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3 山民遇水 念君子之温

我原本不过圣诞节,但今年,我要用感恩之心,为自己装扮一棵圣诞树。因为他们为中国人而生,因中国人而死。

马礼逊

(马礼逊)

马礼逊:英国人,1773年生,1807年来到中国,职业:翻译家、医生

贡献:翻译《圣经》、《三字经》、《老子》、《大学》、《三教流源》。编纂《华英字典》、《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丛刊》。创办澳门《华英书院》,教授自然科学,并创有女班。最值得关注的贡献,是在中国首创没费医疗:1820年在广州创办免费诊所,聘请中西医师。1827年创办广州眼科诊所,聘请英国医师担当。

1834年病逝于澳门。为华人服务27年,享年61岁。

名言:我不惮长期工作,谢绝社交,持以耐心、毅力、镇静,及不偏激的判断……惟希望以正确的思想、恭敬的态度、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而期得免误传上帝之圣言。”

戴德生:美国人,1852年生,1853年来华,21岁,职业医生。

青年戴德生

(青年戴德生)

戴德生初到中国,先在淞沪一带教会医院行医。在太平天国和小刀会叛乱的战火中,他染发梳辫,穿上清式服装,当行脚医深入战乱地区农村,为华人义诊。1858年,接任宁波华美医院院长,战乱之后,满目疮痍,戴德生作为华美医院唯一一位职业医生,带领8名中国助手夜以继日医治病人,年纪轻轻便积劳成疾。遵医嘱赴英国进修四年,获多个医学学位后,在1865年重返中国,创办“中国内地会”。

内地会不讲派别,只接受主动捐献,不募捐、借贷;生活方式、语言、起居、服饰尽量中国化;发生纠纷不求助于外国领事馆而求助中国官府。他们常年粗茶淡饭,奔波劳苦,吸引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人前来中国服务,其中有著名的“剑桥七学士”。

戴德生的贡献举不胜举,我们举两例下述典型:

1867年,山西大旱,“易子相食”。戴德生率领所有内地会男女同工及家属74人,全力投入赈灾,创办太原孤儿院,从饥民口中抢救孤儿、弃儿。1900年拳乱,47名在山西的内地会外国传教士,全部遇难。

1876年,戴德生在山东创办芝罘学校,被称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好的英文学校。学生通过牛津大学入学考试之后,可以任意入读英国任何一所大学。芝罘学校一直都是远东最好的中学,堪比美国“常春藤”联盟,1942年,日据时期被关闭。

戴德生一家

(戴德生一家)

由于生活条件艰难,内地会传教士及家属多有水土不服病殁者,戴德生三位孩子戴存恩、戴存礼和诺尔,先后殇亡于中国,1870第一位夫人玛丽亚也因产褥热,于殇儿诺尔共亡,葬于镇江。戴德生健康状况并不好,一生苦病缠身,节衣缩食,在中国坚持服务四十年,靠车、马、船、徒步,行程近百万公里,足迹几乎踏遍中国所有省份,为中国留下数百所会所,配套具备医院和育婴堂,近百所学校。

1905年6月3日病逝于长沙,享年73岁。戴德生之子戴存仁,继承父志在中国服务64年;孙子戴永冕终生在中国服务,重孙戴绍曾、曾孙戴继宗、六代孙戴承约、戴承书、戴承亚,在内地会被迫从中国撤离后,继续在港、台、东南亚服务,这个家族堪称中国最好的朋友。

名言:此地人民不断沉沦,神却不断祝福我们的工作,只是我们已经筋疲力尽,需要人来帮忙。

假使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马赖:法国人,1814年生,1854年来到中国。

站笼

(站笼)

马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的死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1854年,马赖来到中国,短暂停留广州后便前往贵州、广西一带的贫困地区传教。因为在向苗民传教过程中,需要一位女助手,向苗民妇女传授育婴、卫生、烹饪等技巧。年轻寡妇曹桂英被教民推荐担任此职。1855年,来中国刚一年多的马赖被一位新入教者的远亲控告:不让教民供祖宗牌位、与曹桂英通奸。马赖在衙门据理力争,激怒了田林知县张鸣凤,随即被罚站笼折磨死后斩首。后来曹桂英因为不承认自己与马赖有私,不肯背教,也被遭罚站笼处死。

事后,张鸣凤在给朝廷的报告中称马赖有聚众谋反、敲诈、诱奸、逼奸、通奸等多项罪名。而时任两广总督叶名琛读了这份报告,上奏朝廷说那些是田林巨匪马子农的事迹,与马赖无关。二人“名既不同,籍亦不合”,希望朝廷派专员明察,“以正视听”。(叶名琛可是个对洋人态度强硬的主战派,不是什么乞洋派。)

马赖是深入贫困苗疆传教,帮助苗民现代化,并因此丧生的第一人,遗憾的是,今天中国的教科书和新闻通稿,仍然以张鸣凤的伪材料为依据,一口咬定马赖是奸恶匪徒。

贝如意姑娘:美国人,生于1865年,1890年来华,职业:教师。

贝如意姑娘

(贝如意姑娘)

1890年,25岁贝如意姑娘任教于山西华美公学,教授算术和基础代数。她身体瘦弱,气质温厚,学校条件非常简陋,她在窝棚里打地铺睡觉,无论如何艰难,毫无怨言。1895年,因人手不足,她继任华美公学校长,独立支撑五年,教书育人,该学校分有南校、女校。1900年,在拳乱中被杀害。

名言:假若你我从此诀别,请记住,我没有后悔到中国来!

博得恩:美国人,1887年出生,1912年,病殁与来华路上。职业:慈善家。

博得恩系豪门子弟,耶鲁大学毕业,立志到中国西北穆斯林中传教。大学毕业后赴埃及学习阿拉伯语。学成准备赴华时感染脑膜炎死于途中。临终,博得恩将自己价值100多万美元的遗产,全部捐献用于在兰州建立一所医院。这所医院被命名为“博得恩福音医院”,49年后改为兰州第二人民医院。

名言:毫无遗憾

博德恩左,金品三右

(博德恩左,金品三右)

金品三:英国人,1887年出生在汉水上的一条船上,父母皆系内地会传教士。职业:医生。

金品三以博德恩遗赠,在兰州创立的“博德恩福音医院”,并任院长直至逝世。该医院曾一度是全中国设施最现代化的西医院,配套办有专事培养华人学生的医、护学校。金品三在职期间兢兢业业,免费收治汉、回、蒙、藏各族病患。并时常行脚出症,深入农村。1915年与护士夏裕恭小姐,三年后,夏裕恭产后患肺炎去世。金品三不仅是医德医术典范,民国初年,西北各路军阀纷乱,民族纠纷不断。金品三利用自己在各族民众中的声望,为战争中被军阀逮捕的各族平民做保。从军阀们枪口下拯救的人命,不亚于其在手术台上所为。战乱导致当地治安混乱,金品三赤脚巡诊时经常受到歹徒袭击,最严重一次,被行径败露的窃贼连刺数刀,几乎丧命。而鬼门关一游的金品三,醒来后第一反应是请地方政府放过凶手,勿要问责。

1927年,中国内战越演越烈,各国纷纷撤侨,兰州50名外国人(12名系儿童)为躲避路上的土匪武装,搭乘羊皮筏连夜沿黄河漂流,到包头去搭火车。夜航非常危险,6月5日,在河套一带激流浅滩河段,不断有羊皮筏搁浅,金品三跳入黄河中奋力推筏救人,几乎整整一夜,终于体力不支溺亡在黄河中。

生于汉水,葬身黄河;念吾金师,怜吾四民。

怒江大峡谷

(找不到哦杨思慧夫妇的照片,插一张怒江大峡谷)

杨思慧:生卒难考,夫妇二人于1927-1949年间,在怒江峡谷傈僳族地区传教。被傈僳族称为“阿益帕”和“阿姊帕”。意思是“老表”、“大姐”,系对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成年男女的尊称称呼。他们创办医院,开设学校,只留下一些零星史迹。曾在抗战中为滇缅抗战担任向导和特别顾问。组织傈僳族营救遇难飞行员。在他们走后,怒江峡谷一带重回原始状态。

1949年,被迫逃离中国。

在怒江峡谷服务的传教士,他们的环境比在贵州山区服务的柏葛礼先生更加艰难。留下的记录亦更加稀少,不可遗忘。

欧阳小戎-公众号

整理这份名单越来越沉痛,我觉得应该暂时放下,交给日后,或者有能力与资源的同好们继续。

欧阳小戎-打赏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作者 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