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致铭 著
何世凤 译

1906年3月“现代中国文学之父”鲁迅从日夲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退学了。“弃医”后回到东京“从文”。在这段时期前后他看了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深受其文体的影响,撰写了五篇文言论文,从1907到1908年陆续在中国留日学生办的《河南》杂志上发表。1908年夏他在东京也听章太炎讲解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文字学方面题目,尚存有《说文解字札记》二册。鲁迅不全面地接受章先生的排满民族仇恨也不同意他对文学的“小学”式的定义,可见鲁迅“爱吾师尤爱真理”,在当时已经可以看出他的独创思想的萌芽。但他一生仰慕章太炎,尤其是章的不畏强权,不妥协的处事态度。鲁迅反对清末文人所推崇的过于浮华的骈体文,但也不跟从梁启超办的《新民从报》推广的当时流行“新民体”。我曾撰文指出,这是因为鲁迅当时已经在尝试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体:要复兴汉,魏,晋,南北朝式(也就是中国受满清之影响之前的)古文,又要能够结合兼容现代概念,同时要保留古代经典上的道德和知性权威的新语文体。

中国知识分子到现在还在注意这些清末的文言论文,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鲁迅在1926年编他的第一部文集《坟》时,把他这些旧的论文大部份收入,同时强调它们的内容对当时的军阀时期的中国(比清末)还更重要。随后,1976 年,当南京师范学院的洪桥把它们翻译为白话文后,却一直没有公开出版(有内部实行本)的原由是洪桥被视为“胡风反党集团”注!分子之一。被夏志清称为“鲁迅传记最佳作者之一”的王士菁,于1981年再次把其中五篇论文集译为白话文(但删掉了思想可能被认为最“有问题”的〈破恶声论〉(1908))一篇.次年,其中篇幅最长的〈摩罗诗力说〉一文,被南京大学中文系及比较文学系的赵瑞蕻教授译为白话文.当时最前瞻的美国鲁迅学者威廉·莱尔(William A. Lyell)曾说过,光这一篇论文的内容够成为一本书,而赵瑞蕻确实已为此著书立说。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北冈正子(Kitaoka Masako)发表于日本现代中国文学学报《野草》关于〈摩罗诗力说〉的一系列材源“笔记”,在1983年被何乃英翻译成中文,出了一本书. 赵瑞蕻与我合作溯本寻源,寻得英语的原始资料,1984 年出版了他的修订的译本。1986年秋香港中文大学《译丛》26号刊登了我的〈破恶声论〉英译。到2007年8月《鲁迅研究月刊》宣布了洪桥经过屡次修改的〈摩罗诗力说〉白话译本终于要正式出版.2007年11月,清华大学教授,前《读书》主编汪辉在纽约大学举行了关于〈破恶声论〉的专题讲座。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