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课外游戏

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我们在课外小组上集体完成。因为有我讲课辅导,所以效率很高。还余下大把的时间,那就撒开了玩。最经常玩的游戏,是打乒乓球。

院子里架起两块木板,中间用一排砖隔开,就是乒乓桌了。大小也就是标准桌面的三分之二。我比较缺乏运动细胞,弟弟小南和李家的中伟,打乒乓球的水平都比我高。比赛采取五分擂台制,输五个球就下台。赢者就是擂主,迎战下一个挑战者。我常常是三两下就败下阵来,战绩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喊的比赛术语。

当你输了四个球,还剩一个球就要下台时,他们就喊“拉司特”;如果打成四比四平,他们就喊“球司”;接着一方领先时,他们就喊“温”;发球触网或擦边需要重发,他们就喊“阿甘恩”。当时我不知所以然,也跟着瞎嚷嚷。后来学了英语,才明白他们说的是“Last”、“Duce”、“One”、“Again”,而且发音相当标准。难怪上海小赤佬学起英语来就是比我们乡下人强,原来他们从小就满嘴的英格里西,不服不行。

再就是下棋。斗兽棋、军棋、跳棋、象棋、五子棋,大多数小朋友都玩过。但有一种银行棋,可能玩过的人不多。那是一种模拟的资本游戏,先发给每人一笔相同的原始资本,然后转动轮盘,提供你各种投资机会,可以买股票,还可以置不动产。股票有涨跌、房价有起落,一切由转动的轮盘决定。你可能输个精光被迫出局,也可能赢得满钵满盆,成为大富豪。

这种游戏小时候和中伟他们玩过,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也许是因为它太资本主义了,不合时代主旋律,所以被封杀了。不过它是我童年时代的MBA课程,在游戏中被灌输了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如何进行投资风险控制、如何承担投资风险等基本概念。从小就这么玩,上海人在商场上厉害,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今资本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复辟,这类游戏也应该正名平反、重现江湖了吧?

我还意外玩出了一个新花样。

淮海中路有一家旧货商店,还有一家旧书商店。这是我当年最常去的两家商店。有一阵,我迷上了夜观天象,想自制天文望远镜。逼着母亲多给零用钱,一次次往旧货商店跑,去淘各种凹凸镜片。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望远镜没做成,却做成了一台幻灯放映机。

把鞋盒掏一个洞,安上纸板卷成的镜筒。镜筒的前端镶嵌一面凸镜,后端左右开两条细槽,用来插自制的幻灯片。盒里放一个电灯泡。再用长条纸板做幻灯片,在上面挖一排相同的矩形孔,糊上彩色透明的包糖纸,上面的图案有米老鼠,香蕉、苹果、桔子,梅花、菊花、牡丹花……灯泡一亮,彩色图案放大后打在墙上,那种光与影的美,所有的小朋友都使劲拍手。我心里那种得意,别提多美了……

童年总是彩色的,童年记忆自然也五彩缤纷。当然,其中也会有粉红色。文学城上有一首小诗,勾起了我童年记忆中的一段粉红色的往事。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