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笔会是04年,刘晓波当会长时。

记得廖亦武和王怡,是我的介绍人。大致的情形是,老廖先拉王怡、汪建辉加入,当时我也在场。到了他俩批下来,我还没提出申请。以至老廖有点不高兴,说不愿意就直接说,用不着看朋友面子。其实我是疏懒。顾虑总有的,没到那一步。何况我也,在乎尊严。

我是在乎尊严,无论做人还是写作,就叫虚荣心吧。分析下我的入会心理,大约几个方面:一是荣誉感或虚荣心。创建笔会的那些人,都是人中龙凤,都赢得我敬重。能跟他们在一起,当然无上光荣。就算有点风险,早已有人说过,“择福之道、莫大乎与君子同祸”,还是一种光荣。二是功利心。自己好歹文学研究者,吃的是“中国当代文学”饭。要想研究到家的话,第一手材料或现场感很要紧。呵呵,看我私心杂念。

真正打动我心的,还是“独立”二字。长久以来,匍匐在国家体制下,有什么独立可言?名义上“群而不党”,人与人分隔成互不往来的“单子”,有什么独立可言?就算珍视自我,自由藏在内心。那叫自闭,还不是独立。因为独立在与人关系中实现,自己跟自己只能叫孤立。我确实自闭已久,人都憋出了毛病。不惯与人往来,人多就感到窒息。实际上还是,匍匐在莫非王臣的网络中。觉得这样不行,应该调整自己。现在有个笔会,是国际标准建立,既能保持独立,又能相望或相忘于江湖。两方面好处都有,岂不甚好?

继续阅读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