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霖与蒋培坤
2011年6月,中国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丁子霖与丈夫蒋培坤。(资料图/天安门母亲网)

二零一五年农历八月十五,蒋培坤老师走了。

这些天来,蒋老师的抱恨而逝、賫志以歿,使我悲从中来、心绪难宁。

10天前的9月30日清晨,我和章虹给丁老师发去唁函:

丁老师:

惊闻蒋老师突发心梗遽然谢世,我们深感沉痛和悲哀!谨愿蒋老师一路走好!切望丁老师节哀保重!

陈小雅、马少方、莫之许、江荣生、蒋亶文、昝爱宗等朋友托我们向你致以深切的问候!

我们昨晚回到常熟,我们会去张泾看你。

江棋生 章 虹

30日上午,丁老师作了简短回复:

北京见吧,我很快带他离此回家。

去,还是不去?我心有纠结。两天之后的10月2日下午,我和蒋亶文夫妇从常熟出发,取道锡沪、锡虞路,直奔无锡市锡北镇;一小时之后,就到了泾皋新村37号北墙外。我们三人静静站立片刻后,我抬手轻叩大门。门缓缓开启,丁老师的大儿子走了出来。他,哀戚地、坦诚地对我们直言相告:感谢你们专程前来吊唁我的父亲并看望我的母亲,但不便的是,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很不适合见朋友。若见了朋友,她定会很悲慟、激动,极易出现意外情况。所以这几天来,我们一直没让她见朋友,请你们一定理解和谅解。听罢,我和亶文相视无语,一起点了点头。然后,亶文夫人将一束由白菊和百合组成的鲜花递给他,托他代为祭拜蒋老师。

辞别丁老师的大儿子后,我们默默转往泾皋新村37号的东门。站在那里,凝视门楣上方蒋老师亲手镌刻的“连园”二字,环望曾经那么熟悉的小楼和庭院,我心中的悲思和追念,潜然涌动,阵阵袭来。19年前的1996年春,我第一次造访刚刚竣工的连园;后来,我又10多次作客和下榻彰显蒋老师爱心、匠心和审美观的连园。如今,园中玉兰、棕榈、桂花树下的幽曲小径,可还是蒋老师和我边走边聊时的样子?小小池塘中,可还有鱼儿游动嬉水、可仍有乌龟探头张望?池边的微型水榭中,蒋老师和我品茗晤谈时的藤椅和茶几,可还是那么摆放着?临街厨房里,蒋老师蒸煮大闸蟹和妙手烹小鲜的灶台,可还是那么温暖和溢香?客厅餐桌旁,可还有蒋老师和我都爱喝的绍兴花雕酒?二楼上,我和章虹多次住过的客房,可还是那样洁净和温馨?……

悲乎,物在境存,斯人已逝!

蒋老师走了,作为我的校友、系友和老乡,他走了;

蒋老师走了,作为敬畏生命、挚爱生活的美学教授,他走了;

蒋老师走了,作为服膺良知、信奉常识的中国公民,他走了;

蒋老师走了,作为天安门母亲群体的灵魂人物和中流砥柱,他走了。

26年前,六四大屠杀夺去了蒋老师和丁老师的儿子蒋捷连;26年来,蒋老师和丁老师及天安门母亲所做的一切,已经铸入历史、溶进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在这里,我想说的是:

26年来,蒋老师和丁老师,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及温家宝)和习近平,从未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6年来,蒋老师和丁老师,对心术不正、不择手段的行径,不论其发生在谁的身上,都十分反感、明确反对。

26年来,蒋老师和丁老师,一直未提“平反六四”的口号,理由是:刽子手们不配为受害人平反;但是,正义必须伸张,公道必须讨回,真相必须查明,赔偿必须作出,屠夫必须受审。

六四屠杀26年来,在这个似乎没有希望的国度中,蒋老师和丁老师,以及整个天安门母亲群体,成为公民抗命当之无愧的先驱和楷模。

我相信,只要更多的国人也像她们那样,服从良知的呼唤,拿出应有的勇气,中国就会有希望、有前途。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告慰蒋老师的在天之灵。

我相信,当国际社会不带他玩、民间社会不陪他玩的时候,就是反对普世价值、坚持一党专政者的穷途末路之日。

蒋培坤老师,安息吧!

2015年10月10日 于

江苏常熟家中

附蒋培坤先生简介(郭宝胜整理):

蒋培坤(1934年~2015年),男,汉,1934年11月15日生,藉贯江苏省无锡市锡北黄土塘镇大成村。

1954年,怀仁中学初中毕业。

1957年,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

1961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

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研究生毕业。

1964-1968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助教。

1968-1971年,中国人民大学撤销,在江西省余江县五七干校劳动。

1971-1978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学院文艺系,后任该院学报编辑。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回该校语言文学系任教,讲师。

1981年,加入北京市作协。

1984年,加入北京市九三学社。

1985年,越级提升教授。

1986年,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兼任该校美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应邀为北京师范大学刘晓波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2015年9月27日病逝于无锡。

天安门母亲运动:

1989年6月3日夜,17岁的儿子蒋捷连在北京市内木墀地被解放军戒严部队枪杀。

1991年4、5月份,天安门母亲通过外媒向全世界公布中国六四屠城杀人的真相;

1993年6月,天安门在联合国人权大会公布58位六四死难者名单

1993年,因参与妻子丁子霖教授发起的”天安门母亲”群体,被中国人民大学撤销美学研究所所长等一切职务,停止招收研究生,停止一切教学与研究活动。

1994年,同丁子霖一起被监视3个月。

1995年,同丁子霖一起被秘密关押43天。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责令提前四年退休。

1999年,因参加“六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与丁子霖一起,接受北京市国安局官员的分别“谈话”。

1999年5月,因参与起草《自由与公民权利宣言》、《社会公正与公民权利宣言》,与丁子霖一起获意大利ALEX基金会朗格人权奖。

2000年,与丁子霖一起赴湖北、重庆、成都会见几位难属,整个行程被置于各地国安部门严密监控之下。因接待路易丝•惠勒•斯诺夫人、以及苏冰娴被扣与北京国安发生冲突。

2004年,丁子霖、张先玲、王金平因”文化衫”事件被北京国安刑事拘留,为此展开营救活动。

2004年,与其他难属一起举办“六四十五周年”活动。

2008年10月,在家乡因与登门盘查的公安人员冲突,引发心脏病导致中风(后经抢救治疗,逐渐康复)。

2009年5月,撰写脚本的纪录片《天安门母亲之路》于六四20周年前夕在香港发行。

2009年9月,当选独立中文笔荣誉理事。

2015年9月27日,在家乡江苏无锡因心脏病去世。

主要著述

自1963年开始,共发表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学术论文20余篇,其他文艺评论10余篇。还负责编辑过《马列文论研究》共8集。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与他人合作,全国高等学校选编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

《马克思恩格斯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简明美学原理》(与他人合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古希腊罗马美学和诗学》(与丁子霖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审美活动论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美学概论》(与周忠厚、丁子霖合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

《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文论选评》(与连铗、周忠厚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生者与死者:为了中国的明天》(与丁子霖合著,香港:中国人权出版社,2000年)

蒋先生对“天安门母亲”群体的重要活动均戮力参加,与丁子霖一起长期遭受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的严密监控。天安门母亲群体的重要文件多由其起草、定稿。丁子霖的其他文稿,一般都参与审定。此外还单独撰写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都收集在《丁子霖——六四受难者名册》、《生者与死者》、《寻访六四受难者》三本书中。

来源:民主中国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