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后诗风的变化,和与在中国写作的基本的不同处

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内心的一片空白。在可以自由写作的环境中,由于失去那种熟悉的创作环境,失去说自己的语言的环境,朋友们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曾经压制自己创作的政府突然位于那么遥远的地方;曾经有过的推动创作的力量突然消失。我感到无比茫然。在新的文化中说我不会说的语言,象一个弱智者,用不熟悉的语言吃力、笨拙地表达自己。那种挫折感、艰难感,不仅给新生活带来巨大压力,也使创作处于重要的转折点。我开始更多的向内凝视,倾听内心一个清晰的声音,而不是象以往在国内时听到一个庞杂、巨大、响亮的声音。我曾经生活在那个声音之中,在那个声音里写作。那个声音里混杂了太多、太响的噪音。在国外的写作,因为更个人化,更孤独,因之来自内心的那个声音也更纯粹,更无功利性,带有深刻的觉悟感。写作变得清晰、内向,不爆烈。

在美国和在中国写作的基本的不同是:在国内的创作太向外抒发,因为生存的被禁锢的状态。那时的写作带有极强的反政府性,带有极强的为写作自由而争的气势。因之作品爆烈。气势很大,内涵不足。国内的创作总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新译介入大陆的西方诗人的创作方式影响。国外的创作,因为是生活在不是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的环境中,因此作品显得宁静、冷静,更多的内省和对自身的观照,更多倾听中的内涵。这样就形成距离:作品与作者之间思索、感觉的距离;读者与被阅读的作品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作品本身与读者感悟的距离。这些错综地混淆在一起的距离,赋予作品张力和撞击力。作品向内,触及更深的地带;表现的形式清晰、干净。由于不生活在母语中,因此会以更敏感、更主动的方式体验和使用母语。这样写出的诗作比以往直接进入内在,语言更干净,去掉很多飘的东西。作品呈现了自己风格的发展和完善的倾向,不被其它诗人影响。因为“自我”和“品格”都在异国的文化和孤独地思索的生活中强化了,成熟了。作为一个诗人,更坚强,更明晰。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