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NPO(亚洲市民之道)从2月27日到3月6日举行了“第3次中日市民交流对话项目”的活动。我们邀请5个中国公民,在东京和山形县农村,举行了研讨会、交流会、访问民间机构等活动。

目前日本的其他机构和一些大学也邀请中国市民活动家举行“中国公民社会研讨会”等活动。为了明确与其他机构的区别,“中日市民交流对话项目”以独自的标准来选定被邀请的中国人:1.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民间机构的人士(政府系NGO除外);2.一定必须在中国内陆地区从事活动的人士;3.邀请的中国公民,除了著名的市民活动家以外,必须包括志愿者、赞助会员等人士。我们为重视市民交流而制定这些标准。于是我们邀请的中国公民在职业和讲话内容等方面跟其他机构很不一样。一般的话,参加这些活动的日本人大都是研究中国的专家。而参加我们活动的日本人不只是研究中国的专家,还有学生、退休人、公司职员、市民活动家、家庭妇女等来自各领域的市民。

我们特别重视第3个标准“邀请的中国公民,除了著名的市民活动家以外,一定包括志愿者、赞助会员等人士”。这些中国公民有其他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市民活动。他们不算是专家,可以说他们大都是普通公民。但是我认为要介绍中国市民活动的话,他们的存在是比专家更重要。有以下4点理由:

1.中国公民社会的力量主要依靠非常大的人口规模。形成公民社会的大部分的人不是专家,而是普通公民。所以,如果只邀请专家和学者的话,参加交流活动的日本市民不能感觉到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和气氛。

2.确实,专家和学者会提供很多专业知识和理论。但是我认为中国公民社会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可能是在普通公民的心里已经发芽的东西。今后在中国,公民社会是否发展的会依靠普通公民的知识和思想。所以,只介绍高级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话,等于不重视中国公民社会的将来。

3.公民社会的动向会给中日关系不少影响。目前很多中国人来日本旅游。但大部分的人是政府干部或者大城市的人。对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农民来说,目前还没有机会接触日本社会。邀请志愿者的话,我们更希望提供机会给他们。

4.我参加过不少在日本举行的当代中国有关的研讨会和交流会。只邀请专家和学者的话,除了艾未未等特别著名人物以外,想跟他们交流的日本人只是研究中国专家。在日本,市民活动家、公司职员、退休人、家庭妇女、农民等各领域的人希望跟中国市民交流。我想促进在职业、生育环境上有很多相同点的中日市民之间的交流。

我们从事的是一个很小的活动。但是在举行这次活动中,有些日本市民开始跟中国公民交流。唯一遗憾的是邀请的5个人士中,1个人因为不能办理签证,来不了。我现在在调查那个人不能办理签证的原因。

来源:东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