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接力言论自由

发表周勍这篇《在柏林:薅了一把野韭菜》文章的《南方周末》,是中国发行量颇大的报纸之一,也是中国最自由派的报纸。而不懂中文的德国年轻画家卢卡斯,用画家的特质,“画”了该报纸发表审查时删减了的这部分,最后在这个德国艺术家的合作下,完整的做了这次言论自由的表达。

柏林:薅了一把野韭菜

人心里有事儿,就睡不实懒觉了。

昨晚答应接受巴黎的一家媒体今早9点半的电话采访,不到7点就醒了。我浏览了一下社交媒介。

打开脸书,就看到一个同住柏林的年轻朋友发来的信息:今天柏林已经隔离8人,全德国总共240人感染,在欧盟感染人数仅次于意大利。他向我抱怨他有个同学因在大巴上戴着口罩就受到几个少年的言语歧视。重要的是他请我转一个信息:他们辗转找到xx件防护服和口罩,希望捐助武汉市中心医院。可是现在德国已经限制邮寄医用物资出国了,谁有管道请联络云云。

我当即回复:就近捐给德国的相关医院吧。这个时候德国已经是欧洲第二的传染国,若再把医疗物资外运,他们就是驱逐华人都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和道德责难了。

至于歧视,德国眼下不是疫区,而他们的政府和民间有相对的互信基础,如果到了政府发布需要戴口罩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时,社会就已经进入一个恐慌期了。

不要动辄把个案和种族歧视链接,柏林作为一个有三百万多万人的城市,这真是个小概率事件,动不动就扯歧视是屈辱教育的成果。不要总拿国族说事儿,一个正常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只需证明我是谁、我如何待人接物就足够了。

朋友答道:谢谢周老师,目前德语媒体和官方信息还是比较正面的,这个时间点确实比较尴尬。我们会密切关注德国医院情况,如果接下来德国医院有需要我们也会考虑的。
有效的交流,颇喜悦。

9点半,手机准时响起,访问时长20分钟。访谈完毕,稍事收拾我就出门散步,先到附近的小广场,它的正前方是一个颇有活力的运动场所,从幼儿的摇椅到青少年的足球和篮球场地一应俱全,且都是免费的。它的右手旁是一间古色古香的小学。在德国,但凡学校都是周边最养眼的建筑。我总觉得,一个相对完备的好社会,重要的标志是看其对妇孺的关照程度。

而此地最能吸引我每次路过都必看一眼的,则是广场左手和校门相对的一个上写“给予和接受”(geben & nehmen tiSni)的书亭。附近居民把家里不太需要的书籍拿来放到里面,任由需要的人自取。可不要小看这里,对我这个有点书虫子贪念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惊喜连连:时不时为得到一本称得上“古董书”的宝贝,翻看的时候手都有点微抖。当然也不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下我的所得。昨日就得到一套3册的第一版第一刷的《歌德和他的朋友们来往信函》,它们于1909、1910和1911年分三年出齐,内文是半羊皮纸,金色压纹书脊,经历百年岁月的锦缎封皮。

步行三分钟来到距家最近的一个湖边,忽如一夜春风来,昨天尚显枯涩的湖柳,今日已是嫩芽初绽、腰身活泛了。各色花朵,争抢着从一丛丛野趣盎然的枯草丛中挣出,更显得春的朝气与生机。

柏林有谚:先有斯潘道,后有柏林城。绕湖一周,继续沿着哈弗尔河边向斯潘道老城进发。一路上可见钓鱼的钓鱼,跑步的跑步,河里时不时有一只游轮或货船穿过。步行到老城,我喜欢看褐红色的教堂,宽窄不一的石板路和最古老的海关。

拐进KAUFLAND超市,各种物品都算丰富,就是便宜和打折的货柜有的先空了,而食品类打折(红、黄价签)的东西反倒比平时多了,特别是威士忌等高度酒多有打折,折扣一般是30%多。我常买的某个牌子的大米,比平时打折了40%。

人人各自忙碌,沿途没有见到一片口罩。在街边吃点东西,天色已暮。返回的路上,我特意拐到我的“私密菜园子”——湖边的一片野韭菜地旁,韭菜还显幼小了点,可我没忍住薅了一把,明日打算做一盘野韭菜炒鸡蛋。

一块地一个脾性,这韭菜也和人一样,中国的韭菜是割一茬再长一茬,而德国的韭菜则是割一茬就不再长了,因为野生的缘故吧。

仰头观云,记起今日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也是“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时节。兀自感触似有天雷滚滚,由远及近,浓稠的夜幕被炸裂、撕开。

注释:中国的韭菜是一种一年内多次生长的植物,农夫用刀割一次,过不久还会再长出来。中国官员圈子里因此就有了“割韭菜”之说,意指在官员眼中,总会有源源不绝的老百姓被割,这些老百姓也就被戏称为“韭菜”。

佛教五荤、道教五荤等宗教信仰需素食者不可食用韭菜。韭菜自古传统归类为荤食。五辛,一般指葱蒜薤韭和兴渠。所谓植物五辛素则不忌植物五辛,如韭菜等。

韭起源于亚洲,原产于山西西南部。种植韭菜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商周之际,韭被用为食品、调味品、祭品,与稻谷相提并论。在《周礼》中提到了腌渍的韭菜, 《诗经》中有“献羔祭韭”的诗句。《汉书·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宫园在温室生产葱、韭的情况。隋唐时的《食经》中把置于黑暗之中生长的白韭菜称其为“韭黄”,所烹制的金装韭黄艾炙是宫廷御膳房中的御用食品。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今多在亚洲种植。

2020年3月5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