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代表习近平

五月九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局首季问大势》的重磅专访文章,其中“权威人士”再度出现。权威人士提出,“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权威人士似讲得很对,很是符合市场化改革路径。看来中共领导的治国认识回归到经济学的常识的轨道上来了?

由于权威人士一再强调“供给侧是主要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强”,而“供给侧”一词现在中国已经成了习近平的专用词。习近平以提出“供给侧改革”来彰显他经济思路的个人色彩,以区别与中共其他领导人的不同,来展示他作为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权威。因此这个权威人士不是习近平的智囊,就是他本人。

联系到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国务院办公处在中南海北院)宣读政府报告时,习近平(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南海南院)没有礼节性地鼓掌,联系到今年一季度信贷猛增、原来经济内阁班子里诸如周小川等的个人房贷加杠杆、一线城市楼价再次猛涨,而引起习近平的不满;尤其是习近平上台之后一再集权,经济领域是习权力基础最薄弱的地方,现在习已通过担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的方式,将中国经济大权直接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可以通过斥责李克强总理治控经济的思路来达到自己集权的最佳方式。这个权威人士代表的应是习近平本人意见。

习李比较,后者更具市场化

虽然一年半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不能摆脱下滑的颓势,只得重启政府刺激、政府投资的老方法,有李克强及其班子的影子;今年大放贷、楼市再起泡沫中,也有李克强的影子;去年鼓吹“国家牛市”人为造成A股虚涨,同样有李克强的影子;可是,总的来看李克强及“克强经济学”,基本上是主张市场经济的。

“克强经济学”主要内容为三部分: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是约束政府行为,纠正从二○○八年经济危机以来政府投资和国有经济的过度膨胀,比如“结束财政刺激”,就是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去杠杆化”,就是抑制信贷增长,大幅削减债务;“推行结构改革”内容则更丰富,涵盖金融、财政、土地等各方面,政策目的是:用短痛换取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从李克强主政实践看,推出营改增以图提高服务业占比;收紧银根、“钱荒”以图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盘活存量资源和流动性;设上海自贸区以图中国更加开放……。

不过,李克强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几乎不能达到进一步市场化的目的,不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不能减轻国企拖累提高国企效率,实在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不是能够通过市场化的方法去改变的。

李只好转到中国传统依靠政府的办法。在李克强试行市场化方法的同时,习近平则一步一步加强了个人集权,一个新的“毛主席”呼之欲出。李克强及其班子本来就不是有着坚定信念的理想主义者,中共所有官僚都是见风使舵、迎合上峰爬上来的官场“老油子”。譬如,他们或许有点相信股市能够促进企业发展,但他们更是想迎合“习大大”要塑造新时代“伟大领袖”的心意:一手反腐给人民出气,一手在股市撒钱给小股民发红包。李克强经济内阁确有嫌疑,人为推动A股飙升,造成以后股市的惨跌。

在此以后,运动式的治理股市及今年的治理汇市,都带有“红卫兵”的色彩,带有习近平个人强权计划经济的色彩。

习李比较,李克强的理念更具市场化。

国有经济必阻碍市场化改革

五月九日《人民日报》的权威人士文章见报以后,是否习也回归了经济学常识,也认为只有理性地认识中国经济,只有市场化改革才有可能走出困局?如果真是这样,习李政治主张归于统一,而且统一在市场化改革上,那也不失为好事。

五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国务院的《我国经济实现了运行平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三篇系列文章。文章总体思想虽然能与九日的“权威人士”接轨,但该三篇文章强调了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平稳、经济结构优化、民生持续改善,隐约中在反驳权威人士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不好的结论。

这下子,是否习李倒了个个?习主市场化,李反向去了主张国家统制?

且不说,习是否真想过中国经济需要市场化改革。即使真的,这条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中国也是走不通的。中国经济无法通过市场化来去产能,来提高效益,无法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也无法使企业自觉地去提高效率、提高收益,全部原因都在于占中国经济统治地位的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是一般的企业,它可以不以追求企业利润为企业生存的第一目标,它可以摧毁市场的基本法则,让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完全丧失。

正因为中国经济存在这个根本的痼疾,所以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所说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归于无效,李克强上台之后采取的市场化改革措施亦已无效,现在权威人士所说的也必将无效。习近平即使全部掌握中国经济大权之后,他走的必定还是政府统制那一套,中国经济只能眼看着慢慢垮下去。而国有经济是习李都不愿意放弃的,因为放弃了国有经济实际上就是放弃了一党专政的经济基础。

习近平在“个人迷信”问题上遭到中共党内大佬的一致反对,而习近平在集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异己实力派则是以李克强为代表的“团派”。在经济问题上,中共不会有什么新的大的举措,但是通过《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和国务院三篇文章的较量,可以看到中共高层在经济这个题目上今后的权斗。

文章来源:争鸣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