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中国文明的历史

作者冈田英弘被视为是日本右翼历史学家,尝试以日本为中心来看待东亚及支那历史。本书最大的目标就是建立非汉族中心主义的“中国”史观,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一方面,作者将秦以前的所谓夏、商、周之王朝的来源分别追溯至“四夷”(即蛮、夷、戎、狄),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不管是用“诸夏”还是“华夏”,基本上都没有办法将当时的文化进行本质化的塑造,也即是说没有所谓的“中原文化”。另一方面,作者指出,人口的流动及部族的迁徙,令秦汉以后的很多政权主理人都根本不是所谓的汉人,加上不管是“古汉人”或“新汉人”,不是被灭绝就是早已被边缘化,因此,如果作者的历史陈述是对的,后来根本就没有汉人,更遑论之后的唐、宋、明都是汉人政权。

作者实际上推翻了“小中国主义”中国史观,这种孙文早期倡议的“驱除鞑虏”史观认为中国自有秦汉以来的历史,汉族大致上主宰了中国历史,即使有五胡乱华及元、清两“朝”,但是汉人终究会拨乱反正。这跟后来的大中国主义中国史观不同,大中国史观包括四大元素:第一、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第二、五千年的历史由不同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第三、支那土地上的住民同属中华民族,第四、中国自古以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者的论述反对小中国主义,也不是大中国主义,但同时亦不是“非中国主义”。

建立非汉族中心主义史观本来可以作为非中国主义史观的基础,可是作者将“中国”及“中国人”去政治化,并以文化概念视之,结果是掉进了将“中国”扩大后再本质化的陷阱中,反而造就了“超大中国主义”中国史观。对作者来说,在历史中所有支那土地上的住民都是中国人。清末梁启超等人发明并由孙文盗用的“中华民族”主要是指汉、满、蒙、回、藏五大族。作者的“中国人”却包括了秦汉以来的蛮夷,加上他的去汉族化的历史观,这等于将支那地土地上的一切中国化。有趣的是,这样的做法刚好意外地配合中国政府近年正积极将所有人事物中国化之举措,最明显的是将汉学称为中国学。反对中共近年民族主义史观的日本右派发展出中共乐见的超大中国主义中国史观实在是非常吊诡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最后运用“中国以后的时代”来形容受日本影响后的日子,但当中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厘清,是“没有了中国”的意思,还是指1895年甲午战争后有一个摆脱封建社会的“现代化”中国之诞生?姑勿论我们如何解读,作者的用意是支那土地上的国度之所以有目前的发展是日本人所促成的。即使作者强化二十世纪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但他依旧摆脱不了某种形式的中国主义史观。我们必须了解的是,非中国主义史观必然是去汉族中心论的,但却绝对不会接受超大中国主义。

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