尽管可能招致微词甚至斥责。然而,毕竟只是一己之念,一家之言,难免过激片面,还望海涵。中国自1949年起就只有一种颜色,一种观点,以至于造成今日的昏暗和混乱。今后,如果政府真的豁达大度,能容百家, 也算是一种进步了。

2012-02-22

(选自作者文集《升斗草民话一鳟》)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