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媒体上看到不少的省高官们召开了“民主生活会”,有的官员甚至还要求对其进行批评“开炮”,高官敞开胸怀要求人们向其开炮——也就是请求人们可以对高高在上的权力者进行批评了。

在人们对于高官勇于约炮的高尚情怀的行为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笔者虽然没有敢对权力者低下高贵头颅的壮举而得意忘形地觉得自己是如此的高大威猛,但还是想尝试一下走向高官面前也批评一下,爽一下当家做主人的感受。但这种想尝试的想法只是瞬间的一闪就不见了,其原因是因为难以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喜,于是还是恢复了习惯上的奴颜屈膝的姿态上。

习惯于比别人矮半截,不过也有一个好处,站在高处无法看清高贵头颅低下时表情——是谦卑还是傲慢,矮化了也许就纠正了视野的角度,才能真正看清高官低垂的头颅下的表情。这时再回过头仔细去读媒体上的新闻或信息,才会知道自以为是的一厢情愿的后面为什么是一场空欢喜或恍然大悟了,幸亏没有盲目地去践行。

之所以说欣喜后面出现了恍然大悟,是因为看清了高管们并不是向社会及民间方面发出约炮书,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向自家人约炮——也就是向自己的属下约炮,爽也要爽在内部里。根本就没有一厢情愿的民间屁民的一点什么事情,让人花眼的新闻或信息充其量自慰一下而已。

先不说官员的约炮有多少是发自于内心,还是别人看见感觉是多么的爽,但就约炮的性质谈点自己的愚见。

约炮是权力者在道德层面上的自觉的行为,还是法律层面的强制约束?

如果是前者,当权力充满诱惑并能满足权势者欲望的时候,权力者想通过道德方式来约束自己,这种道德楷模现象即使是存在也是微乎其微寥寥无几而已,从现实中的结果,人们看到得更多的是道貌岸然口是心非的家伙,既然人是靠不住的,没有外力的强制约束,道德的效应又会有几分作用呢?在这种形式作用有限的情况下,与现在所要批评的形式主义有区别吗?无非是在用一种形式主义替代另外一种形式主义而已。还有假如要是遇到像薄熙来这样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而又脾气暴躁的高官,属下能有多少人的脸能承受住他的耳光子啊?也许他们自认为是有区别的,这个解释权在谁的手里呢?回顾以往的历史,批评与自我批评并非是新鲜事物,作用大吗?批评的作用要是大的话,那后果也一定是很严重的,一下子就可以弄出来50多万个倒霉蛋,虽说是老黄历了,但也历历在目,尤其是经历过的人的心中更是一清二楚。而今迈步还重新玩这个,谁会相信其作用呢?千万可别让那个铁道部发言人来做总结,经典的不可以复制,复制的就不会是经典了。但不管怎么样说,批评作用的结论,估计还是高官们说了算,至于外人信不信无所谓,自欺欺人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再简谈一下后者,如果是在法律层面上,国家真正的实施依法治国的话,根本就用不着高官们自觉的约炮,因为透明的权力通常让高官们很难做出被批评的事情,真要到了深度被批评的时候,即使高官们想约炮也都晚了,一旦到那个时候不是高官们想不想约炮的问题了,而是纪委就把炮弹砸向高官的位置上了,当然更是希望独立的司法部门不是选择性地快速地把炮弹砸向违法的权力者的头上。

最后说一下,这种靠约炮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讲还是没有脱离以德治国的窠臼,之前的之前的领导人倡导以德治国的方针,其结果怎么样,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及霸道官员的横征暴敛鱼肉百姓比比皆是,而之前的残余的僵化分子更是有恃无恐的无视新领导人要求尊重及实施宪法的主张,并肆无忌惮对宪政进行了狂轰滥炸唯恐天下不乱并令国际社会耻笑。

人性的恶一旦失去了约束的环境,人世间所有的恶难以不被重复不断的复制出来,重蹈出一次次历史曾经发过的人间惨剧的覆辙。

为避免历史悲剧重蹈覆辙,只有当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得到确实有效的保障及公权得到约束及制衡时,中国才能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结论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践行宪政,走民主与法治之路。

2013年10月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