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和蒋介石夫妇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开始,蒋介石最为严重的矛盾纠结,就在于他一方面必须依赖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援助,一方面又极其顽固强烈地仇恨抵制与他自己的蒋家王朝家天下不能兼容的美国文明和美国制度。由此而来的,是他对于亲美人士的政治清算。

1942年3月,美国中将史迪威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参谋长,兼美国总统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及美国援华物资监理人。蒋介石对于史迪威的到来持欢迎态度,随着事态的发展和交往的深入,两个人之间逐渐出现互不兼容的严重分歧。

1943年11月22日,史迪威随同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他专门准备了一份与罗斯福的谈话纪要,其中写道:“无论蒋介石作何承诺,我们如不掌握中国军队之权,早获明文规定,所有努力均将成为废纸。”

1944年7月7日,罗斯福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危难关头,按照马歇尔草拟的电文致电蒋介石,说是已经提升史迪威为上将,建议将其从缅甸战场召回,“置彼于阁下直属之下,以统率全部华军及美军,并予以全部责任与权力,以调节与指挥作战。”

罗斯福的这一建议,无论是对中国大陆的抗日战争还是世界范围的战争格局,都是一个相对利好的明智安排;唯一受到损害的是至死不肯放弃军队控制权的专制独裁者蒋介石以及他的一些亲信追随者。

9月20日,蒋介石当着美国特使赫尔利、纳尔逊的面,愤然祭出了“中国军民”的名义:“中国军民恐不能长此忍受史迪威等之侮辱,此殊足为中美两国合作之障碍也。”

面对蒋介石以中美绝交为赌注的政治赌博,美国方面选择了退让妥协。1944年10月28日,美国正式发布调史迪威回国的命令,以魏德迈将军继任其参谋长一职。10月3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夸口说:“此实我中国解放之开始。”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去世。同年7月8日,蒋介石回想起罗斯福一年前强制要求他交出一部分的军事指挥权的往事,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对于美国方面的仇恨情结:“几等于宣判中国之死刑,为抗战以来所未有之耻辱。”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因为志得意满而过度膨胀的蒋介石,在自己最有威望的巅峰时期,并没有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型,从而满足社会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政治期待,反而以武装劫收的方式直接败坏了国民经济连同国民政府的正面形象,最终导致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在短短四年内败退台湾。

随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台关系逐步进入“蜜月时期”,美国方面的各类援台项目全面展开,各类驻台人员也因此大规模增加,至1957年初达到上万人。

1957年3月24日晚11时,美军驻台顾问团上士雷诺,在其阳明山住宅前把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把持的“革命实践研究院”的职员刘自然开枪击毙,其借口是刘自然偷窥他的妻子入浴,被发现后也不肯离去。

5月20日,由美军顾问团团长鲍恩批准组成的军事法庭在台北一教堂内进行公开审理。美方专门从冲绳基地请来律师为雷诺提供法庭辩护;刘自然家属和他所供职的“革命实践研究院”,竟然没有聘请专业律师出庭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5月23日上午,经过陪审团近两个小时的秘密投票,军事法庭宣判雷诺无罪并当庭释放。

5月24日,刘自然妻子扛着一块用中英文书写的抗议牌子,来到台北市郑州路美国大使馆门前哭泣控诉,从而引起大规模骚乱。骚乱人群冲进大使馆拉倒旗杆,抢走大量机密文件,打伤两名男性职员。与此同时,台北的美国新闻处及美军台湾协防司令部也遭到围攻;台北市警察局被愤怒的人群全部占领,直到武装部队赶到才驱散人群。

这场震惊岛内外的“五二四反美事件”,共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24名警察受伤。事件发生后,美国人调查认定,这是蒋经国幕后操纵的一桩政治事件。原因是蒋介石像“二战”期间应付史迪威一样,既希望来自美国的军事援助越多越好,又希望来自美国的政治干涉越少越好,他最害怕的是美国另找代理人架空取代自己专制独裁的统治地位。同样是基于这种蒋家王朝家天下的反美情结,蒋介石先后针对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吴国桢、孙立人、胡适等人实施了政治清算。

吴国桢1914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同窗。他于1926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1932年担任蒋介石私人秘书,在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的赏识下先后出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外交部副部长、上海市长。由于深受美国教育的影响,吴国桢任职期间注意接近中外新闻界人士,赢得了“民主先生”的称号。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逃离成都来到台湾,第二天就召见吴国桢,按照美国方面的建议任命其接替陈诚的台湾省主席一职。吴国桢在台湾省主席任上励精图治,帮助国民党度过了危险期,同时又与推行特务统治的蒋经国形成尖锐对立。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开始更加积极地援助台湾。蒋介石父子觉得吴国桢已经失去利用价值,便于同年4月1日任命俞鸿钧接替吴国桢的台湾省主席职务。

1953年5月25日,吴国桢夫妇乘坐飞机抵达美国。10个月后,吴国桢开始公开抨击蒋介石父子的专制独裁,从而引来蒋介石阵营大规模的围剿和讨伐,其中也包括胡适用英文发表后被加上《胡适之痛斥吴国桢》的标题翻译成中文的公开信。

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的孙立人,是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时的老部下,一度被美国列为取代蒋介石的重点扶植对象。蒋介石为了迎合美国人,于1950年3月任命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等到“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之后,蒋介石便以所谓“郭廷亮匪谍案”为借口,于1955年5月免除孙立人的职务,并以谋叛罪名加以长期关押。

胡适一度是杜鲁门总统、艾奇逊国务卿打算取代蒋介石的第一人选,只是胡适本人并没有接受此种政治安排。尽管如此,晚年蒋介石一直把胡适当作自己第一位的假想之敌加以防范和清算。

1962年2月24日,大病初愈的胡适在中央研究院欢迎新院士的酒会上因心脏病突发倒地身亡。蒋介石在3月3日的日记之后的“上星期反省录”中,竟然认为“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