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列宁与1917年的俄国革命

在俄国革命中,列宁的目的不仅要破坏一切自治机构,而且还要破坏除了他自己的党以外的一切其他的党派和社会组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釆用了谎言、诽谤和残忍的暴力来对付一切敌对者,他把一切社会主义者,除了那些愿意服从他的命令的人以外,都算在敌对者之列。最后经过他在1917年11月7日的政变之后,他终于打垮了他的一切敌对者。

立宪会议选举的结果表明,布尔什维克在立宪会议中远没有得到多数。而是各社会主义政党一一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一一在会议中构成了压倒的多数。布尔什维克再度有一个机会参加社会主义统一战线,这个战线将是政府的基础,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那时候,布尔什维克如果同意组成一个统一战线,俄国也许就会免去三年的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可怕的贫困。和平和自由将会使经济的迅速恢复成为可能,工人阶级也就可能迅速发展,这样又一定会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及其成功的经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实现。所有这一切,无须专政,无须恐怖,只要通过工人和农民的民主,就可能实现。……但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受到绝大多数人民支持的革命政府,这一切才有可能。而这个政府只能够建立在一切社会主义政党的统一战线的基础上面。

可是,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的领导者们由于无厌地贪求权力,终于使这个统一战线不可能组成。他们以前曾经为立宪会议进行过激烈的斗争,现在却把它解散了。他们以无限制的和不负责的种种诺言,赢得了从解体的军队中吸收来的士兵们的支持,他们就借助于这些没有政治经验的、无知的士兵们,终于夺取了政权。于是他们又借政权的力量,加强了自己按军事路线组织的党,最后彻底打垮了一切敌对者。

布尔什维克取得了政权,而且一直统治下来,却从不是依靠人民多数的信赖和支持。

建立专政之后,他们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种情势,这就是:不要过分地顾虑理智和道德的约束,只用铁拳就能取得胜利。

为了强调他们和社会民主党的区别,从1918年起,他们自称为共产党。

(美国哲学家悉尼。胡克在其《历史中的英雄》一书中指出:“如果不是由于一个人的工作,我们今天就会生活在一个大不相同的世界里。”

这个人就是列宁。他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被信徒们称之为“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胡克认为:“要是没有俄国革命,全世界的文化、政治和一部分经济生活就会大不大相同。”胡克接着指出:“1917年俄国的二月革命消灭了沙皇制度,向西方的民主政治形式前进了一步。……1917年的十月革命消灭了政治上的民主,代之以少数派的独裁。”考茨基的上述论述使人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实是现代极权主义的新纪元,如果没有列宁开创的这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独裁专政体制,人类今天肯定就会生活在一个大不相同的世界里。)

直到1917年为止,列宁曾为了民主一直进行着斗争,现在他却在民主的废墟上树立了他的政权,建立了一个新的军事、官僚、警察的国家机构,一个新的专制政权。这个政权就给他以反对其他社会主义者的种种武器,甚至比无耻的谎言还更有力量。他现在手中掌握了沙皇政权所用过的一切镇压工具,除了这些武器以外,还有作为生产资料所有主的资本家用来对付工资奴隶的那些压迫工具。列宁现在支配着一切生产资料,利用了他的国家政权来建立他的国家资本主义。

没有任何形式的资本主义,像一个没有有效民主的国家所实行的集中的国家资本主义那样,能够使工人绝对地依存于它。也没有任何政治警察,像全俄肃反委员会或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那样有权威,那样无所不在。创设肃反委员会或国家政治保卫局的,都是那些和沙皇的警察进行过多年斗争,深知他们的方法、弱点和短处,并且知道如何去改进的人。

如果列宁在1917年同意了和孟什维克及社会革命党组成一个联合政府,那么就绝对不必使用任何这些镇压工具。如立宪会议选举的结果所表明,这些党派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当时所争取实现的每一项带有真正进步性质的事业,也都是其他社会主义政党纲领的一部分,而且他们也会一一付诸实施,因为人民已经授权给他们去这样做了。

……俄国现行的一切社会福利措施都受着资源缺乏、匆促实行、筹备不周以及使用暴力方法的影响。独裁者们甚至在不使用暴力还更有利的情形下也在使用暴力。许多工人对新政权深怀不满……

如果改革成为立宪会议的工作,那么,改革的这一切困难,如由物资缺乏、不适当的匆促、人民的反对所引起的种种困难,就大部分可以避免。因为这些困难都是直接或间接由内战造成的,而内战却是列宁在1918年1月假手他的水兵们解散立宪会议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如果列宁没有解散立宪会议,俄国也就会免去内战及其一切的恐怖、残杀和破坏,国家将会怎样地更加富裕,社会改革的利益将会怎样地更大啊!军事一官僚的警察机构用于镇压目的方面的一切巨大开支,就能够节省下来。这些经费也就能够用于生产目的,以促进一般的福利。

这样人民就已经取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出版、集会、结社和自治的自由。在这种种条件下,群众无论在经济、物质、知识方面,一定已经迅速地提高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间的相互信赖和独立思考受到这一切的鼓舞,结果就一定会实实在在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的发展。

这个崇高的发展,在列宁命令他的军队解散立宪会议的那一天起,就戛然而止了。

(考茨基在这里一方面谴责了列宁破坏民主统一战线,排除异已,滥用暴力的罪行,一方面假设如若实行民主宪政的种种好处,拳拳之心,天日昭昭。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布尔什维克这只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就一直使惨绝人寰的累累罪行遍布俄罗斯大地。)

使布尔什维克上台的,不是工人阶级多数的信赖,而是由战争所引起的革命的复杂情况。布尔什维克没有得到这种信赖,所以在一旦掌权以后,就不得不采用恐怖主义来维持自己;时至今日,这种恐怖还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

在1917年的俄国,恐怖是绝对没有必要的。民主已经得到了,工人和农民已经当权了。工人阶级的要求,在与农民利益一致和物质资源允许的限度内,可以用民主的方法来予以满足。

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由绝大多数人实行的统治,在一个民主国家内,就根本毋须使用暴力来维持自己的存在。

在立宪会议的选举中,一共投了3600万张票,其中只有400万张票是投资产阶级各党派的,投社会主义各党派的达3200万张。所以,会议根本不会有从右翼方面来的威胁。它有充分的成功希望,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使俄国新生和准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照布尔什维克的看法,立宪会议只有一个大缺点:他们在会议中没有得到多数。布尔什维克只得到900万张选票,其他社会主义政党却得到2300万张。对勇敢的布尔什维克来说,这是一个难堪的局面。立宪会议可以为了工人的利益实行一切可以实现的事情,而且比布尔什维克单独地干要做的更为合理,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这样就得要求布尔什维克只能站在平等的地位来干,不能作为一个专政的党,从上面来发号施令。

(悉尼。胡克在《历史中的英雄》中写道:“按照马克思的意见,‘无产阶级专政’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狭隘的民主提出来的工人阶级的更广泛的民主。列宁是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拿共产党对无产阶级的直接专政调换了‘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于工人阶级为消灭资本主义,乃至一切经济上的阶级而进行的斗争。但是他更相信,这个斗争只有在他自己的党(不管它叫什么名字)领导之下,才能成功。他毫不犹豫地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因此,任何个人或团体,凡反对这个党的,客观上都是‘人民的敌人’。

“这一来,所有其他工人阶级政党都被推到壁垒的另一边去了。……在列宁去世之前,任何一个要求苏维埃民主、反对党的专政的人,都立刻被宣布为反革命分子。这看来有讽刺意味,因为列宁反对克伦斯基的主要口号就是‘一切政权归苏维埃’。但是在那种形势之下,列宁看不出有什么讽刺的意思。口号,和人民一样,必须以一种灵活的方式,或者用列宁自己的话来说,必须以一种‘具体’的方式来运用,那就是说,要用来推进当时的政治任务。解决政治任务的目的就是为了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因此,当为了党的胜利看来有必要的时候,列宁就宣布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到了7月,看来布尔什维克是不能夺取苏维埃了,列宁就攻击那个口号,寻找别的可以赢得政权的办法。后来,形势一度又有利于布尔什维克夺取苏维埃了,列宁又回到老口号上来。可是等到10月,政权已经到手之后,苏维埃的民主就意味着布尔什维克有失去政权的可能。在列宁看来,再提那个口号就是不折不扣的反革命了。

“如果列宁是始终一致的,那么他也会得出结论,在他的党内,凡是反对他的政策的,客观上也就是人民的敌人。……他能够跟那些没有他就彼此不能共事的人们合作。这个逻辑结论后来由斯大林作了,并且给任何问题上的任何反对者都定下人民公敌的罪名。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列宁的党已经不需要进行革命了。”

让我们接着再看考茨基在剖析布尔什维克党在解散立宪会议后的恶果:)

为了反对任何这种民主程序,布尔什维克曾竭尽全力来进行斗争,他们利用了有利的形势,解散了立宪会议。他们的这个打击,反对的不是沙皇、贵族、资产阶级或白卫军的反革命,而是其他的社会主义政党,这些政党在争取工人、农民的拥护而进行的斗争中曾比布尔什维克获得更大的成就。

因此,群众的一切民主权利都被取消了,从而恐怖到来了。这是少数人统治大多数人民的必然后果。因此,事实是布尔什维克不但在内战期间,而且在内战结束以后的年代里都离不开恐怖。他们釆用恐怖,不仅是作为一个反击反革命的手段,而且是作为镇压和消灭工人、农民中一切革命者的手段,因为这些革命者拒绝对新的红色沙皇及其共产党哥萨克的鞭子无抗议地屈服。

夺取了政权之后,列宁立即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力量用空想的方法自上而下地来实行一项任务,即借助于一个不成熟的工人阶级来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秩序。在这以前,作为一个有修养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曾经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是列宁反对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而承担的任务,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曾宣称这个任务是空想的,不可能实现的。他们也抨击专政,抨击废除民主。

(悉尼。胡克这样评价列宁:“列宁深信他自己是历史必然性的一个工具,与列宁相比,那个内心里深怕灵魂不能得救的克伦威尔,就像是革命前俄国小说里的一个成天作内心反省的人物。

“卡尔。考茨基有一次把列宁比作俄国的俾斯麦。这个比较在引起人们注意列宁所表现的高明的革命现实政治手腕方面,是合适的。……列宁的性格是完整的。他创造了一个帝国,就好像那个帝国是写在定货单上似的。他老老实实地装作他只不过按照他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马克思和恩格斯定下的方案行事罢了。……

“列宁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在修订他的路线,或者通过曲折的道路,从这个立场转变到另一个立场的时候,不感到惭愧、窘迫和懊悔。他承担实践上的责任,但是在他的思想里,历史解除了他的一切道德上的责任。在一个没有多大信仰的人心中,会显得完全是伪善的事情,在他身上,都成为危急关头用以辅助高度原则性的灵活智慧了。……他的判断是不能用女人、朋友或者享受来动摇的,也不能用仁慈和怜悯来软化的。……当他劝告外国的共产党人,隐瞒他们的信仰和组织关系,打入各种民主组织的时候,他坚决相信,这就是忠实于‘更高一级的’真理。当奥托。鲍威尔把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解释为部分的向资本主义退却的时候,列宁真生气了,他愤愤然地说:‘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都在宣传这种事情,当我们说,我们要枪毙那些说这种话的人他们才大吃一惊。’在这里,正如在别的地方,值得重视的是列宁的态度。他认为在他不当权的时候,他有权利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当他当权时,别人提出来,那就完全不对了。”

这就是革命导师列宁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

(未完待续)

无产阶级,上马!

一一苏联政治笑话(18)

一个苏联学生参加政治课考试。老师问他:“美国现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已经发展到灭亡的边缘了。”

“对。那么苏联呢?”

“苏联很快就要迎头赶上美国了。”

2018-08-26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