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de一九八九年前,我最早接触到的台湾人,其实是台湾媒体人。尤其是徐璐,黄德北和王震邦。我当时对他们印象深刻,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记者,而且是一个知识份子。他们的谈吐,他们本身的学识,他们关心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我这个受采访者眼里,已经摆脱了记者的形象。於是,我们在学运之前就成了朋友。有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会到他们住的饭店去,完全不是采访,而是畅谈时局,直至深夜。

我要说的是,那也是我最早接触的记者,也是最棒的一群记者。那个时代的台湾媒体人,其实是一批公共知识份子;他们从事的工作是记者这门行业,但是他们的素养,他们的格局,他们与社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职业的需要,这反过来,也使得他们的职业表现非常优异。我相信,经历过或者研究过台湾1980年代的新闻媒体发展的人都会知道,那个时代的媒体人在推动台湾的民主发展方面,曾经起了多麽大的作用。这样的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媒体人具备真正的知识份子气质,他们投入媒体,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是为了心中的一份理想和热情。

这样的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今天几乎看不到了。今天台湾部分媒体的素质之低,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就台湾的媒体人而言,真正把新闻记者这门行业当作一种社会关怀的,像当年的徐璐,黄德北,王震邦那样,对问题有深刻看法和知识份子立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这不能不令人慨叹。难道,那样的记者已经成了上个世纪的回忆了吗?

每次发出这样的慨叹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志德;想到志德,我就会多少感到一些欣慰。在过年的北采访历史中,我见过的记者,老师说真的是数不过来,但是,李志德是少数我一见面就能叫上名字的其中一个。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作为一个主跑两岸关系新闻的记者,他对两岸问题的材料和性质的掌握之精准,对两岸关系发展的那种发自肺腑的关心,在两岸关系报道上展现出来的深刻观察,以及他本人的知识份子气质,在我看来,在今天的两岸线的记者群中,显得非常突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观察角度,是站在公民社会立场上展开的,他不仅仅是作为一名记者,更是作为一名公民,来进行自己的工作。这样的知识份子情怀,他,让我想起了上一个时代的那些记者们。

另一方面,就是他的专业程度。有时候我会开玩笑地跟他说,台湾的政府应当请你去陆委会工作。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开玩笑,坦率地讲,我确实觉得他在两岸关系发展上的把握,比某些政府官员更加精准完整。说起来这也不奇怪,因为最近几年,政府官员换起来比情人变脸还快,短促的时间使得他们很难深入掌握议题;更不用说,有些官员的任命,其实是政治任命甚至是酬庸性质,这样任命的官员,其对本部门专业的掌握程度当然不可能多麽熟练。但是,像志德兄这样长期跑两岸线德记者,事实上完全可能比主管官员更加了解相关政策的演变以及两岸发展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所谓“旁观者清”,有的时候用来说记者真是恰到好处。尤其是那些善於也愿意思考的记者,他们的观察心得,我觉得是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而志德兄作为自由亚洲电台的记者,有他本身的报道角度,这就是两岸三地公民社会的连接。由於采访关系,他对中国大陆,海外和港澳的公民运动和民主运动,都有广泛的接触,这是其他台湾媒体人很少能够深入的领域。今天,我们看到香港在北京当局的精心部署下,已经逐渐被压缩自由空间,逐渐丧失原来的独立性,因而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抗议。这说明,中共以他们的财力和宣传,以及更多的其他手段,正在逐渐向外进行势力扩张。这样的扩张,下一个目标,毫无疑问就是台湾。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香港,澳门,海外的公民社会的连接,对於台湾的安危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志德兄在他多年的采访中积累起来的认识,也就显得分外珍贵。

在我看来,志德兄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知中派记者。他的感想,分析,介绍和主张,可以给台湾各界认识两岸关系,带来很大的助益。

 

来源:仙人掌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