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会之母——萨福太太

二、笔会之诞生

1921年,萨福太太创建和主持的“明天”俱乐部已经成功地进入了第四年。继1918年出版她在战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威斯特劳尔斯》,又以一年一书的速度出了两部小说,第四部小说也已完稿。同年7月,萨福太太又如往年一样到康沃尔常租的海滨别墅“莱沃娜”避暑,写她的下一部长篇《绿宝石》(The Green Stones)。不过,多年来一直与她相依为命的大女儿这次却不能前来陪伴,刚满21岁的玛乔丽已经在波兰首都华沙的英国护照代办处工作了大半年,每周收到母亲的一封长信,她后来在回忆笔会早期历史时公布了信中的相关内容。

在7月29日的来信中,萨福太太首次提及她的新想法:“莱沃娜,星期四。玛乔丽!我有了一个主意!一个晚餐俱乐部——成名的男女。我要写信给维奥丽特(韩特)谈谈——我和她能做到——干脆去掉那些不必到场的丈夫和妻子们。每星期二晚上八点,佛罗伦斯餐馆。”

六天后,萨福太太在给玛乔丽的下一封信中首次提到后来被缩写成“笔”(PEN)的会员组成P.P.E.N.——Poet(诗人)、Playwright(剧作家)、Editor(编辑)、Novelist(小说家)。在更下一封信中,她就开始明确使用“笔会”(Pen Club)的名称,并考虑到其国际性。

萨福太太把笔会正式成立的第一次晚餐会定于10月5日星期二,选在位于伦敦市中心皮卡迪里广场儒伯特街的佛罗伦斯餐馆。绝大多数被邀请者都赞赏她的主意,并答应参加笔会。

1921年10月5日,出席成立餐会者共43人,全部都加入了笔会,并从那天起被视为“创会会员”。除萨福太太母女俩外,其他41人按姓氏字母排列简介如下:

1,  贝弗利·巴克斯特(Sir Arthur Beverley Baxter,1891-1964)——加拿大出身的作家、报人和政治家,《每日快报》(The Daily Express)编辑,时年30岁,后于1935年当选为英国国会下院议员,1954年被封爵;

2,  维克多·布里吉斯(Victor Bridges,1878-1972)——小说家,时年43岁,已出版《另一人的鞋》(Another Man’s Shoes,1913)、《朗埃克街来的夫人》(The Lady from Long Acre,1919)等10多本书,这两部小说等一些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3,  埃塞尔·考克森(Ethel Coxon,生卒年不详)——女小说家,时年60多岁,作品有《在界限之内》(Within Bounds, 1898)等;

4,  查尔斯·塞顿·埃文斯(Charles Seddon Evans,1883-1944)——作家兼编辑,时年38岁,为威廉·海涅曼出版公司改编出版童话《灰姑娘》(Cinderella,1919)、《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1920)等,后升总裁;

5,  约翰·法夸尔森(John Farquharson,1882-?)­——苏格兰裔文学经纪人、记者兼作家,时年39岁,2年前创建约翰·法夸尔森文学事务所;

6,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明天俱乐部成员,著名作家,时年55岁,已发表成名剧作《银盒》(The Silver Box, 1906)、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The Forsyte Saga)等50多本书,后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  沃尔特·莱昴内尔·乔治(Walter Lionel George,1882-1926)——巴黎出生的英国小说家和评论家,时年39岁,已出20多本书;

8,  穆丽尔·摩根·吉本(Muriel Morgan Gibbon,生卒年不详)——威尔士女小说家、律师,有作品《简》(Jan,1920)等;

9,  路易斯·高汀(Louis Golding, 1895–1958)——明天俱乐部成员,乌克兰犹太移民诗人、小说家,时年26岁,已出诗集和小说各一部。

10, 奥斯汀·哈里森(Austin Harrison, 1873-1928)——明天俱乐部成员,《英国评论》编辑,时年48岁。

11, 伊迪丝·沙克尔顿·海尔德(Edith Shackleton Heald,1984-1976)——女记者、剧评家,《标准晚报》(Evening Standard)撰稿人,时年37岁;

12, 霍格(M.T. Hogg,生卒年不详)——女记者,《标准晚报》编辑;

13, 柏西·霍德(Percy Hord)——《星期天汇报》(Sunday Chronicle)女编辑;

14, 伊莎贝尔·维奥丽特·韩特(Isobel Violet Hunt,1862-1942)——明天俱乐部女成员,流行小说家,时年59岁,已出20多本书;

15, 埃德加·阿尔弗雷德·杰普森(Edgar Alfred Jepson,1863-1938)——小说家,擅长冒险、侦探、幻想、神奇故事,时年58岁,已出20多本书;

16, 弗琳[尼怀德]·坦尼森·杰西(Fr[iniw]yd Tennyson Jesse,1889-1958)——女诗人、小说家兼记者,时年32岁,已出诗集和长篇小说多本部。

17, 谢拉·凯耶-史密斯(Sheila Kaye-Smith,1887–1956)——明天俱乐部女成员,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时年34岁,已出10多本书。

18, 兰伯恩(Lamburn)——身份已不可考;

19, 兰伯恩太太(Mrs. Lamburn)——身份已不可考;

20, 刘易斯·罗斯麦克·劳德(Lewis Rose McLeod,1875-?)——苏格兰裔新西兰作家,英国《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编辑,时年46岁;

21, 亚瑟·曼(Arthur E. Mann,1876-1972)——英国《约克郡邮报》(Yorkshire Post)编辑,时年45岁;

22, 伊莉莎白·克雷格·曼太太(Mrs.Elizabeth Craig Mann,1883-1980)——苏格兰裔烹调和园艺书编辑兼作家,时年38岁;

23, 埃塞尔·柯尔本·梅恩(Ethel Colburn Mayne,1870-1941)——爱尔兰出生的女小说家、文学史家、翻译,时年51岁,已出10多本书;

24, 埃德加·查尔斯·米德尔顿(Edgar Charles Middleton,1894-1939)——剧作家、小说家,初为一战飞行员出身的空战研究者,时年27岁,已出10多本书;

25, 伊芬德·米德尔顿太太(Mrs.Yevonde Middleton,1893-1975),闺名伊芬德·康伯斯(Yevonde Cumbers)—— 摄影师,使用彩色肖像摄影的先驱,时年28岁,已名声大振;

26, 埃莉诺·莫尔东特(Elinor Mordaunt,1872-1942),原名伊芙琳·梅·克洛斯(Evelyn May Clowes)——女小说家兼游记作家,时年49岁,已发表10多本书和大量报刊文章;

27, 赫尔蒙·乌尔德(Hermon Ould,1885-1951)——明天俱乐部成员,时年36岁,作品有四幕剧《黄昏与黎明之间》(Between Sunset and Dawn,1914)等;

28, 爱德华·雷蒙德·汤姆逊(Edward Raymond Thompson,1872-1928),亦常用笔名雷蒙德(E.T. Raymond)——记者兼传记作家,时年49岁,已出10多本书;

29, 海尔达·罗得斯(Hylda Rhodes,生卒年不详)——女小说家;

30, 凯瑟琳·罗得斯(Kathlyn Rhodes,1878-1962)——女小说家,时年43岁,已出20多本书;

31, 玛丽安·瑞安(Marion Ryan)——美国女记者,伦敦《每日见闻报》(Daily Sketch)妇女版编辑,后对建立纽约笔会颇有贡献;

32, 霍拉斯·奚普(Horace Shipp,1891-1961)——作家兼艺术评论家,《伟大艺术家》(The Great Artists)丛书编辑,时年30岁;

33, 梅·辛克莱(May Sinclair,1862 – 1946),本名玛丽·阿梅丽娅·圣克莱尔(Mary Amelia St. Clair)——明天俱乐部女成员,著名女作家,时年59岁,已发表20多本书和大量报刊文章,首位将“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引入文学批评者。

34, 斯蒂芬·索思沃尔德(Stephen Southwold,1887-1964),本名斯蒂芬·亨利斯·克里顿(Stephen Henry Critten),后改笔名为内尔·贝尔(Neil Bell)——明天俱乐部成员,时年34岁,至此仅发表过一首长诗,但在两年后发表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在其间》(In Between)后,一生出书达百部之多。

35, 威尼弗雷德·斯蒂芬斯·威尔(Winifred Stephens Whale,1870–1944),本名索菲娅·夏洛特·威尼弗雷德·斯蒂芬斯(Sophia Charlotte Winifred Stephens)——旅居巴黎的女作家兼翻译家,时年51岁,已出版译著和创作10多部,后对建立法国笔会颇有贡献。

36, 穆丽尔·斯图尔特(Muriel Stuart,1885-1967),原名穆丽尔·斯图尔特·艾尔文(Muriel Stuart Irwin)——女诗人,时年36岁,以《在果园中》(In the Orchard)最为著名,开创了诗歌的无韵对话形式,后被誉为“苏格兰文艺复兴最伟大的女诗人”,尽管她是英格兰人而非苏格兰人;

37, 奈塔·赛雷特(Netta Syrett,1865-1943),原名珍妮·赛雷特(Janet Syrett)——女小说家、儿童文学家,时年56岁,已出30多本书。

38, 丽贝卡·韦斯特(Rebecca West,1892-1983),本名西塞莉·伊莎贝尔·费尔菲尔德(Cicely Isabel Fairfield)——演员出身的女记者兼作家,明天俱乐部女成员,时年29岁,后来以“在世最佳记者”著称于世,尤以报道纽伦堡大审判享誉天下的 “世界第一女写手”,1959年因文学成就被英国女王册封为“女爵士”;

39, 凯特·道格拉斯·威金(Kate Douglas Wiggin,1856-1923)——美国女教育家兼儿童文学家,时年65岁,已出20多本书。

40, 斯坦利·伦奇(Stanley Wrench)——身份已不可考;

41, 维奥丽特·路易丝·斯坦利·伦奇太太(Mrs.Violet Louise Stanley Wrench,1880-1966),亦用笔名莫利·斯坦利·伦奇(Mollie Stanley Wrench)——小说家兼记者,时年41岁,已出10多本书。

Galsworthy
笔会会长高尔斯华绥

出席者中女士25人,男士18人。在餐会前,萨福太太请高尔斯华绥同意出任会长未果,开会讨论时再请总算答应出任一年。秘书本非萨福太太莫属,但她以身体不好婉推,女儿玛乔丽就被选为名誉秘书。《英国评论》编辑哈里森则被选为名誉司库。会上还选出首届执行委员会,成员有:哈里森,劳德,埃文斯,奚普,高汀,韦斯特,克雷格·曼太太。

10月12日,笔会成立一周后,在伦敦贝德福特广场的《英国评论》编辑部办公室,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哈里森被选为主席。执委会会议还同意咨询欧洲和北美的一些人士,了解通过哪些人在他们国家创建笔会,并提出了可能成为名誉会员的各国著名作家人选,以及邀请加入英国笔会的知名作家人选。

哈里森在这次会议显示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才能,执委们在会后改请高尔斯华绥兼任执委会主席,他就从笔会成立两周后的第二次会议起开始主持执委会工作。根据第二次执委会议决定,笔会在10月下旬举行了成立会后的第一次“常规”晚餐会,出席者共72人,包括几位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外国的来宾。

11月10日,执委会举行第三次会议,接受了24位新会员,包括著名作家吉尔伯特·凯斯·切尔斯顿(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和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执委会还责成秘书玛乔丽写信给一些外国名作家,邀请他们成为名誉会员。到1922年元月,一些外国著名作家接受邀请,成为笔会的荣誉会员,其中包括当时在世的十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的五位和一位以后的得主,他们是:塞尔玛·拉格勒夫(Selma Lagerlöf,1858-1940),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1859-1952年),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1944-1924),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其他各国名家还包括: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

约翰·包以尔(Johan Bojer,1872-1959),乔治·勃兰兑斯 (Geoge Brandes,1842-1927),马丁·安德逊·尼克索(Martin Andersen Nexø, 1869-1954),文森特•布拉斯科•伊巴涅斯(Vicente Blasco Ibáñez,1867-1928),乔治·威廉·罗素(George William  Russell,1867-1935),阿尔图尔·施尼茨勒(Artur Schnitzler,1862-1931)。

国际联络工作日渐繁重,英格兰笔会会员迅速增多,小小的执委会难以同时兼顾两方面的事务。萨福太太提出她从开始就主张设立一个国际委员会的建议,以分担负责国际联络和组织各国笔会中心的任务。执委会接受了这个建议,国际委员会由高尔斯华绥和萨福太太牵头,加上一些有国际关系的伦敦会员,包括执委奚普、创会会员斯蒂芬斯·威尔,以及三位新会员威廉·阿契尔(William Archer 1856—1924),罗西塔·福布斯(Rosita Forbes, 1890-1967),爱德华·山可斯(Edward Shanks,1892 – 1953)。秘书由玛乔丽兼任。1922年2月26日,英格兰笔会国际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萨福太太家中召开,当时法国笔会成立的消息已经传到,其它几个笔会也在筹备中。

1923年5月1日,国际笔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在伦敦塞西尔酒店(Hotel Cecil)举行开幕晚宴。

除作为总部的英格兰笔会外,10个国家中已先后成立的11个笔会——巴塞罗那、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法国、意大利、马德里、挪威、罗马尼亚、瑞典、美国笔会派代表出席了大会,包括荣誉会员和普通会员,到会者共164人。国际笔会的理想,由“笔会之母”萨福太太的灵感从英国孕育而生,与众多作家同仁产生共鸣而向国内外扩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各国作家响应正趋向实现。

PEN1923
国际笔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开幕晚宴,主席为高尔斯华绥(后排左起第9人)

主要参考文献:

1,Marjorie Watts, P.E.N. The Early Years 1921-1929, Archive Press, London, 1971
2,国际笔会( PEN International)及其相关分会网页https://pen-international.org/
3,维基百科(Wikipedia)相关网页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