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在智商上,并无太大差异。真正的差异都出现在认知上。

你如何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整个世界。看法不同,行为就不同,产生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认知层级决定了你的社会层级。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讲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孩在父亲的葬礼上遇到一位很帅的男士,有多帅呢?大概就是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那种吧。

女孩彻底迷上了男士,整日朝思暮想,期待与男神再次邂逅。

不久后,她姐姐遇害了。

凶手正是女孩。

一般人很难理解,想见帅哥为什么要杀害自己的姐姐呢?

因为女孩第一次遇见帅哥,就是在一次葬礼上。所以,她认为只有再制造一场葬礼,男神才会出现。

在女孩的认知里,帅哥与葬礼存在必然联系。

当然这是一种奇怪的逻辑。

没办法,人类的认知是分层级的。

最底端的暗黑区就是弗洛伊德女孩式的认知,他们无法将人与环境区分开来。

你觉得荒谬吗?其实,有这种思维逻辑的人很多。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说法:

父母不咋地,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谁谁不怎么样,他朋友肯定也不怎么样。

学理科的女孩肯定丑,学艺术的男生都是娘炮;做销售的一定油嘴滑舌,做技术的一定呆如木鸡;

美女很物质,帅哥太花心;男人没钱才老实,有钱就变坏,等等,等等。

诸如此类大而化之的标准,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

我们都知道有钱未必一定花心,漂亮姑娘也不一定都物质。离过婚的未必都是自己的问题。

这世上,标准太多,你一不小心就要被挂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没人关心真实的你到底如何?他们只在意标签上的属性。

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能眼睁睁的被人误解,甚至被排斥。

其实,你真的不必郁闷。像这种粗糙的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思维模式,是一种低层次的认知。

不同层次的人,很难相互理解,更不可能成为朋友或者恋人。

读书的时候,有个男生对我颇有好感,但我一直毫无所知,因为对方没做过任何表示。

直到毕业前夕,他才告诉我,当初之所以踯躅不前,是因为我太优秀太有上进心,他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担心在一起之后,会过的不幸福。

那时的我尚且年轻,只惊讶于对方年纪轻轻便考虑的如此周到,真是自愧不如。

后来,他的确找了一个学历很低,又没什么上进心的女孩。

我曾以为,一切都按计划进行,生活应该过的很幸福吧。

直到去年,当我们再次碰面时,我的想法却发生了改变。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中年人。

在他眼里,我看不到一丝激情。他越来越没有斗志,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兴味索然,心老的很快。

三十岁的年纪,却活成了六十岁的模样。

改变的不是容貌,而是心态。

饭局快结束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掌控一切的踏实感的确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但同时也会失去挑战的乐趣。

我明白他的意思。

踏实与麻木只有一线之隔。唯有激情与挑战才能让一个人感知生命的鲜活。

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爱情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它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统一模板。

优秀的女孩未必一定要找个优秀的男孩,有地位的人也未必会瞧不起不如自己的人。有些时候合适就是合适,没什么原因可讲。

这种混淆现实与想象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低层级,叫作混沌区。

这个级别的人,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要么盲目乐观,要么无端惆怅,最终感情事业都是一片暗淡。

那么,什么才是高层次的认知呢?

首先,这一层级的人,早已摆脱了低层次的暗黑区和混沌区,能够把人与环境、现实与幻想区分开来

其次,认知层级较高的人,很少焦虑迷茫,他们早已弄清楚“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问题。

处于这一层级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会人云亦云,被人当枪使。

最后,具备高层次认知的人,最善于以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整个世界。

懂得换位思考,明白主观与客观的差距,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

这一类人,包容心很强,内心也很强大,通常为人谦逊随和,界限感拿捏得当。

他们更像一位智者。

我们只有摆脱低层次的认知,才能摆脱混沌黑暗和焦虑迷茫的状态,让心灵恢复单纯、快乐,让生活归于简单、明晰。

所以,我们要突破认知的迷局,勇于挑战自己。

2018-04-27 林子树 新青年阅读2018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