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是美丽的。黑,是令人惊奇的。没有黑暗的陪伴,人类的心灵将得不到平息;没有黑夜的衬托,我们又怎能一睹那璀璨的星空,瞥见那看似遥远却又近在咫尺的红色行星。黑,是我们的朋友;黑,更是我们的写照;黑,在带给我们晦暗、惧怕的同时,却又紧紧地包容、呵护着我们,让我们无奈的脸庞泛起了一丝笑容。

布拉德伯里的黑色嘉年华手法,在《火星纪事》里得到彻底的解放。没有矜持、没有设限,大片大片的夜色渲染了整部作品,造就了浑然天成的火星殖民史记。作者以一篇又一篇的纪事形态,诉说着人类的希望、理想,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不忍卒睹的落寞景象。美丽绮梦和残酷现实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糅合成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超脱了类型科幻所能表现的视界,自我升华成「美」的形态,然而字里行间却又如此平淡如水,毫无刀斧雕凿的痕迹。

整个故事像是拓殖历史的缩影:新移民满怀希望地涌入刚发现的「处女地」,却由于彼此的不了解,进而造成一连串的悲剧。但《火星纪事》却不是一部充斥着烟硝火药的战史;相反地,殖民史话在无尽的黑夜和寂寥里开展。「人类带着最古老的恐惧和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来到这里寻求一个全新的开始。人类征服了火星──同时,火星也征服了人类。」这是一个旧死与新生的故事,是一个近乎绝望却又充满希望的梦想。布拉德伯里对人性的看法是悲观的、是否定的;不过他不痛诉、不讥讽;他只是在恬静中把故事忠实地记录下来,慢慢地等待;等待着有一天,人类的心灵能自我洗涤、人类的良善能自然而然地在漫长的黑夜中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华氏451》(Fahrenheit 451)如是,《火星纪事》亦如是。

这部火星殖民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探险、拓殖、归返和新生。作者笔下看似荒谬滑稽的情节一次次震撼着读者的心坎。在这段历史里,地球人的到来改变了火星人,然而火星人的让步却无法化消深植在人类心中的劣根性。猜忌、私欲和破坏将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第二次机会在短短的数年里再度消融,随着地球上的战争一起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一处处供人凭吊的遗迹,更赔上了另一个种族的前途。即使其中穿插着几则平淡恬适的温馨故事,似乎对于大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人类就真的这么无可救药吗?皱着眉头的读者终有眉开眼笑的时候,尽管形势如此恶劣,布拉德伯里仍旧带给我们无比的希望。看起来或许矛盾,却反应了作者内心的想法。他不需要冷嘲热讽,更不会洒狗血;他不像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 Jr.)给予读者连续不断的震撼教育,逼使读者进行特定方向的思维;但他的文字就如同黑夜一般将读者笼罩起来,让读者沉浸在深邃大海中;不知不觉读罢故事,领会作者的理念想法,更在故事中的有趣处发出会心的一笑──我们人类真的是要做些改变了。

布拉德伯里笔下没有英雄,没有某个特定的主角,但英雄和主角一定是故事的必要因素吗?他笔下的路人甲乙丙丁,甚至世界本身,就是构成故事的主要元素。读完整部庶民史,我们或许不清楚谁做了什么,但这些有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的事情却能牵动着我们的心灵,让读者为之喜、为之怒、为之哀、为之乐、为之惊讶、为之叹息、为之疯狂。想象力的发挥不需要天马行空,不需要所谓惊世骇俗的震撼情节,清粥小菜较大鱼大肉容易消化吸收,平易近人的小故事往往带来更多的启发。凉风徐徐的夜晚,行走在火星的老路上,巧遇赶往赴约的火星人。尽管身属不同的时空,却有着相同的心情,有着惺惺相惜的体会;一心想要在火星黄沙滚滚的土地上种满大树,使火星能和地球一样拥有充沛氧气的植树人,当他瘫倒在地上,整片树林竟快速地从地表升起,蔚为一观;当火星早已成为空城,忠实的机器人却仍然守候着行将就木的老者,直到死去……黑夜的美丽需要用心去体会,然而它却日复一日地降临,毋须刻意追求。

或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都变成了火星人,只因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映照在书页里的倒影。

林翰昌

来源:豆瓣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