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日志(155)
9月29日 苏联调查国家安全机关活动委员会提出根本改组苏联克格勃首要措施的建议。委员会官方公报强调指出,如果在国家建立国家机构新形式的过程中国家安全机关瓦解并失去活力,那是不能允许的。因此,这里指的不是取消苏联克格勃机关,而是分阶段地和根本地改组这些机关以便建立符合各共和国和全联盟利益与需要的合理的安全机关系统。
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苏联通货膨胀失控,使有气无力的经济更无活力。人民处在饥寒交迫之中。软弱无力的政府无法维持秩序,并受到对苏联从世界强国沦为乞丐感到愤怒的民族主义者的辱骂。一些专家担心,如果粮食短缺的情况发展成饥荒并引起骚乱,俄罗斯和其他共和国甚至在今冬就可能出乱子。谢瓦尔德纳泽担心苏联会出现无法控制的、自发的群众运动。因为人民已感到疲倦,又缺乏粮食。
9月30日 戈尔巴乔夫会见奥地利联邦总理弗拉尼茨后对记者们说,苏联不应当马上回答美国(关于核裁军)的倡议。苏联在这些问题上仓促行事只会成为对如此重大的倡议采取未经深思熟虑的步骤。他说,我们同美国总统商定,两国将在与这一十分复杂的问题有关的对外政策主管部门和其他部分系统内保持接触。而且“我们将提出不少问题,以弄清这项倡议的实质。还存在几个细微差异”。
在格鲁吉亚总统加姆萨胡尔季阿在政府大厦前的集会上号召自己的拥护者向反对派总部进行和平示威进军之后,第比利斯局势急剧尖锐化了,对抗双方发生了交火。
普里马科夫被任命为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普里马科夫说,情报机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的任命不是为某种政治机构服务,也不是为某些个人服务,而是保卫国家的利益。他认为,情报机关应当作出一切努力以避免回到“冷战”时代,它应当为发展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保障有利的条件,应该是民主的并且在允许的程度上公开化。
戏剧场面之三是雷日科夫总理突然患病:
12月26日,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天,戈尔巴乔夫突然宣布: 雷日科夫总理夜间患心肌梗塞,已住院治疗。次日,他再次通报: 雷日科夫病情“并未恶化”,但“情况严重”。雷日科夫的夫人对塔斯社记者说,雷氏的病因是“过度疲劳”,“他因受到意图明确、始终不断的吹毛求疵的攻击而疲惫不堪。” 雷日科夫自从上台以来,不断受到攻击,在一年半时间里已六次提出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就在这次人代会上,跨地区议员团代表又一次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雷日科夫的突然患病受到了许多与会代表的同情,《苏维埃俄罗斯报》在刊登塔斯社的这一报道时用了“心非铁石”的标题。《真理报》还以编辑部集体的名义对雷氏作了高度评价,祝他早日康复。
戏剧场面之四是叶利钦逃会:
12月27日大会最后一天,苏联财政部长帕夫洛夫作了“议程外”的发言,向大会通报了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会议未能就分配收入问题同中央达成协议。戈尔巴乔夫就此事三次插话,提出俄罗斯联邦明年只打算向国家预算提供234亿卢布,比今年少1190亿卢布,这将严重影响国家向国民经济、国防、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拨款。戈氏再三强调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这不仅会使国家的经济崩溃,而且会使联盟垮台”。当一名代表要求叶利钦向大会作出解释时,大会秘书处宣布,身为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的叶利钦已于昨天深夜离开,现正在飞往西伯利亚雅库茨克的路上,行前未同大会主席团和秘书处请假。
这一通报激起会场一片哗然。
叶利钦公然离席而去显然是对大会的抗议和蔑视,这可能与他预先知道财政部长要做“议程外”的发言有关。
这次大会表面看来戈尔巴乔夫进一步获得了更大的权力,但他是在向传统派作了妥协后而取得的,因而他也失去了一些同盟者,失去了像谢瓦尔德纳泽这样的志同道合的人。
传统派从“忍气吞声”转到持强硬立场,采取措施加强了在基层、军队和新闻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保住了苏共在军队、克格勃、内务部中的阵地,可以说是连连得手。
进入1991年,为防止联盟解体,苏联政府决定利用美国等西方国家忙于海湾战争的机会,向民族分离主义进行一次反击。中央打算通过对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施加强大压力,逼其就范,并选择三国的带头羊立陶宛作为突破口。其意图是在立陶宛苏军力量的支持下,依靠CP组织和反对立陶宛独立的力量推翻立陶宛执政当局。
1月4日,波罗的海三国CP的领导人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联席会议,通过了谴责三国执政当局反民主的声明和三国CP “共同行动的计划”。同一天,军队的《红星报》强烈指责立陶宛成立的军事指挥机构——边疆保卫局同苏联军事机构发生“直接冲突”。……
关于立陶宛一月流血事件我在前文已有叙述,这里就此打住。事件的最后结果是:
2月,立陶宛公布就独立问题举行的公民投票结果,90%的投票公民赞成独立。3月,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举行了公民投票,分别有83%和93%的投票公民赞成独立。这样,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已成定局。
荀路 202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