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多个中国访问团签证遇阻,原定在印度举行的第八届印中商业论坛被迫取消。此前,印度刚拒绝加入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RCEP的15个成员国本月4日结束所有谈判,准备2020年签署协议。这是覆盖世界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自贸协定。两件事发生在习近平主席今年10月访问印度,与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友好会晤后不久,折射中印亦敌亦友的复杂关系,也反映两国在领土问题、南亚战略竞争和经济利益纠纷将长期处于无解状态。

印度拒绝给至少五个中国代表团签证,使中国商业代表团无法参加13日、14日在新德里的印中商业论坛,论坛因此临时取消。印度为什么拒绝中国代表团签证,是给中国难堪吗?看来,这不仅是因为签证问题,很大可能是出于政治考量。中国此前对印度在克什米尔成立直辖区,表示不满和坚决反对,或许是印度拒发签证的原因之一。

中方代表团数星期前就申请印度签证,却没有获得批准。印度会议主办方国际商业链接论坛(IBLF)与印度工商协会(FICCI)努力到最后一刻,最后得到印度外交部8日通知,签证未获得印度内政部批准,无法核发签证。很明显,拒签是印度的政治姿态,想给中国一点“颜色”看。2018年,印中商业论坛在印度浦那举行,有多达200多名中国代表与会,却没有遇到任何签证阻拦。

而印度拒绝加入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其原因和理由更加明确。印度总理莫迪4日表示,由于在关税、与其他国家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等方面存在分歧,印度不同意目前的条款,因此拒绝加入。印度也担心,根据RCEP中逐步取消关税的条款,印度须开放市场,这会让大量廉价中国商品,以及澳大利亚、纽西兰农产品涌入,从而损害印度当地生产商。

很明显,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印度拒绝加入RECP,同时也因这个协定是中国主导,印度自感在其中难以拥有与中国同等的地位。印度自认是亚洲大国,地位不输给中国,无法忍受“屈居”中国之下。2017年,印度GDP达2.597兆美元,超过法国的2.582兆美元,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中国当年GDP为12.24兆美元。印度人信心满满,希望2030年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二,2035年成为全球第一。

另外,印度国内对中国强硬声浪高涨,对莫迪压力很大,致使他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示。无论退出RCEP,或边界军演,抑或取消印中工商论坛,都表明印度民族主义和对中国强硬声音的压力,民选的莫迪不得不回应。

在战略竞争上,印度也想与中国一较高低,赶超中国。尤其美国川普政府主导“印太战略”,联手印度、澳大利亚和其他亚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联手遏制中国。印度是参与者,也忌讳受到RCEP这个多边协议掣肘。

中印两国是友是敌,龙象的竞争关系,深刻反映印度对中国严重缺乏信任,原因和印度长期被英国殖民,在构建民族自信过程中,也遭受1962年中印战争败绩密切相关。这是中印战略分歧的源头,也是为什么印度考虑关乎尼泊尔、不丹、马尔地夫、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政治地缘安排时,一直对中国抱有战略怀疑的原因。

中印关系的现状,一方面是此起彼伏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两国领导人政治上的友好宣示,习近平与莫迪两人频繁有“友好”互动,但“龙象相争”将继续是两国关系的特质。伴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印度民族自尊和自信得到了巨大提升,民族主义情绪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中国问题上,莫迪既要保持与中国关系稳定,又要满足国内对华强硬声音的诉求。历史和现实地缘利益等原因,有13.4亿人口的印度,很难成为中国的真正朋友,但也不一定是永久敌人。

与中俄关系类似,中印在边界问题的纠纷、南亚地缘竞争和经济利益纠纷上,不会或很难有终极化解与消除分歧的方案。中国虽然清楚这一点,却不允许印度最终发展成为自己的敌人,更不愿将印度推向美国怀抱。特别是美国推动“印太战略”的当口,尤其如此。因此,中国会对印度不断报以“友好”,目的之一是全力避免印度成为中国的第二个“麻烦制造者”,这正是印度对中国的可用筹码。

世界日报2019年11月16日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