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先生150岁诞辰纪念专题:革命之路

2015/12/09
文/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曾建元

M_191567_1
国父就读香港西医书院期间,与友人朝夕相处、倡谈革命,时称“四大寇”。左起:杨鹤龄、国父、陈少白、尤列。

1923年2月20日,路过香港而即将赴广州复任陆海军大元帅的孙中山,应香港大学学生会邀请,返回母校发表英语演说,他指出:“我之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30年前在香港读书,暇时辄闲步市街,见其秩序整齐,建筑闳美,工作进步不断,脑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孙中山往返香山与香港,看到香港在英国7、80年锐意经营下的突飞猛进,对比中国,竟以4000年之文明乃无一地如香港者,其故安在?孙中山认为就在于中国政治,油然而生革命之志,在演讲的最后总结道:“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

而就在孙中山18岁那一年,1884年(清光绪10年),也就是孙中山由曰字楼孤子院转学到中央书院那一年的夏天,中国出兵援助安南抵抗法国侵略,爆发中法战争。起初法国被黑旗军刘永福打败,香港人心大为振奋,孙中山却冷静而悲观地判断中国不可能打赢。不幸被孙中山一语成谶,8月23日,法国海军元帅Anatole-Amedee-Prosper Courbet率领法国军舰冲进闽江,一举歼灭了清朝南洋舰队的11艘木制战船。尽管如此,一艘法国军舰由台湾开来香港维修,却为中国工人抵制的事实,却也鼓舞了孙中山,让他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民间。

1888年(清光绪14年),孙中山在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就学时,经由伦敦传道会长老区凤墀的引介,到该会牧师王煜初在荷李活道上设立的中国人教堂道济会堂,结识一群具有改革进步思想的教徒,在团契中经常讨论中国大势;道济会堂收藏的进步书刊,如伦敦传道会出版的报纸《遐迩贯珍》等,也提供孙中山大量的知识和观念。香港华人西医书院教授何启及医学生陈少白,都在道济会堂礼拜,区凤墀、王煜初,和王煜初的儿子王宠惠,他们都是孙中山最忠实的师友和支持者。

孙中山翠亨家乡的好友杨鹤龄,家里在香港歌赋街开设的杨耀记商号,也是孙中山经常出入的地方,杨鹤龄带来了他广州算学馆的同学尤列,孙中山则带来了他西医书院的学弟陈少白,4人结拜,对中国时政有激烈的批评,公然号召“勿敬朝廷”,惹得香港的中国青年学生界侧目,称为四大寇。尤列另外参加了香港当地杨衢云、谢赞泰等进步青年所创立的辅仁文社,这个社团位在中环结志街,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

孙中山大学毕业后到澳门行医,热衷于政治社会活动,1894年(清光绪20年),中国于甲午战争中惨败,割让台湾,全国震动,广泛掀起救亡的运动热潮,孙中山于6月放弃行医,11月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和侨民何宽、邓荫南等共同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大哥孙德彰也成为他的支持者。

之后孙中山再来到香港,在尤列的引介下,与辅仁文社进行合作,于次年2月成立兴中会总会,共举杨衢云为会长。兴中会香港分会就以士丹顿街上的乾亨行商号做为联络地点,3月兴中会决议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而以在西江和汕头召募的两支义军为外援,计划在夺下广州后,宣布广东广西独立建立共和国。孙中山代表兴中会前往日本驻香港总领事馆寻求军事和外交支持,但日本并未认真看待此事。

乙未广州起义在密谋阶段消息即走漏,香港政府向两广总督谭锺麟通报,陆皓东不幸被捕处决,成为为中华民国牺牲的第一人。香港政府亦对孙中山下达驱逐令,孙中山不得不于10月30日离开香港前往日本,自此亡命天涯。直到将近30年后的1923年,才有机会重回香港,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说。

香港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起源,香港超越中国大陆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兼以香港人民在殖民统治下对于中国复兴和民主化的热望,显示当时香港社会把中国的强盛和文明崛起,视为民族尊严的倚靠,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国民革命最有力的基地。孙中山在不在香港领导革命并不重要,是香港人民以自身的力量,前仆后继,推动国民革命的前进,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最根本的基础。

宏观新闻网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