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iiiiiiiin 评论 高城堡里的人 2015-03-27 13:01:56

1962年,美国首次载人宇航飞行,肯尼迪宣布美国在60年代末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同年,PKD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城堡里的人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出版。在书里,美国输掉了二战,被日德瓜分。

太空梦想,则被德国元首希特勒继承。

在《高城堡里的人》这本书里,PKD给我们讲述了与历史不同的一幅景象。以下内容介绍来自WIKI(含有剧透,可省略):

1933年美国总统小罗斯褔被刺杀,他的继任人是副总统约翰·南斯·加纳,其后由约翰·W·布莱克(John W.Bricker)所取代。两人皆无法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复苏过来,而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仍墨守孤立主义。

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以及实行孤立主义,英国及欧洲其余地区落入轴心国手中。苏联在1941年崩溃及被纳粹占领,多数斯拉夫人被灭绝。战争中幸存的斯拉夫人被限制在一个类似保留区的封闭区域中。日本猛攻珍珠港,完全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由于日本军力扩张,日军在1940年代初期攻占了夏威夷、澳洲、新西兰及西南太平洋。在此以后,美国落入轴心国之手,许多重要城市受到严重损毁。

1947年,同盟国向轴心国投降。美国东岸被德国控制,加州及其余西部各州由日本管治。美国南部各州以一种假独立形式存在,犹如维希法国之类的傀儡政权。洛矶山脉各州及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维持自治,因为德日双方认为它们不重要,也可作为缓冲区。英国领导人及将领在战后被送上法庭接受战争罪行审讯(例如对德国城市实施地毡式轰炸)。

在希特勒因梅毒而丧失行为能力后,纳粹党党务部长马丁·鲍曼成为领导德国的人。纳粹创造了一个殖民帝国,继续大肆屠杀那些被他们认为是低等种族的人民,屠杀在他们控制区内的犹太人,并在非洲展开大量种族灭绝屠杀。日本人与纳粹不同,他们没有打算清除占领区内“不需要的”种族。

纳粹德国继续其火箭计划,到1962年,他们已有用于洲际旅行的商业火箭,并发射火箭上月球及火星,进行太空探索。小说也提到电视已在德国使用。

在同一时间,日本在大部分亚洲和大平洋的领土上继续较和平但不民主的管治。像现实中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和苏联一样,日本和德国互不信任,双方皆拥有核武及陷入冷战。

鲍曼死后,其他纳粹党人如戈培尔及海德里希争夺帝国总理一职。不同的纳粹派系有的欲与日本开战,有的对太阳系殖民更感兴趣。

以上是小说的背景,而在故事里面具体的展开,则有另外的走向,具体则表现在:

贝尼斯(Baynes):表面上是一位瑞典贸易商人,实质是德国反间谍机关Abwehr的特务。他旅行到旧金山,与当地日本商业委员会的首领田上信介商谈。但是他必须拖延,以完成真正的任务,同时也要避免被捕,直到神袐的谷田部先生(真实身份是 Tedeki 将军)的到来。

田上信介 (Tagomi):日本驻旧金山的贸易代表,奉命接待贝尼斯。他对当代日本和德国社会的核心原则的正当性及自己的佛教信仰出现动摇。

罗伯特·奇尔丹(Robert Childan):旧金山一间商店的东主,售卖日本人感兴趣的美国古物和文化工艺品。在迎合占领者时试图保持荣誉与尊严。虽然经常对他们奉承,却与自己对战争及占领者的感觉有矛盾(同时憎恨和尊敬他们),奇尔丹最终找到一种文化自豪感。在日本人对“真正”美国文物的兴趣提升时,他也调查古物市场中广泛出现的赝品。

弗兰克·弗林科(Frank Frink):与朋友艾德·麦卡锡(Ed McCarthy)开始做首饰制作生意。他们在自创门户前在维德汉姆-马松(Wyndham-Matson)的公司制作仿造的美国收藏品。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首饰作品对于见过的美国人和日本人有异常的影响力。弗林科试图向当地警方隐藏他的犹太人血统,因为企图破坏维德汉姆-马松的生意而被捕,但由于日德的冲突而田上信介指令其被释放。

朱丽安娜·弗林科(Juliana Frink):弗兰克的前妻,住在科罗拉多州,与一个自称是大战中意大利老兵的卡车司机乔伊(Joe)发展关系。乔伊想去见有“高堡奇人”称号的豪索尔尼·阿本德森,那人是《沉重的蚂蚱》的作者。朱丽安娜和他一起旅行,却发现乔伊其实是一个德国党卫队刺客,奉命去刺杀该作家。朱丽安娜尝试逃走,被乔伊阻止。朱丽安娜用刮胡刀片切开乔伊的喉咙,然后独自继续旅程,终于见到阿本德森。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故事是由三条线索构成,讲述了在德日占领下美国人民的日常。其中一条是关系到日德间的国际关系;一条是关系到美国人民的尊严与生存的取舍;还有一条,则是与本书的题目密切相关:“高城堡里的男人”成为暗杀对象,阴差阳错被他人解救。也因为此,“高城堡里的男人”暴露在读者眼前,人们对他所有的一切有了了解。

原来,他是一名作家,他写了一本名为《沉重的蚂蚱》的书,而这本书的内容则是与本作相同,也是对二战的假想。假想的内容则与他所处的世界恰恰相反,《沉重的蚂蚱》里面,是盟军战胜了德日轴心。不过与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与pkd写作的世界,还是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一点正是本文要说的,也正是文章最为精彩的一笔。

假想历史小说有多种多样,即便是起点中文网,就充斥着参差不齐质量不一的小说。但其中绝大多数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帝王梦军师梦,希望凭借个人的能力一举重新改变已有的历史的轨迹。当然,有的小说则是严格的避免了“外婆谬论”,使人的努力往往化为乌有。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非是早期的架空历史小说《寻秦记》。当然,这部小说单纯的看成是穿越小说也无妨。可是项少龙所有的努力,不正是一次次的试图改变历史么?虽然最终只是证明了他的所有的工作只是一场徒劳,最终被人所知的,还是与着千百年来的流传没有二致。

前一阵子非常流行的《米与盐的时代》同样如此,设想了一个西方文明在瘟疫中覆灭的世界。这种设计,是对所谓“西方中心论”的强烈纠正。假想了东方文化如果崛起,会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影响会有何不同。

如果继续往前寻找,一本名叫《反三国志》的小说也是颇为有趣。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三国演义》的同人作品,笔墨之下,魏吴两国是战无不败,蜀国方面则是战无不胜。昭烈帝一统天下,再续刘家大汉正统。

凡此种种,此类小说的内部都是已经规定好了书本内容本身的确定性。对于书中的人物而言,他不在乎他所处的历史究竟是真是假,他所经历的是书中世界的生活,没有任何供其参考的另外一个时空所对照。与之对应的,则是现实生活总的读者们,过着与作者同一个时空的生活。我们也可以确定我们的生活就是真实的确定的,因为同样的缺少一个可以供我们参考比照的线索和时空。

但是在《高城堡里的男人》里,这一切确定性被打碎了。作为读者我们知道,书中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真实世界不同的所在。在这一点上,它与其他的二战题材的架空小说,比如大名鼎鼎的《祖国》,别无二致。但是当pkd在故事里面设计了一个作家的时候,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当作家的作品同样是关于假设历史的时候,整个世界的确定性开始崩塌了。

如果《高城堡里的男人》中出现的《沉重的蚂蚱》这本书,是对书里面的内容的反击;那么《高城堡里的男人》这本书,会不会是另外一部作品中的剧情呢?PKD创造了“高城堡里的男人”阿本德森,那么PKD又是谁创造的呢?向上追溯,我们已经无法相信现实世界的确定性。而反过来,“高城堡里的男人”阿本德森会不会在《沉重的蚂蚱》这本书中创造另外一个作家,让他同样创作一本假想“二战”题材的小说呢?在那本小说里面,内容同样是轴心国战胜同盟国。这样的循环往复,不论向上追溯还是向下蔓延,都会像极了埃舍尔的画作们,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时空都是封闭的,不过是重新的上演已经在拉普拉斯妖处,早就排演过无数遍的剧目而已。

PKD将书名设定“高城堡里的男人”,足可见他对书中主要内容的倾向。他关注的不仅仅是假想历史发生后的人际关系国家外交。他考虑的是更加抽象的问题,“真实何以可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本书的立意已经突破了一般的假想历史小说。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上帝,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人类世界的种种悲欢离合;他已经开始反思自己上帝的身份:PKD与“高城堡里的男人”阿本德森有何不同?在这点上,当然没有办法回答。但是当我,丁若柯,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何尝不会被另外的生命体视为《十三层凶间》里面寻找出路的霍尔呢?

最后,不得不承认的是,PKD的这部写于1962年的小说,如果我们仅仅将其视为一部假想历史小说,一部科幻小说,是完完全全的低估了它的价值。更准确的,是要将其视为一部哲理小说,它思考的,是整个世界的确定性。诚然,有关这种主题的小说已经有了很多,甚至赛博朋克这个分类基本上都是由这种设定所延伸出来的。但是,前无古人的作品,迄今在文学史上也未见得能有人将其超越。它获得该年度的雨果奖,确确实实是雨果奖的殊荣。

来源:豆瓣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