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恐怖袭击发生后,不少中国人竟然幸灾乐祸。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开始兴起一股反美思潮。这次对恐怖袭击公然表示幸灾乐祸就是反美思潮的登峰造极。有识之士无不担忧,同时也提出疑问: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美情绪?

手头正好有一本书,值得参考,特加评介。这本书的书名就叫《反美主义》(Anti-Americanism),作者叫保罗。何兰德(Paul Hollander),美国麻省大学教授,是一位匈牙利移民。何兰德在一九八一年出过一本书《政治朝圣者》(Political Pilgrims),对上个世纪许多西方知识分子向往苏联、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心态给予了详尽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这本《反美主义》是何兰德教授的又一部力作,全书厚达504 页,由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 年出版,内容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论述的是制度背景,讲的是美国国内持续多年的激进批评;第二部份描述了这种激进批评在美国国内造成的影响和结果;第三部份介绍和分析了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或国家对美国的激进批评。

反美现象值得研究

按照作者的界定,所谓“反美主义”,或者简单地说“反美”,乃是对美国和美国的社会的一种带敌意的偏见,是对美国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制度,对美国的传统和价值的严厉批评;特别是对美国文化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的反感;这中间也包含着对美国的国民性(或者是被想象出来的国民性)的批判,对美国人的厌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批判。作者指出,反美情绪往往基于民族主义,政治的民族主义或文化的民族主义;由于美国是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反美情绪常常也包含着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现代化的意思。

何兰德教授指出,反美现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不象反纳粹现象,反纳粹现象不值得研究,因为纳粹作恶多端,反纳粹是有充份道理的;同样地,反共现象也不值得研究,因为共产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极大的弊病,反共是合情合理,所以反共现象也不值得研究(值得研究的倒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人追求,而且直到今天还有人留恋)。反美现象值得研究,因为美国决不象反美派所说的那么十恶不赦。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民主、最繁荣、最慷慨、最多元、最宽容的国家,成千上万的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民源源不断地寻求进入美国,然而这样一个国家却又遭到广泛的憎恨,可见反美思潮中必然包含着大量的非理性成份,情绪化的成份。

何兰德教授强调,反美和反对美国的具体政策不是一回事,所谓反美,其实和美国的具体政策与行为关系不大,反美派反对的是美国本身,反对的是美国所象征所代表的东西,所以,反美总是笼统的,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常常是把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不加区分一锅煮的,是歇斯底里的。例如这次911 事件,恐怖分子分明是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美国人分明是无辜的受害者,而且其中还有好几十个中国人受害,但是仍然有许多中国人幸灾乐祸,可见这种反美是何等的非理性,何等的情绪化。

树大招风

在《反美主义》一书里,作者搜集了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九零年间世界各地的反美言论和观点。作者指出反美思潮存在于世界各地,西欧有,第三世界——包括拉丁美洲、中东地区——有,美国的邻居加拿大和墨西哥有,美国国内也有。作者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是别人,恰恰是美国人自己,提供了反美主义的绝大部份思想武器。看一看今天中国流行的反美思潮,大部份不是都来自美国产生的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么?鼓吹反美思潮最力者,不是那些在美国学习过的留学生么?

顺便插一句,说到中国留学生鼓吹反美思潮,当然以文科出身的为主,其中又以文学系出身的占多数。这是否和美国学术界的状况有关呢?如今的美国学术界,在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等领域,对美国的或西方的基本价值和制度持批评反对立场者固然大有人在,但是由于没有谁还提得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替代方案,故而不成气候。于是乎,激进批评的角色就落到了一班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何兰德还指出一个重要的事实,虽然反美主义的声势不小,但人数其实很有限。根据多年的调查统计,反美的人数并不多,在大多数国家,大部份人民对美国还是友好的,有反美情绪的主要不是老百姓,而是某些精英。

作者认为,在很多国家,反美思潮的出现固然和政府的新闻封锁和政治宣传有关,但是应当看到,反美思潮也有自发性。事实上,本书作者最感兴趣的正是自发性的反美思潮。乍一看去,反美情绪最不可理解,不过换一种角度看,反美情绪又是很自然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影响力遍及全球每一个角落,树大招风,注定了要成为来自各方面批评的目标。美国总是各种批评的对象,不管这些批评有道理没道理。

相比之下,倒是前共产国家开始民主转型的,如俄国、东欧等国,反美情绪最少。作者没有专门讲到中国的情况,这也难怪,截止一九九零年,中国还没有出现反美思潮。作者专门讲到中东地区,指出,以色列的存在是中东地区阿拉伯人反美的主要原因,另外他也指出,自七十年代兴起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使这个地区的反美主义火上浇油,更加富于进攻性。

《反美主义》这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评述美国国内和西方内部的反美情绪。作者认为,这种反美情绪常常是把个人的问题与社会的问题混在一起造成的。在西方生活的人,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常常对社会有一种疏离感或曰异化感,面对着高度现代化的、世俗化的、个人主义的社会,既无衣食之忧,更苦于生活缺少目的和意义。这实际上是个老问题:我们不可能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和广泛的个人自由,让社会对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都通通开放,允许和鼓励人们自由表达,可以选择任何宗教,尝试各种新鲜经验,采纳多样生活方式;同时在另一方面,又拥有牢不可破的社群纽带,持久不变的共同信念,被全社会公认的不受怀疑的价值标准和坚定不移的目的感或意义感。

反美主义是当今世界一大奇观,然而,针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尚嫌不足,何兰德教授的《反美主义》称得上是这一专门领域里的厚重之作,虽然由于成书较早,不能反映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但是它对于我们理解今天的世界仍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2001年11月

《数人头胜过砍人头》第五辑 开卷有益
(晨钟书局 二零零六年十月。香港)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