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身体的审美概念自西学东渐以来就开始受西方的影响,到现…
——悼王若水(1926-2002) 1月9日晚上,钟彬来电话…
一 一九三一年夏,余在苏州,得北京大学寄来聘书。待余赴平后,…
——送别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走了,悄悄地走了。 他住院已经…
一 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褒贬扬抑截然不同。二十世纪刚过去…
大学期间,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
——《顾准日记》序 这不是一本“好看”的书,因为它本来不是让…
口述:陈平原 / 采访、整理:刘周岩 1985年6月的一个周…
(按:本人拙著《逆风33年——1977后的专政与宪政》已由香…
女权主义开启了我的眼睛, 让我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女性可以…
弁言、战国纪年,错讹无穷 研究战国诸子思想,必先了解诸子共处…
想到要写冯友兰先生,就有些踌躇。 首先,我很难说是认识冯先生…
在我的概念中,沈睿老师是一位言辞犀利的女权主义批评家,她的文…
──读《旧日子——贝岭诗选》 对多数人而言,阅读贝岭的《旧日…
哈丽特 毕彻 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
近十年前在普林斯顿初见余先生,那时他的《论天人之际》还没有出…
父亲的朋友很多,我见过的也不少,大多数过后就忘了。有些虽说也…
日子一直很无端。前天,(2012年7月3日),我收到了一封电…
——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陈寅恪先生是举世公…
1926 年 4 月 26 日,《京报》社长邵飘萍被张作霖下…
沈睿:女人的身体:乳房
中国人对身体的审美概念自西学东渐以来就开始受西方的影响,到现…
李慎之: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悼王若水(1926-2002) 1月9日晚上,钟彬来电话…
钱穆:北京大学杂忆
一 一九三一年夏,余在苏州,得北京大学寄来聘书。待余赴平后,…
李慎之: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送别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走了,悄悄地走了。 他住院已经…
陈越光:《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化书院》自序
一 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褒贬扬抑截然不同。二十世纪刚过去…
沈睿:风流倜傥的张贤亮在中国男权社会的如鱼得水
大学期间,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
李慎之:智慧与良心的实录
——《顾准日记》序 这不是一本“好看”的书,因为它本来不是让…
陈平原:黄金80年代中诞生的“20世纪中国文学”
口述:陈平原 / 采访、整理:刘周岩 1985年6月的一个周…
孙文广:《逆风33年》前言
(按:本人拙著《逆风33年——1977后的专政与宪政》已由香…
谭湘竹:对话沈睿:做你梦想做的 只要你有梦想
女权主义开启了我的眼睛, 让我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女性可以…
张远山: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
弁言、战国纪年,错讹无穷 研究战国诸子思想,必先了解诸子共处…
李慎之:融贯中西,通释古今
想到要写冯友兰先生,就有些踌躇。 首先,我很难说是认识冯先生…
高富强:世界因女性而美——读沈睿《一个女人看女人》
在我的概念中,沈睿老师是一位言辞犀利的女权主义批评家,她的文…
杨远宏:对“旧日子”的叩访
──读《旧日子——贝岭诗选》 对多数人而言,阅读贝岭的《旧日…
沈睿:与哈丽特不期而遇(跋)
哈丽特 毕彻 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
周言:余英时回忆录读后
近十年前在普林斯顿初见余先生,那时他的《论天人之际》还没有出…
李南央:烙在心中的记忆——忆李慎之叔叔
父亲的朋友很多,我见过的也不少,大多数过后就忘了。有些虽说也…
柴燕霞:发现动物的存在之美——读《荒野的芭蕾》所思
日子一直很无端。前天,(2012年7月3日),我收到了一封电…
李慎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陈寅恪先生是举世公…
狄马:邵飘萍:穿越历史的悲怆
1926 年 4 月 26 日,《京报》社长邵飘萍被张作霖下…