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加瑟瑞,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人,生于1912年,卒于1967年,终年55岁。父亲是个破落的土地投机商,母亲患有精神病,兄弟姐妹很多,因家境贫困,早早自立。他一边旅行,一边打零工,做过木匠、钻井工人,也拣过垃圾、当过园丁。

伍迪母亲有一些音乐修养,教他唱歌、编写等,后来一位叔父借他一把吉他,教他演奏。伍迪少时,主要生活在俄克拉荷马与德克萨斯两地,那里油田工人和麦地农民的辛苦生活给他很多创作的动机,自然环境也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刚开始写作时,灵感往往来自母牛的足迹和夜幕中跃然而起的冷月。伍迪曾说,这样的创作带有很多随机性和游戏感。

以后,他的足迹遍及美国各地,两次横跨国境,在流浪和劳动的生活中,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伍迪的歌来自南部美国,具有纯正的白人民歌特点,旋律风格主要与宗教唱诗和欧洲遗风有关,但蕴藏的气质却大气而悠远,新教徒的劳动思想和美国普通百姓的开拓精神构成了他的基本美学理念。从这里出发,他很容易走向民粹主义。

伍迪活跃的时期,大致在30到4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做工之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激发了他的抗议。

1939年,对他是个重要的年份。这年,他来到纽约,结识了著名音乐学家艾伦·洛马克斯。其时,艾伦正为美国国家图书馆搜集各地民歌,于是大量采录了伍迪的歌曲。随后,艾伦把他推荐给美国无线电公司,他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并发表了取名为“尘土盆地民谣集”的唱片。这个名字与伍迪家乡的地理环境有关,后来的音乐学家也由此把伍迪一路的民歌统称为“尘土盆地”民歌系。

越来越多的电台开始播放伍迪的歌曲,伍迪成为全美有名的音乐家。但他拒绝了与资本主义商业合作的各种机会,背起行囊,继续他的大地之旅。关于这段,他在自传中写道:“人们从波及全国的国家广播公司的电台里听到我的歌唱,猜想我一定名利双收。而实际上,在我重新开始我的艰难旅途之时,我却从未因此获得一个子儿。”

1943年,伍迪与左翼演员基斯科·休斯顿、威尔·吉尔相遇,深受他们进步思想的感染。这以后,他又去到加利福尼亚,与皮特·西格等人组织了“年鉴歌手”小组,开始了战斗和革命的演唱生涯。他支持共产主义,参加反法西斯运动,开创了民歌进步事业。从这个时候起,美国才真正有了闻名世界的现代民歌。

一部伟大的民歌运动史掀开了首页,世界的音乐开了新的风气。

1954年,伍迪·加瑟瑞因患亨廷顿综合症住进了医院,一位腼腆的年轻人来到他的身边。伍迪对他说:民歌的精髓,就是匡护正义。这位得了民歌真传的年轻人,后来真的为美国的民谣带来了辉煌,印证了伍迪自传的主题——“注定辉煌”。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鲍勃·迪伦。

在《尘土盆地民谣集》外,伍迪还有一个重要作品,即《光荣之界》,在这个集子里,记录了他大半生的创作和革命生涯,成为他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伍迪的歌词质朴优美,语言生动精练,是英语现代诗歌的典范,其著名歌曲《这土地属于你,也属于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美国民粹精神的代表,几近国歌的地位。另类似《我必须弄清楚》和《无家可归》等歌,在悲凉中郁积着愤怒,如苍茫大地的魂灵,集结了岁月沉阔的合唱,滚滚而来。

原版的《这土地属于你,也属于我》,连反复部分在一起,共六段歌词,不知何故在正式出版的唱片里有两段竟被删去,现摘录于此,以补遗。

“一堵高墙拦住去路,
上面写着:私有城堡,
但它背后却空空如也,因为——
这土地原本是为你我而造。

“晨光熠熠,教堂的尖塔投下阴影,
我看见我的人民在救济所乞讨——
他们忍饥挨饿,我却驻足沉思:
这土地难道真是为你我而造?”

200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