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知的性质

求知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的需要。人类生来具有感知器官与理性思维能力,故而具有与生俱来不可否认的求知倾向;人类需要满足求生存发展的欲望,决定了人类需要知识。对于前者,求知是天性在社会实践中的展现与完成;对于后者,求知是进一步增进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福利的工具。总之人类的先天禀赋与社会需要决定了求知在人类生活中的极高的地位。求知——这种人性的天然趋势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在推进社会与历史的进步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求知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道路。目前全人类正在这条艰苦而又充满魅力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二、求知与道德准则

最初原始人类的求知活动是在小群体中展开的。因为这时还没有人能单个地从事生产活动,因为这时人类还没有私有观念,因此没有人会对或能做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保密,因此一切知识都是公开的公共的,人群内部进行着坦率真诚的毫无掩饰的知识交流,此时知识是服务于群体的公共工具,是增进群体福利的公共财产。

后来阶级社会出现了,私有制的产生改变了原始人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于是垄断知识、对知识予以保密以便更好地谋取私利的现象出现了;求知的具体目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始人类为了共同的幸福而求知,阶级社会许多求知的主体目的则在于以此猎取个人的、家庭的、小集团的或一党的等少数人的福利。当求知背离了共利益取向时,求知的阶级性便产生了,很多时候统治阶级的求知的直接目的是如何更体面更巧妙地榨取劳动阶级的劳动成果与如何更猛烈更残忍地压迫劳动阶级争自由、平等、民权、公正的斗争活动。求知背离了“天下为公”的原则,背离了“除天下之大害,兴天下之大利”的原则,就等于背离了“为民服务”这个最高的政治道德法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求知不但不能增进人类的普遍福利(即所有人的共同福利),反而常常成为自由、平等、民权、均富共强、同福同乐的阻力,因为不光统治者一心为私利与少数人利益而求知,就是劳动阶级辛辛苦苦的求知成果,最后还是被少数人以强力占为已有,大众的福利因之而受到致命的毁害。

人类的任何活动、行为都必须服从最高道德准则的裁判。什么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呢?是博爱,其目的是实现人人幸福。因此人类要想进一步生存发展得更好,即进一步增进群体的普遍的物质与精神的福利,在从事某项活动之前,必须首先确立求知目标的道德准则,让自身的活动、行为的目的符合博爱即增进人群普遍利益的准则。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先行者墨子、孟子等,都注重行为、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道德性质:墨子要求检验真理时,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天下平民百姓的利益;孟子提倡人进行社会实践之先必须“先立乎其大”,即先确立“爱人及物”的博爱原则作为行为主体的目标道德准则。

如果没有道德准则作为前提,原子理论只会服从于杀人的战争机器,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只会成为少数人谋取荣华富贵的手段。离开为人人造福、为民众服务的道德前提,任何求知的活动与成果都与群体普遍的幸福毫不相干,甚至极大地损害群体的幸福。在民众不享有自决权利的情况下,统治阶级及其附庸的求知,一般说来只会忙于歪曲事实、诽谤真理,结果导致无耻的谎言充满媒体、弄虚作假的风气遍布人间,这样便将本可用于增进群体普遍幸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了相反的方面,总之没有道德前提下的统治阶级的求知的最大恶果是阻碍并破坏人类进步的宏伟事业。

现代社会精英应该是群体普遍幸福的代言人。从前孙中山先生这样做了,他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光辉榜样,他一生谋求的正是天下为公、人人幸福的公正而又的安乐生活。事实证明,民运勇士正在不避艰险、遏力谋求的也正是全体国民甚至是全人类共富共乐的普遍幸福。我们整个社会的所有人都应该以“共富共乐”、“普遍幸福”为求知的道德准则。人类的求知目的必须受制于为民服务的道德准则,这应该永远是人类奋斗的旗帜。

三、求知与文化遗产的国际性

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直接的和间接的求知活动。直接的知识可分为个人的和他人的;间接的知识可分为历史的(从纵向看)和社会的(从横向看)。总之个人的、他人的、历史的、社会的四种知识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和。间接知识无比重要,人类还没有一个人能离开间接知识而获得求知与行动的成功。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与间接间知识的交流传播是分不开的。交流传播的速度越快、范围越广、程度越深,则进步与发展就越快、越广、越大。

历史的无数经验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善于在知识交流中大胆地突破陈规旧习,接纳新知识、新经验、新办法的民族都很快地走向了富强;而与此相反的,社会当权者为了少数人利益而排斥新知识、新经验、新办法的民族,总是处在贫困、落后、挨打的被动可悲的泥潭。俄国、日本、中国几乎同时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学习西方,企图使各自的国家现代化,结果由于求知主体的决心、毅力、开放性等因素的不同,俄国走向了现代化,遂于十九世纪末跻身世界列强,日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了东方强国,中国拒绝了现代化,挨打了半个世纪。这表明求知主体越是敢于放弃少数人的利益,越是持彻底的对外开放的态度,越是能大胆的接纳外来的新知识、新经验、新办法,求知的效果也就越显著。象满清专制之流,那么狭隘成性,一味地以个人的、家庭的、小集团的、官僚阶级的利益为中心,那必然离有益的间接知识越来越远,离现代化越来越远。当今的中共保守派正在顽固地重复满清专制王朝的罪恶。

所有他人的、历史的、社会的间接知识,我们都要谦心认真地学习。只要有利于改善劳动阶级生活水平的,只要有利于增进最大多数人幸福的,只要人类的良知认可是道德的,正义的,只要世界文明史经验证明是有效的间接知识,我们都要豪不犹豫地予以接纳。中华民族应象母亲拥抱子女那样拥抱一切美好有益的间接知识,持相反态度并丧心病狂地阻止中华民族大胆、无私、彻底、全面地接纳一切美好有益的间接知识的个人、集团、组织、结构,都是历史的大罪犯,都必将遭到民众力量与世界文明力量的联合清扫。文明力量在全球实施大扫荡的时代开始了,一切阻碍新知识、新经验、新办法广泛迅速传播交流的落后保守势力已陷入了走向灭亡的穷途末路。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呢?就是整个人类的知识、经验、办法。人类的所有的直接与间接的知识、经验、办法都是我们的求知对象。或者说人类的文化遗产就是我们的文化遗产。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知识、经验、办法由人际间、部族间、地区间一直到全世界各民族间的交流渐趋扩大,是同步进行的。古代由于各地区间的相对封闭性,文化遗产往往局限于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但人类自十五世纪突破了地区的、海洋的限制,将各个大陆各种文化联结到了一起,人类文化传播的勇士将古希腊的民主文化的精神传播美洲、澳洲、日本、韩国、非洲部分国家,最近几年又传播东欧与俄国。地球已成为一体,现代传播与文化交流手段日益发达,因此任何求知主体的文化遗产不能仍是狭隘的地区性的历史文化,也不再是自身的单一文化的既有成果,而是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谁是我们的精神祖先呢?谁是我们的文化前辈呢?孔子、墨子、孟子、王充、李贽、黄南雷、孙中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儿、培根、牛顿、欧文、傅世叶、圣西门、斯宾塞、达尔文、巴斯德、卢梭、康德、华盛顿、居里、诺贝尔、耶稣、释加牟尼、穆罕莫德、萨迪、彼得大帝、十二月党人、列夫。托尔斯泰、日本的遣唐使、韩国古今抗日勇士与反专制暴政的民主战士等等都是。现代世界只要能阅读的,能听到听懂收音机的,能看到电视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处在整个人类文化遗产的包围之中,没有一个人能摆脱它的影响。传播工具的发达,教育的普及,事实的启发,已使得人类多数成员对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持一致的态度。总之对人类任何人而言,文化遗产已具有国际性。你要么顺从这种潮流,真诚地对待它,走向富强;要么你与背道而驰,虚情假意地对待它或公开地反对它,走向衰弱、灭亡。这绝非什么危言耸听的结论。

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是什么呢?很明显,就是能普遍、有效、公正地增进人群整体幸福的思想、观念、法律、制度、学说、技术等等。而自由、民主、博爱则是全人类文化精华中的精华。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俄国斯拉夫派、中国的顽固保守派,却反对这种文化精华,他们都以不合国情为论据。那是何等荒谬之论,全世界不同人种、民族、地区、文化的人类成员,相互间只存在着表面性的枝叶性的差异,而其人性的根本面目则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外部的长相、文化表现的不同,只是次要的非本质的差异,而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本性则是完全相同的。这就决定了人类在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达成自由幸福之途径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追求,这同时也就决定了有个增益人群普遍幸福的法则,必然是全人类的共同真理、共同法则,因而也是共同的财富。它们的名字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有人歪曲道:自由会导致混乱,民主会导致涣散。事实上,有民主作为保障,每个人的自由相互制约,混乱就不可能生长扩大;在民主的基础上有立法、行政与司法制度的相互制约,民主只会造成真正的繁荣与稳定。现代青年一代在求知的过程中,对以上人类文化遗产的国际性与人类的共同法则必须予以认真的热忱的注意,认清极权专制政府的诋毁民主用意,拒绝接受一党专政的种种欺骗。

四、知行一体化

人类不能光停留在求知的阶段。求知的目的在于实行。尽管社会分工决定了部分人专职于求知,似乎与实行开来,实际上这部分人的求知与实行仍然息息相关。一方面他们往往通过实行而求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实行,另一方面他们的求知成果往往由他人推广运用于社会生产或其它类型的社会活动之中,就是说事实上他们的求知活动半是直接半是间接地与实行联系在一起。求知与实行同样重要、互为因果、互为目的循环互助,趋向不断的高级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光停留在求知的阶段只等于完成了事业的一半,如不再继续进入实行的阶段,那么就是半途而废。完全可以说对于个人、组织、社会,求知与实行必须遵循一体化的原则。知行一体化才符合事物的发展的自身原则,才符合增益人类整体普遍幸福的需要。仅仅单独谈知行一体化,仍然不够,还必须加上在人类共同道德之下的知行一体化,同样重要的还有,知行一体化的终端是验证。就是说人类共同道德准则是前提,包括验证过程在内的知行一体化是手段,而最终的目的应该是群体的共同幸福。

人类的共同经验已验证了许多伟大的真理,因此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求进步的人而言,刻不容缓的责任、责无旁贷的义务是果敢地坚决地以知行一体化的原则指导自己的活动。空谈是变相地拒绝现代化、破坏现代化的消极行为,扫清空谈恶习,深入到工厂、商店、矿山、农村,却了解最广大的劳动阶级的真实生活状态,真实愿望,把握他们的最新动向,引导他们自觉地为改善自身地位和增进自身的福利而奋斗是现代中国进步人士尤其是现代青年一代中精英人士的迫切任务。前进的道路必有重重如山的困难,但这算得了什么呢?人类三百万年以来,在求知与实行的艰难道路上,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了无数的障碍,踏平了无数难关,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喜欢困难、不怕困难,是人类进步分子的一面永恒的战旗。奉行知行一体化的勇士们,应该继续扛起这面大旗,向前奋进!

(完)

杨天水93年春

《杨天水文集》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