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怎么进步的?对於这个问题,当然有各种各样答案。但是在这些答案中,我觉得绝对不能缺少一个,那就是:集体行动。有些人推崇个人主义,但是不理解或者说扭曲了个人主义的涵义,以为弘扬个人主义,就是独善其身,就是远离集体,就是孤军奋战。这样的想法,最多造成个人英雄主义的泛滥,并不能达成社会的进步。事实上,每一次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集体行动的结果。前不久看中国学者丁东丶谢泳等人的一篇关於思想史的对话,其中提到胡适先生的一则故事,正好可以借来做为上述观点的一个注脚。这个故事来自另一位与胡适同时代的着名学者马相伯的回忆录。

据马相伯在他的《一日一谈》中说,在抗战爆发前夕,日本已经把势力扩张到了华北地区。有一次胡适到北平办事,当地的长官邀集了北平各大学的一些教职员和地方教育界领袖共商国是,当然也邀请了胡适。在这次会上,这位长官说,某国——当然指的是日本——的驻华北军队司令部给他们递交了一份名单,要他们立即逮捕。名单上一共有二十多人,都是北平教育界的名流。日本方面认为他们的言论有反日嫌疑,所以才要求中国的地方当局严办。这位长官告诉大家这件事,一方面当然是示好,表示他们不会按照日方的意愿做这件事,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在座各位要谨言慎行,多少有提出一些劝告和警示的意思。

没想到他讲完後,胡适立刻发言且声色俱厉,他说,「我们到你这里来,就是准备被你们逮捕的,并且准备你们把我们送到某国司令部去!但是我们无论如何,要保卫国家的领土。」马相伯说,他平时对胡适的言行并未太注意,但是这件事令他对胡适刮目相看,他认为这简直就是「一鸣惊人」之举,「使我老人复感觉周身热血沸腾,觉得中华民国前途,还有希望。尚望适之本此精神努力奋斗,并希望平津一班教育家均与适之戮力同心,共此艰难,勿让适之独为君子。」

这则故事打动我的,不仅是因为一向温和的胡适先生,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居然也能如此金刚怒目,更不是胡适的那种爱国热忱。我觉得这里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其实是马相伯所说的最後一句评语和自我惕励:「勿让适之独为君子」。因为他说出了社会进步的关键。也说出了社会无法进步的关键。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仅仅是马相伯一人。1948年,报人储安平在《英人,法人,中国人》中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提出批评,他说,「中国人……嫉妒心理尖锐,人人不愿他人成功而乐见其失败,领袖欲强烈的人更不甘接受他们的指挥,因此在团体生活中不是明争就是暗斗,这些都易使公共事业受到致命的伤害而常中途夭折。」其实,这也不一定就仅仅是中国人的问题。在很多社会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例如,在争取民主的过程中,大部分人有搭顺风车的心理,自己不想付出,而是等待别人付出,然後自己享受成果;例如,或者是出於懒惰,或者是出於怯懦,在是与非的争论中袖手旁观,虽然心中也知道是非,但是不愿意表明立场。大部分人的冷漠和畏缩,大部分人的「让他人独为君子」的态度,使得建设力量往往势单力薄,社会进步因而艰难困顿。

社会要进步,就要有体会到「共和」的真正涵义,那就是:「勿让他人独为君子」。

来源:自由时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