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时代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做《野心时代》。

作者欧逸文在中国多年,作为一个有经验的记者,他交了一些堪称中国基层民众代表人物的朋友,从这些朋友身上,他看到的,是中国人的集体心理状态,而我们可以延伸看出的,则是这样的集体心理状态与国家发展方向之间的矛盾。张济民(英文名字是Michael,麦可)就是他的这些朋友之一。

麦可是“疯狂英语”创办人李阳的铁杆粉丝,对於学英文这件事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和坚持。他一天花八个小时学英文,“反覆听李阳录音带的声音”,说那听起来“像是音乐”。面对欧逸文“英语能满足你什麼人生需求”这个问题的时候,他描绘了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个梦想其实并不大:麦可小的时候,度过的是采煤镇上的贫困生活,能够过上正常的日子就成了他们一家的目标。在这样的困苦下长大,麦可渴望走出过去的环境,成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而学英语,就成了他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的主要手段。用他自己的话说:“你无法改变生命的起点,但靠着学习及努力工作,你可以改变终点!”这就是麦可,一个普通中国青年的“野心”,或者也可以说,这就是麦可的“中国梦”。

我们都知道,很多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中国梦”。与“美国梦”代表的意义几乎完全一样,今天的中国人的“中国梦”,无外乎就是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掌控自己的人生,如此而已。这是他们的“中国梦”,或者,这就是他们的“野心”。在《》这本书中,作者就描写了好几个有着不同的人生理想,有着不同的“中国梦”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书中看到了另外一种“中国梦”,那就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国家设定的远大目标,这是习近平上台之后的起手式,代表的也是他给自己设定的主要任务,那就是让中国恢复过去中华帝国时代的世界地位和影响,让中国强大到可以重新成为“东方的龙”。

我们不能说习近平不应当有这样的“中国梦”。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期待在自己的治下,国家可以更加强大,这无论如何都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於,习近平的“中国梦”和中国老百姓的“中国梦”,并不是同一个梦想;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两个“中国梦”甚至有可能产生冲突。这,才是问题所在。为甚麼这麼说呢?

我们都知道,习近平的“中国梦”,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调的是国家的形象和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中国普通人,例如麦可,他们的“中国梦”是以个人为主体的,他们所追求的并非宏大的国家叙事,那只是他们茶馀饭后的谈资,他们真正在意的还是个人的生活的改善,自己的人生的改变,以及掌控自己命运的那种个体的主体性。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最终是会有冲突的,因为国家向外的扩张,必然要求个人利益让位於国家利益;而个人利益一旦被国家压抑,社会的创造力就不可能爆发出来,国家的追求也会转变成对人民的压制。这,正是中国上个世纪发生过的悲剧。

习近平的“中国梦”与中国普通人的“中国梦”当然有一致的地方,但是也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当两种“中国梦”相互冲突的时候,会发生什麼呢?欧逸文在《野心时代》中没有做出评论,但是给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王丹为您做的评论。

来源:RFA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